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农垦方邱湖农场是新中国首批国有农场之一,该场位于中国农村改革发祥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精神与农垦人的创业精神一脉相承。作为新中国首批“农垦骄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场先后涌现出焦天凤、罗守干、陈锦章等多位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罗守干是第一代农垦人的杰出代表,曾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一次全国农垦系统先进生产者,他的事迹曾被载人《农垦英雄谱》。常江安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垦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湖北省潜江市熊口农场党委书记秦银科同志自1954年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农场50年,执着追求,忠诚奉献,把昔日满目荒凉、一无所有的荒湖野地建成如今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农场,成为全国国有农场中的一面旗帜。在秦银科的带领下,熊口农场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农垦工作先进单位;秦银科同志也先后当选为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九届省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乡镇党委书记”、首届“十大杰出公民”。  相似文献   

3.
海南农垦成立于1952年,几代农垦人为了祖国的橡胶事业,为了寻找适合职工承包经营橡胶的经营模式,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早在1960年,农垦内部的承包就对生产队实行“定、包、奖”承包责任制;1965年实行“三定一奖”承包办法;1966年“文革”后,承包经营被中止,实行了等级工资制;1978年开始恢复奖励制度,按工资总额的8%提取奖金;1980年实行从农场超计划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办法:1981年实行联产计酬、浮动工资的办法:1982年实行了多种形式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1983年实行“大包干”,包干上缴,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垦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农垦的问题不仅是改制问题,而且是生死存亡问题。有些垦区已将国有农场下放,甚至提出“农场变农村,农工变农民”。“两变”做法将使几代农垦人共同缔造的农垦事业不复存在。从全国农垦情况看,大部分垦区向集团化发展,使农垦实力得到增强,集团化应是农垦改制的主要形式。甘肃农垦是个小垦区,规模较小,在全省经济中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5.
2021年是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农场建场60周年.60年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凝结着几代农垦人的智慧和汗水. 一代拓荒者:肩挑手抬建家园 李国安老人是友爱办事处机务队退休职工,当年从山东省东明县到湖北省人民大垸农场垦荒,后辗转于1961年来到运粮湖农场并扎根于此,一待就是60年."我刚来运粮湖时,就是一名拖拉机手."80...  相似文献   

6.
突突突突……她开着手扶拖拉机过来了,熟练地将拖拉机倒进指定位置,快速地将一捆捆甘蔗卸下来堆好,然后一边拍打身上的尘土,一边笑眯眯地走来——谁看得出,这是一位已经退休6年的农场女工?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友好农场女工韦美星,可不是一般人:多年被评为农场“最佳岗位能手”;2006年被评为“广东农垦文明职工家庭农场”;2008年荣获“湛江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7.
李龙 《中国农垦》2013,(11):67-68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家三代都是农垦人,家住安徽垦区华阳河农场.我的父亲是一个会计,如今已85岁高龄,2009年被安徽农垦事业管理局授予"第一代垦荒创业者"荣誉称号;我作为第二代农垦人,生长在华阳河畔,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孩子才刚参加工作.民生改善遍布大地,垦区发展日新月异,还是从我家三代农垦人身上来感受垦区的发展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吧!  相似文献   

8.
王义昭 《中国农垦》2009,(11):19-21
新中国建立以来,依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经过几代农垦人的共同努力,全国农垦系统在各地建成了粮食、棉花、天然橡胶、畜禽、城市副食品等等一大批生产基地。农垦已成为农业、农村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农产品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几十年来,重庆农垦也相应建起了长寿湖、缙云山、广阳坝、江北、界石等农场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9.
涌鑫  吕伟 《中国农垦》2021,(1):69-70
“1960”“2020”,这两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串连起江苏省新曹农场理性丰沛与感性丰富的60年。穿透历史的烟云,新曹农场人领略到辉煌铸就背后的奋斗;观照今天的浪潮,新曹农场人品味到成就来之不易的甘苦。初心60年。新曹人是开垦的一代、肯干的二代、“不啃”的三代,凭着对党和农垦事业的赤胆忠心,扎根黄海之滨,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铸就了新曹人“艰苦创业、坚韧不拔、求实进取、爱场如家”的企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垦》2022,(7):4-6
<正>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全国农垦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全面提升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农垦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1.
今年45岁的依波,是云南省勐醒农场、勐醒分公司三分场二队的一名普通割胶工人。从事割胶23年来,她先后14次被农场、分场两级党委授予“争先创优先进个人”、“文明职工”、“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云南农垦集团公司“云岭优秀职工”称号;2007年被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云岭优秀职工”和“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2.
<正>30年来,莫世斯的生活始终与“农垦”有关:父母在农垦工作,从小在农场长大,毕业后进入广垦橡胶工作。作为一名“垦二代”,莫世斯说道:“我接了父亲的班,将来我的小孩也接自己的班的话,那就是三代传承了。”采访时,电话那端是他爽朗的笑声。在广垦橡胶集团,类似莫世斯这样的“垦二代”还不少。他们传承着老农垦人“为国种胶”的初心,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广垦橡胶奉献着、拼搏着……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官庄湖农场建场迄今已44年。1959年10月,19省市的农垦大军开进官庄湖,芦棚野炊,风餐露宿,机耕人掘,筑坝拦水,修渠铺路。使茫茫荒湖变成今日鱼米之乡。43年弹指一挥间,而今官庄湖农场已是田成方、树成行,棉白稻黄、果茶飘香,猪羊成群、鱼虾满舱,楼房鳞次栉比、银线连接四方。经过几代农垦人的艰苦创业,特别是近几年来,现代化的农垦企业已具雏形。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工业基础比较厚实,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是官庄湖农场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的基础。10年来,农场着重加…  相似文献   

14.
海外“垦荒”,是湖北农垦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海外农业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在陌生的土地上寻找发展空间,因生产、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能否扎根海外,跨越发展,湖北农垦正接受着一次艰辛的考验。湖北农垦首次出征海外的是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湖北省农垦局与18家农场组成。  相似文献   

15.
<正>西联,一个在海南农垦甚至在全国农垦都大名鼎鼎的农场,因其被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董必武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及众多老一辈革命家视察题词而闻名;又因是全国橡胶的发源地及新中国第一座橡胶加工厂而享誉农垦。多年来,西联农场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一条经济持续增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4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垦》2022,(7):63-70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农垦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八十余年来,农垦事业的发展与共和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使命履行中,农场成长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成为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如果将农垦比作大厦,那么农场就是砖瓦,是基本单位。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除外),分布着1800多个农垦农场。这些星罗棋布的农场如一颗颗玉珠,随农垦的历史进程而起伏;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琼港农场是江苏省农垦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型国有农业企业,始建于1956年,位于盐城东台市境内。农场总面积8.18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近5万亩,总人口6200人,其中在职职工22530人、退休职工1600多人。农场以农业为主,实行两级管理,一级核算,下辖八个农业管理区和一个社区管理委员会。根据省农垦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从2000年起,农场开始实行“先缴后种”的农业土地承包经营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正>驾车驶入海南农垦龙江农场公司辖区,只见纵横成行的橙林枝叶婆娑,宛如一条条绿色的丝带。橙树的枝叶绿得泛着油光,一丛丛、一片片堆叠着,在起伏的山间漾成一道道绿波。置身其中,深吸一口气,顿觉一道清幽芬芳之气在肺腑间游走,让人神清气爽。2022年,龙江农场公司白沙龙江红心橙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正是这一片片的红心橙铺就了龙江职工群众的幸福路,擦亮了幸福的底色。  相似文献   

19.
<正>车河农场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境内,属大洪山余脉丘陵地形,山青水秀、土质肥沃,有枣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玫瑰之都”、全国商品粮基地,也是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近年来,车河农场坚持农垦改革发展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惠民生,挖特色强产业,赓续农垦精神,持续推动农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相似文献   

20.
黄群 《中国农垦》2019,(7):60-62
5月15日,荷城贵港。恰逢广西农垦西江农场公司党委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之时,迎着初夏微风,在西江农场公司副总经理苏海波引领下,我们行驶在贵港市环城路上做了一个小半径的西江发展巡礼。80后的苏海波,是西江农场第三代,作为农场公司党代表之一,在一小时车程里,他说过去、看现在、展未来,话里话外,妙语连珠,农垦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满溢而出。“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路行驶的道路,目光所及,都是或者曾经都是西江农场公司的土地,我一路给你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