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相较于城市养老供给“9073”或“9064”模式,农村养老主要以家庭为主,子女代际赡养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然而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式微,养老问题成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如何积极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亟待创新社会养老路径,弥补家庭养老供给不足。本研究基于哈贝马斯交往共同体理论分析农村“时间银行”生发原理、优势、困境与优化路径,有利于缓解农村养老压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运用2015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家庭结构中老年人的子女数和居住安排对家庭养老中代际支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子女数和居住安排对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农村老年人的儿子数与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呈现显著正相关,女儿数与农村老年人获得的日常生活照料支持情况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获得的情感支持情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城市老年人的儿子数和女儿数对其获得日常生活照料支持的影响都不显著,对于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则都是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对较少,但获得了更多的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因此,要通过鼓励生育和多代同住或就近居住来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利娜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6):1222-1226
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钱清镇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基本家庭情况,辅以子女的陈述,以家庭结构中的养老支持力为立足点,比较老年人与其子女之间养老意愿的差异性与一致性;以家庭结构与养老方式选择作为依据,论证影响钱清镇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多子女多家庭是该地区父母与子女主要的实际居住结构,父母与子女对最合理的居住结构、养老支持力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子女性别构成与居住人数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促进北京郊区农村养老资源配置和养老服务供给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描述统计方法探明农村老年人当前养老方式和意愿养老方式,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察意愿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向。【结果】农村老年人意愿养老方式呈现多样化,家庭养老仍是最主要的意愿养老方式,但已较大程度低于当前家庭养老比例,意愿养老方式选择公办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私营养老机构的比例呈增加态势;女性、高龄、文化程度为初中、收入与支出平衡、仅有儿子、子女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老年人更倾向选择机构养老。【结论】农村老年人意愿养老方式的实现面临经济有限、子女工作忙和与子女居住距离远、日常生活和生病时缺乏照顾、养老服务供给匮乏等现实挑战,建议加强农村养老资源和养老服务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且速度加快,加之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流动性的增强,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冲击,农村老年人传统的代际供养面临挑战。以S县W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通过对个体与家庭两方面因素的分析,研究影响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拥有儿子数量、家庭收入、身体状况、居住方式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增强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可及性、增加对其养老服务的补贴并着重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方式化解农村老年人代际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倩  赵慧  崔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6,(32):229-233
根据对重庆市642位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重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水平分布及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老年人获取代际支持较少,但其主观满意度评价较高,家庭养老仍是其认可的主要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对其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子女数目、子女回家频次、受教育程度对于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且子女代际支持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实施与发展,以重庆市綦江区Y镇为例,对该镇老年人从个人、家庭、经济、精神和意愿特征等进行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村老年人对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影响因素中,年龄、居住情况、生活幸福感、对互助养老的了解情况、理想收费情况等5个因素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经济收入、村庄老年活动参与率等7个因素虽然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影响农村家庭养老的因素 (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将使子女负担加大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家庭中子女的数量较往日大大减少。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基本的冢庭模式。“父-母-子”的关系构成了家庭的基本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的研究背景下,定义了"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内涵,指出在新疆农村地区推行"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对新疆农村地区老年人"互联网+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对健康医疗类和紧急救助类服务项目的需求度最高;年龄、子女数量、居住方式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农村老年人"互联网+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最后对新疆农村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将代际支持、储蓄率分别作为“家庭养老”和“储蓄养老”模式的载体,研究养老模式的更替问题。结果表明: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和非经济支持均会降低老年人的储蓄率,且经济支持对于老年人储蓄率的影响效果大于非经济支持。此外,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储蓄行为产生的影响中,经济支持占据决定性地位,即以经济支持为主和非经济支持为辅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替代老年人传统的“储蓄养老”模式。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且不断创新养老模式,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大勇  梁盛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18-11620
对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还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子女提供的资金来维持老年生活,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农村养老保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99-202
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方面的差异。整体上来说,农村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更高,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农村老人的需求程度高于城市老人,在文化娱乐和法律援助方面,城市老人的需求程度高于农村老人。城乡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和自理能力、子女数量和家庭结构、居家养老设施、居家养老政策,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2.8%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3种方式,其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且区域差异较小;其需求内容意愿最为强烈的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规模、代际关系、健康状况、政策重视和宣传力度、生活照料评价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及改进对策,对山东Z村通过家庭养老模式进行养老的部分老年人的个人情况和生活状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建立了SPSS回归模型,从经济收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情况四个方面对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水平、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老人的精神状态都对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强新型农村医疗建设、加强农村养老理念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53-254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而我国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世纪末,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9%;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5%老年人口的数量、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同时,由于我国人口长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不断出现"四二一"和"八四二一"家庭结构,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代际分居比例上升,完全依赖家庭成员解决养老问题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养老需求,需要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一来可以解决子女赡养老人的后顾之忧,二来可以不断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质量,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础上保障精神需求的供给。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体系存在很多不足:资金的缺口、主体积极性不高等等都严重地限制着广大农村老年人本应享受到的福利。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所伴随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大背景下,寻求创新农村养老形式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索构建一种过渡时期农村养老的“合作模型”,通过一种“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农村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子女、村集体以及乡镇政府等农村养老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契合老年社会福利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也能缓解乃至解决农村地区在养老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如何解决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为此,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农村养老状况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储蓄养老等几中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慰籍.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93.8%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由子女或家庭赡养,未能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这一比例,在我县高达99%.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以及传统文化摸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红  李会 《现代农业》2008,(9):74-76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务之急是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不同家庭结构在养老需求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丰县616名农村老人的养老情况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有子女无老伴、有子女老伴健在、无子女三种不同家庭结构下的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需求、生活照料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现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分别针对三种家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影响农村家庭养老的因素(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将使子女负担加大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家庭中子女的数量较往日大大减少。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基本的家庭模式。父-母-子的关系构成了家庭的基本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现阶段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现阶段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提供养老资源、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子女居住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心理也更健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能得到改善。为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