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0月中旬,在我所栽培的蘑菇多数菇盖上出现了色似铁锈的病斑。笔者曾多次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而未能杜绝。1985年春菇采收期间,笔者用土霉素防治后效果相当理想。一、锈斑病的发生原因:蘑菇锈斑有水锈斑和细菌性锈斑两种。水锈斑多是由于喷水以后,菌盖表面水分没有得到充分吸收或蒸发,再加上通风不良,菇房相对湿度过高而引起的,细菌性锈斑则是由托兰斯假单孢杆菌引起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但有时在通风良好,湿度不高的情况下发生。二、锈斑病的防治方法:菌床上喷施土霉素(含量25万单位/粒,剂量0.25克/粒),对防治水锈斑和细菌性锈斑有明显效果。另  相似文献   

2.
1984年10月中旬,在我所的蘑菇床上,出现多处菇盖上有似铁锈色病斑,曾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均未能杜绝。85年春菇期间,笔者用土霉素防治,收到了较好效果。其使用方法是当蘑菇子实体大批出土时,用25万单位/粒土霉索60粒,兑水50公斤喷施,每天1次,连续2天。当子实体零星生长时,再用15粒土霉  相似文献   

3.
胡建伟  龚明福 《食用菌》2002,24(2):38-38
20 0 0年 11月中旬 ,阿拉尔地区两个大型菇场的平菇相继发生平菇锈斑病 ,此病虽对平菇生长影响不大 ,但因受到此病感染的平菇感观太差 ,商品价值低 ,菇场损失严重。笔者用链霉素稀释后喷洒 ,有效止住了该病的蔓延 ,现初报如下 :1 基本情况 据向菇农了解 ,8月底种植的平菇 10月下旬开始出菇 ,初期并没有发现此病的发生。进入 11月后个别幼小菇体上开始出现锈斑病 ,菇农采取了将生病子实体摘除、喷洒 2 %石灰水等措施没有控制住此病的蔓延 ,至 11月中旬此病已在两个菇场所有出菇窖中蔓延。2 发病原因症状 阿拉尔地处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  相似文献   

4.
蘑菇病毒病,是危害蘑菇子实体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缺乏科学的管理,蘑菇病毒病有扩展蔓延之趋势.该病的发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几乎绝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子实体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慧 《吉林蔬菜》2008,(1):52-52
蘑菇褐斑病又称干腐病或千泡病, l发病症状菇蕾发病。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彤成菌柄和菌盖.变为黄白色质地干缩的小菌块.后期菇体不腐烂,无褐色汁液渗出,也不散发恶臭味。生长中后期的子实体发病,菌盖上出现稍凹陷褐色斑,形状、大小不一,病斑中间灰白,边缘较深,湿度大时,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即病菌梗及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6.
刘崇汉 《食用菌》1989,(4):38-39
锈斑病又称斑点病或污斑病,是平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容易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量已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老产菇区更为突出。一、锈斑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以早钟6号、长红3号和解放钟3个枇杷品种为试材,观察果实锈斑发生规律,探讨发病原因,并提出其防治的措施。3个枇杷品种锈斑病的易感性有很大的差异,早钟6号最感病,解放钟次之,长红3号锈斑果发病率最低;果皮蜡质层和细胞壁自发荧光强弱与锈斑病的感病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发病率高的早钟6号果皮蜡质层薄,果皮细胞壁自发荧光最弱,而发病率低的长红3号果皮蜡质层最厚,细胞壁自发荧光强且均匀。枇杷果实锈斑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在不良外界条件下形成微创口,随着果实膨大生长,伤口撕裂,表皮下的局部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细胞团突破表皮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锈斑;人工抹去表皮毛,可形成微创口,显著加剧锈斑果的发生,而套袋处理可大大降低锈斑发生率,并且越早套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全明川  石蓉 《广西园艺》2010,21(4):57-58
介绍蘑菇黑斑病病原茵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特点等,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海郊区于1965年前后在个别菇房发现蘑菇“死菌丝”现象,罹病菇房若不及时防治,往往会连年发生,且发病面积也会逐年扩大。据观察,在出菇后,有的菇房床面上往往出现一块块不出菇的病区。剥开病区细土仔细检查,则会发现粗土上的线状菌丝萎缩,似烤黄,所以也称“黄菌丝”。以后萎缩变黄的菌丝体,慢慢的死亡溶解。奇怪的是病区培养料内的菌丝体,不仅看不出病症,反而显得更加浓密旺盛,但培养料中的菌丝一旦长上粗土,便一再重复变黄而萎缩死亡,因此,我认为将这种现象称为“死菌丝”更为确切。本文就蘑菇“死菌丝”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措施,作一简略的介绍,以供栽培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蘑菇在我市农村栽培规模大,但是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威胁蘑菇的病虫害也蔓延起来,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夺取蘑菇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如蘑菇跳虫,体形微小,早期不易被人们发现,就是蘑菇遭受损失,若不细心观察还不知受其所害。本文主要介绍1994年12月,笔者在仙游蘑菇基地对蘑菇跳虫的观察和防治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蘑菇湿泡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湿泡病又称蘑菇无头菇病、褐腐病、疣孢霉病等。该病发生轻者可造成减产,影响菇质;重者可导致欠收,甚至绝收。现将该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1 病原 该病是由疣孢霉(Mgcogoneperniciosa)所引起。此菌属半知菌纲、丛梗孢目、双孢亚科、疣孢霉。2症状蘑菇幼嫩菇蕾被疣孢霉感染,往往生成不象蘑菇的异形物。被感染的子实体,早期在菇盖上有短的卷曲的纯白色,绒毛状的疣孢霉菌丝丛出现。典型的疣孢霉病是菌柄加粗成桶状;有的菌盖平展而小,子实体象一个面粉球从菇土中长出。大部分得病子实体呈棕褐色,有粘…  相似文献   

14.
调查分析福建省福州市、云霄县和仙游县等3个早钟6号枇杷产区的果实锈斑病发生情况、当地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枇杷幼果发育期、黄熟期、成熟期的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不同,枇杷果实锈斑发生情况也各异;总体上,枇杷果实锈斑病发生程度从重至轻依次为云霄县>仙游县>福州市.  相似文献   

15.
朱正威 《食用菌》2017,(4):54-55
<正>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双孢蘑菇主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1菌丝生长期常见生理病害1.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1.1.1原因播种时温度过高,连续2~3d高于32℃,使菌丝灼伤;播种后温度高于30℃,且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因闷热而不萌发;料内氨气过重,菌丝中毒;菌种老化等。1.1.2解决方法如果播种后遇高温天气,菇房要在  相似文献   

16.
17.
湿泡病俗称水泡病、褐痘病,我区菇农称其为菇包病。它是由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引起的一种病害,随着蘑菇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菌源量也逐年积累和扩展。在我区的福鼎、霞浦、周宁、宁德等县发生普遍,特别是福安、周宁、福鼎等地比较严重,我们调查了水田、寨下、溪柄、九龙等地区,发病轻者减产10~15%,一般减产51%,重者减产达73%。从而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蘑菇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8.
湿泡病是一种疣孢霉(Mycogne pern-icisa)引起的,隶属于半知菌类,丛梗孢目(链球菌目),瘤座孢科,瘤孢属。俗称水疱病、褐腐病,我区菇农称为菇包病。一、分布及危害普遍发生于我区的福鼎、霞浦、周宁、宁德等县,以福安、周宁、福鼎等地较为严重。分布在海拔高度10~1400米的地方。我们调查了水田、寨下、溪柄、九龙等地区,发病率轻感病者减产达10~15%,中者减产达51%,重者减产达73%。二、形态识别被侵染的子实体,变成一种不定形的团块,覆盖着一层反卷的白棉毛状菌丝层,其后变成淡褐色。有的菇盖开始长出不规则的小瘤,继之病疱扩大,表面呈现粗糙,菇面相应凸凹陷,状似小肿瘤,如马勃,最后变为暗褐,变软,从罹病的组织中渗出褐色水滴,腐烂。  相似文献   

19.
冠瘿病又叫根癌病,危害多种林果树木,尤其对苗木和幼树危害更为严重,一些树种由于该病的发生,苗木栽植成活率降低甚至死亡。因此要加强冠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双孢蘑菇蛛网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等,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为双孢蘑菇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