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筋型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探究迟播条件下施氮量和基本苗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江苏淮南迟播小麦高产栽培的施氮量和基本苗组合。结果表明,基本苗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迟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极显著影响。随基本苗数量的增加,宁麦13、农麦88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宁麦13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农麦88则呈递增趋势。基本苗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影响穗数、穗粒数而影响迟播小麦产量,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较小。宁麦13、农麦88这2个品种2年平均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合分别为M3N3(基本苗375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M2N4(基本苗300万株/hm2,施氮量315 kg/hm2),产量分别达7 905、8 088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kg/hm2(N1)、180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59-2568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帆 《乡村科技》2023,(19):93-95
以镇麦10号为试验对象,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设置6个播量梯度,研究秸秆深耕深旋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在120~210 kg/hm2,小麦生育期无明显变化;播种量超过240 kg/hm2后,小麦生育期开始延长;播种量由120 kg/hm2增加到210 kg/hm2,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可增产10.73%;随着播种量的进一步增加,小麦产量有所减少。综合考虑生育期、产量等多个因素,镇麦10号播种量为210 kg/hm2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水氮策略对张家口坝上马铃薯根冠结构、产量、品质及其水氮利用的影响,设置双因素试验,因素1为施肥量:氮肥270 kg/hm2(F100)、氮肥270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100)、氮肥229.5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85)、氮肥189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70);因素2为灌水频率:高频灌溉,6 d 1灌(D6);中频灌溉,8 d 1灌(D8);低频灌溉,10 d 1灌(D10),分析不同水氮策略对马铃薯根冠结构、产量、品质及其水氮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溉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其水肥利用有显著影响。高频灌溉(D6)的马铃薯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茎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3 678.6 cm、34.7 cm3、787...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淮麦33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种植中适合的播期和基本苗密度,于2021—2022年在当地开展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密度条件下小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密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0月5日-11月3日,随着播期的延迟,淮麦33的全生育期逐渐缩短,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小麦基本苗150万~30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淮麦33的生育进程没有变化,全生育期一致,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在宿州市泗县地区淮麦33在播期为10月19—26日、基本苗密度为210万~270万/hm2条件下,全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产量高,该播种期和种植密度适宜在淮麦33种植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油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以“川油3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氮素水平以及4个种植密度水平,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9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30万株/hm2、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分析了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会对油菜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在氮肥施入量为135 kg/hm2、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油菜长势良好,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是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给优质强筋小麦陕禾1028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数据支撑,探索了其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采用裂区试验方法,在2019-2021年进行了2个年度的播期播量研究,分析在9月30日、10月7日、10月16日,10月24日4个播期,以及180万/hm2、240万/hm2、300万/hm2、360万/hm2 4个播量(基本苗)及其互作条件下对陕禾102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陕禾1028适宜的播期为10月7~16日,适宜的播量为240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10月7日、240万/hm2。在此播期、播量下,产量潜力可以达到11 355.6 kg/hm2。陕禾1028的产量三要素中,千粒重和穗粒数年度间较稳定,成穗数随种植环境变化较大,适度提高成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探究花生新品种莆花5号的产量与种植密度、纯氮、P2O5、K2O和CaO施用量5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新品种花生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春季在土壤肥力中等的红壤土种植花生,肥料因子对花生新品种产量的影响明显大于种植密度;不同肥料因素对花生产量贡献程度依次为CaO﹥纯氮﹥P2O5﹥K2O。以4 500 kg/hm2为目标产量,莆花5号的优化栽培方案种植密度为29.62万~29.93万株/hm2,肥料用量纯氮为150.57~153.72 kg/hm2,P2O5为90.93~94.02 kg/hm2,K2O为180.15~183.24 kg/hm2,CaO为57.69~59.22 kg/hm2。推荐施肥方法:(1)基肥,钙镁磷...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金华地区油菜迟直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选用杂交油菜新品种越优1203,试验设置6个施氮量(0、135、180、225、270、315 kg/hm2)和6个播种量(3.00、4.50、6.00、7.50、9.00、10.5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播种量对越优1203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其在金华地区迟播适宜施氮量和播种量。结果表明,11月18日迟播越优1203,随着氮肥的增加,株高、茎粗、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一次分枝数、两次分枝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上升趋势,油菜大田实际产量显著增加,在315 kg/hm2施氮量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但与施氮量225、270 k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油菜密度逐渐增加,分枝部位高度逐渐升高,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分枝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均呈降低趋势,千粒重无显著变化,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播种量6.00 kg/hm2时最高。因此,在金华地区迟播越优1203,应适当增施氮肥和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苹果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灌水施肥组合,选取长势一致的11年生岩富10/M26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施肥量:F1(0 kg/hm2)、F2(施肥量1 050 kg/hm2:20-20-20平衡型水溶肥);设置4个灌水量:零灌水W1(0 m3/hm2)、低水W2(74.4 m3/hm2)、中水W3(148.8 m3/hm2)、高水W4(223.2 m3/hm2),共8个处理,灌水施肥方式为条施,在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3次灌水施肥。结果表明,F2W4的产量最高,为14 237.71 kg/hm2,较F1W1(对照)的产量增加了26.68%,F2W4处理收益最高,纯收益为8.02万元/hm2,较F1W1(对照)处理纯收益净增1.04万元/hm2。灌水施肥对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果实红绿指数a...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设计试验,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探明了不同种植密度、施氮量对通粳98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113.8万/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135.0万/hm135.0万/hm2、施氮量300.002、施氮量300.00356.25 kg/hm356.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播种量是牧草高产优质经济的前提。为探明藏北那曲区域气候条件下燕麦青海444的最适播种量,该研究设置6个播种量水平:225kg/hm2、262.5kg/hm2、300kg/hm2、337.5kg/hm2、375kg/hm2和412.5kg/hm2。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增加,生育期提前;在播种量300kg/hm2鲜草4488.91kg/亩,效果最佳。该研究以期为藏北那曲高寒牧区高产优质牧草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水肥耦合对滴灌冬小麦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冬52号为供试材料,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灌水处理3个水平:W1(2 241m3/hm2)、W2(3 486m3/hm2)、W3(4 731m3/hm2);设置施肥处理(氮素)4个水平:N0(0 kg/hm2)、N1(135 kg/hm2)、N2(195 kg/hm2)、N3(255 kg/hm2),分析不同水氮组合对滴灌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或施N的增加, 新冬52号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和产量呈现同步增加趋势;(2)但灌水量过少时(W1处理),增加N并不明显提高产量和光合性能;当灌水量提高到W2和W3水平后,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和产量随着施N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表现出以水带肥的良好效果。 (3)在各处理中, W3N2(灌水4 731m3/hm2、施氮N195kg/hm2)的产量最大(8 570 kg/hm2),相对应的各项光合特性值也达到最大值; (4)W2N2处理(灌水3 486m3/hm2、施N195kg/hm2)的产量则处于次大值(8 465 kg/hm2),W2N2的光合特性值并非最大,但其N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值(16.69 kg/kg ),灌溉水生产效率也达到最大值(1.66 kg/m3 );(5)W2N2与W3N2相比,虽然产量减少了105 kg/hm2(减少1.2%),但灌水量减少了1 245 m3/h2(减少26.3%)、施肥量减少60 kg/hm2(减少23.53%)。【结论】灌水3 486 m3/hm2和氮肥195kg/hm2 的技术组合可作为新冬52号冬小麦的节本增效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冀南地区中低产田施磷量和扬花期灌水量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施磷量和扬花期灌水量2个因素,其中施磷量设P1(P2O5:112.5kg/hm2)和P2(P2O5:168.75 kg/hm2)2个水平,扬花期灌水量设W0(不灌水)、W1(50%灌水:375 m3/hm2),W3(常规灌水:750 m3/hm2)3个水平,分析了不同施磷量和扬花期灌水量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显著提高小麦穗数和产量;增加扬花期灌水量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后期叶功能、籽粒最大生长量、穗粒数和产量;施磷量和扬花期灌水量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水多磷少,磷多水少条件下的小麦旗叶性状、灌浆特性及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本研究结果,P2W2(施磷168.75 kg/hm2,扬花期灌水750 m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氮水协同供应对驻玉216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分配、氮素运移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3个灌溉水平W0(0 m3/hm2)、W1(750 m3/hm2)、W2(1 500 m3/hm2);3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结果】 W2灌水量(1 50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下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最高,W1灌水量(75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有利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向籽粒内运移,提高营养器官氮素运移量,增加籽粒内的分配比重,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运移效率、氮素运移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 综合籽粒产量与节肥节水因素,灌水量750 m3/hm2、施氮量150 kg/hm2是驻玉216品种灌水施肥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灌水和密度对胡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积累分配、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陇亚11号为供试材料,设灌水(不灌水W0:0 m3/hm2、灌水Wa:600 m3/hm2)为主处理,密度(低密度:D1,6.0×106株/hm2、中密度:D2,7.5×106株/hm2、高密度:D3,9.0×106株/hm2)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组合对胡麻NSC(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含量与累积量、器官分配比例、转移效率、贡献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灌水时胡麻植株各器官NSC的含量高于灌水,低密度不利于胡麻各器官NSC的合成,水密互作对胡麻叶NSC含量有显著影响。茎NSC累积量在高密度下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云南冬马铃薯生育期为旱季,作物需水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通过灌溉可以补充作物需水,但是灌水节点和灌水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通过膜下滴灌在齐苗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寻找最佳灌水时段和最优灌水量。结果表明:灌水时段选择齐苗期和开花期2次灌水,单次灌水量为72 m3/hm2时,冬马铃薯产量最高(58790 kg/hm2),商薯率最优(95.6%),经济效益最好(84059.71元/hm2)。通过试验证明,云南冬马铃薯灌水关键期为齐苗期和开花期,单次灌水量72 m3/hm2为冬马铃薯种植关键水的最佳灌水量。  相似文献   

19.
豫北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以安阳市生态条件为代表的豫北地区,4种模式中,以处理1(即播期10月10日,基本苗270万株/hm2,施氮肥210kg/hm2,其中底肥施60%,追肥施40%;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为小麦高产、高效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大豆新品种丹豆22在辽宁省东部、南部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本试验以丹豆22为试材,设置10.1万株/hm2、13.3万株/hm2、16.6万株/hm2、22.2万株/hm2和33.3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丹豆2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同时增加;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及百粒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倒伏率随密度的增加有明显的增长;各处理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13.3万株/hm2(M2)时小区产量最高。本试验为丹豆22在生产中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