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联合举办的国际水稻遗传资源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8月22—24日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菲律宾、日本、老挝、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以及IRRI与IBPGR的代表共1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是成立并讨论确定水稻遗传资源工作组的长期目标任务、机构和作用;讨论水稻遗传资源的保存、评价、利用、档案管理与信息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国际工作会议于1987年11月8—14日在日本筑波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家除东道国日本外,还有中国、南朝鲜、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泊尔、新西兰、美国、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主办单位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等,共99人。会议以学术报告为主,共分8个单  相似文献   

3.
国际种子科学与技术会议于1990年3月11—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荷兰、瑞士、伊朗、印度、埃及、南朝鲜、  相似文献   

4.
1987年2月23—27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召开了“国际甘薯遗传资源考察、保存和利用计划会议”。与会代表共35人,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尼日利亚国际资源所,以及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其中中国代表2人。  相似文献   

5.
亚洲地区甘薯种质资源协作网工作会议于1991年2月26日至3月2日在广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广东省农科院(GAAS)共同主办。与会的24名代表分别来自印度、斐济、南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中国,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6.
第2届亚洲稻鱼农作制研讨会于1989年10月23—27日在菲律宾的谷仓——新怡诗夏省姆纽兹召开。孟加拉、中国、联邦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南朝鲜、菲律宾、泰国等11个国家和亚洲开发银行等8个国际机构的7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在灌溉稻区、等雨稻区、沿海和深水稻区试验站和农户田间进行稻鱼研究的进展情况;(2)讨论在试验站和农户田间分别进行稻鱼研究的不同方法;(3)技术推广的计划和策略;(4)促进稻鱼农作制的信贷计划等。会后,此届会议的论文将与第1届会议的论文合编成一本稻鱼研究的会议论文集。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菲律宾国际水稻所遗传资源计划主任、遗传学家张德慈博士应本刊要求向我国读者推荐的。我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研究和保存野生稻资源,对水稻育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发表此文,希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研究所创建于1981年6月,位于杭州市。是一个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设置有遗传育种、生物工程、植物保护、农艺、谷物化学与加工、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业工程等12个研究系。主要任务是:(1)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2)提高稻米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大科学技术和理论问题;(3)组织协调全国有关水稻重点科技项目和综合发展研  相似文献   

9.
国外稻种资源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中国25个水稻主产省区21年(1982-2002年)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国外稻种资源,特别是国际水稻所与日本稻种资源对中国水稻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及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国外稻种资源对中国水稻单产起到促进作用.国际水稻所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水稻单产将提高21%;日本稻种资源遗传贡献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20%;其他国家的遗传贡献每增加1%,中国水稻单产将提高16%.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大量引进国外稻种资源,加强对该种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更好地为中国水稻生产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0.
ASCA(亚洲科学合作联盟)植物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合作讨论会于1985年11月5—8日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召开。会议由日本科学技术厅和农林水产省发起,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西兰、国际  相似文献   

11.
在菲律宾,灌溉系统指的是农业生产单位,每个灌溉系统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农户或农民灌溉协会组成,国家灌溉管理局在行政上统管全国的灌溉系统。菲律宾共有耕地1100万顷,其中有290万公顷栽培水稻,而水稻地有130万公顷为饱灌土地,主要分布在几个大平原。在这些饱灌水稻地中,经管方式为:国家灌溉系统48万公顷,占37%,集体灌溉系统50万公顷,占38%,私人灌溉系统约有29万公顷,占22%。国家灌溉系统与集体灌溉系统的区别主要有四个方面:(1)所有权,即系统的管理权;(2)灌溉系统的维修和管理;(3)系统管辖的区域大小;(4)用水者的责任。全部国家灌溉系统由菲律宾政府机构,国家灌溉管理局(NIA)管理。NIA专门雇有大批的工程师、经济专家、农学家,负责整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主办的“黄秋葵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国际会议于1990年10月7—12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来自13个国家的2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黄秋葵遗传资  相似文献   

13.
农业情报管理新水平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sposium New Horizons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于1990年3月13—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组织,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赞助。会议代表共76人,分别来自中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菲律宾等10个国家,国际马铃薯  相似文献   

14.
IBPGR种子贮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晋 《世界农业》1992,(1):27-29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简称IBPGR)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所属的13个中心之一,成立于1974年。IBPGR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世界各国对植物遗传资源的采集、保存及应用,其主要工作包括:采集、保存、评估、咨询、培训五大项目。IBPGR通过其设在意大利罗马的总部以及设在墨西哥、哥伦比亚、印度、菲律宾、中国、肯尼亚、尼日尔的地区办事处促进和协调保存植物遗传资源所需要的活动。自1987年起,IBPGR对种子贮存研究的预算大幅度地增加,所资助的研究项目已取得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育种的成功基于试验材料中具有可利用的遗传变异,了解种质资源的群体机构及遗传变异范围是作物遗传改良的先决条件.本试验通过利用每3 Mb bin均匀分布于水稻染色体的156个SSR标记子,分析了一组(184个)用于干旱适应性研究的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性及群体结构.结果显示,水稻中确实存在着可供利用的遗传多样性,但也存在着普遍的遗传相似性,如国际水稻所的IR品种及菲律宾国家水稻所的PR及BP 水稻品种.通过利用Structure中的混合模型对该184个水稻品种在K=3和K=7时的分析表明,群体结构普遍存在于相同类型或亚种的水稻品种中,籼稻及粳稻品种具有相对明显的群体结构,同一亲本的衍生后代具有显著的遗传相似性和群体结构,不同的群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混合.对该组干旱适应性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性及群体结构的研究为今后的抗旱性基因的联合作图,也为合理选择亲本进行水稻抗旱性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6.
自1960年以来,全世界相继建立了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并得到了国际农业研究咨询小组(CGIAR)的协作和资助。这13个中心是: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尼日利亚的国际热带农业学院(IITA)、利比里亚的西非稻米发展协会(WARDA)、秘鲁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肯尼亚的国际动物疾病研究实验室(ILRAD)、印度的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FAO的国际植物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7.
用2个抗性基因同源序列(RGA)引物分析了菲律宾国家水稻所水稻种质资源库中265个抗或感水稻东格鲁病(RTV)的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引物CLRR的分辨能力极高,共扩增出了48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品种28.6条。每个品种平均扩增出46.9条多态带。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GA引物能有效地分析群体材料在分子遗传上的差异,这说明RGA标记是水稻种质资源DNA指纹快速识别的理想选择。通过聚类分析还发现本研究的水稻品种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初级三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物遗传测验种。作者对水稻三体的有关下列问题作了评述:(1)来源;(2)形态分类;(3)细胞遗传学和(4)在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1975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利用形态学和细胞学建立了一套灿稻初级三体。十二类型的三体中除伪正常型外均能从外部形态加以区别,其额外染色体的传递率(通过雌配子)约为33%. 水稻初级三体在遗传研究上的用途为:(1)检验用传统方法所得连锁遗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2)测定连锁群的独立性;(3)对新的突变基因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在水稻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水稻抗旱能力 ,构建节约淡水资源的水稻旱植技术体系 ;应用生物技术提高水稻育种效率 ,扩大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等两个研究热点作为主题 ,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召开了“生物技术在水稻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于2000年3月20~23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德州科技大学的外国专家及国内26所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基金管理部门和种业公司的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了大会学术报告、分专题的学术讨论和旱稻种植现场的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20.
转玉米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亲本的选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转玉米 pepc基因水稻进行观察研究 ,发现玉米 pepc基因不仅在水稻中高水平表达而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比非转基因对照提高 10倍以上 ,其单株有效穗、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分别比原始亲本Kitaake提高 14 .9%、5 .7%、1.3%和 13.9%。 1998年以来 ,利用转 pepc基因水稻与杂交稻亲本杂交 ,经 5年 7代选育得出以下结果 :(1)玉米 pepc基因在新遗传背景下仍能高水平表达并能稳定遗传 ;(2 )F1的PEPC活性介于双亲之间 ,其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5 0 % ,与双亲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利用高光效基因提高水稻杂种优势具有可行性 ;(3)PEPC活性与饱和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6 4 70 ) ,可将水稻叶片中的PEPC活性作为鉴定高光效水稻的主要生理指标 ;(4)转育成 3个较稳定的高光效水稻株系 ;(5 )建立了潮霉素催芽初选、分子标记抽检、田间表型决选和生理生化指标定量鉴定的高光效水稻筛选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