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进辉  孙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60-6262
阐述了生态旅游可持续评价的研究概况,利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中社区参与效果评价体系,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王美会  杨冰  曹威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46-12848,12941
为了摸清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苔藓植物资源状况,该文对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上的苔藓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苔藓植物共有29科51属102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其中包括13种药用苔藓。  相似文献   

3.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道了地处热带北缘的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资源状况.共记载区内苔藓植物47科,114属,217种。其中云南新分布记录5属(苔类3属,藓类2属)101种(苔类30种,藓类71种)。其地理分布除具云贵区的特点外,还与岭南区、青藏区有很大的相似性。该保护区的苔藓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和群落类型多样,且形成典型的热带山地苔藓林景观,是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种组成、科级别特征、相似系数和属分布区类型等4个因子,比较福建、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南坡(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156科759属1 987种,北坡(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153科812属2 212种,南坡裸子植物较北坡丰富,单种科多于北坡,北坡物种数、大科数量多于南坡,表明北坡植物分化度更高,而南坡植物区系更为古老。南北坡物种科属种相似系数较高,尤以单子叶植物为高,南北坡单子叶植物科、属相似系数分别为100%、75.53%,坡向对相似系数的影响主要在种的层次。南北坡属热温比(R/T)分别为1.13、0.99,表明该区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比重相当,较其他保护区,中国特有分布属在本区亦有较多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使我国药用苔藓植物的研究状况被人们更多的关注和了解,给苔藓植物研究者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对有关我国药用苔藓植物的各类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记载我国药用苔藓植物的专著、综述文献达30册(篇),多集中于对药用苔藓植物种类、药用功效等方面的报道,而对苔藓植物化学、新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国内外苔藓植物的研究现状,借助Excel、VOSviewer等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苔藓植物的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梳理及可视化分析,探析了国内外苔藓植物相关研究的基金来源、机构、国家合作、学科、关键词、年度发文量等信息。结果表明,在1980-2021年间,国际苔藓植物研究处于不断增长趋势,而国内苔藓植物相关研究也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国内各苔藓植物研究学者的重要后盾;中国科学院和欧州的部分研究机构是全球苔藓植物研究的引领者,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在国家合作中名列前茅,科研影响力较大。国内外苔藓植物与生态学、植物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融合;苔藓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区系、重金属污染监测等一直是国内外苔藓植物研究的热点。未来建议拓展多元的研究方向、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聚焦苔藓植物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及其生活型进行初步调查,为后期慈巴沟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7月,从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开始至核心区,每隔2km设置1个10m×10m的样地进行调查,共20个样地,每个样地又设置16个小样方,合计320个小样方,调查样方中所有苔藓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和生长基质,并采集样地内所有苔藓植物带回实验室鉴定到种。【结果】在研究区共采集984份标本,经鉴定该区有苔藓植物29科85属166种。优势科以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和丛藓科(Pottiaceae)种类最为丰富,分别占慈巴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06%,9.03%和8.43%。优势属分别是青藓属(Brachytheci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和棉藓属(Plagiothecium),这3个优势属合计包括26个种,占慈巴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66%。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生活型以丛集型和平铺型为主,生长基质以土生和土石混生居多。【结论】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种类丰富,这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广西那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组成与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那佐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组成情况,对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区系组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苔藓丰富性较低,有苔藓植物31科58属115种(含亚、变种),优势科为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占优势的属为灰藓属Hypnum、曲柄藓属Campylopus、凤尾藓属Fissidens等;区系分析中温带与热带所占有的比例相当,说明该地苔藓植物具有温带向热带过渡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曾阿莹 《现代农业科技》2015,(2):169-170,172
武夷山是毛竹丰产区,毛竹为武夷山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文阐述了武夷山自然概况及毛竹林生长环境,并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红壤带毛竹林土壤环境。结果表明:武夷山的黄红壤都较适宜毛竹的生长,但如果要合理经营毛竹林,必须在对毛竹林土壤进行合理垦复松土的同时注意保水固土,以及对土壤实施增肥措施,促进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竹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于鄂西南的标本1876号,得到苔藓植物61科,157属,388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有湖北苔藓植物新记录11科,34属,加8种。对鄂西南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进行划分,得15种类型。其中东亚成分107种,占总数的29.23%;北温带成分79种,占总数的21.59%;热带亚洲成分70种,占总数的19.13%。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以温带、热带和东亚成分为主,三者比例大致相当,表明鄂西南地区是这一经度上不同类性质的苔藓植物的交汇点。一定比例的其他成分表明该地区区系成分的复杂性。6个山体与部西南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比较表明,武夷山、九万山、神农架和梵净山4个山体相似性系数均超过50%,与鄂西南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有亲缘关系,属近亲植物区系;与东部天山和长白山苔藓植物区系关系疏远,亲缘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12种,隶属39科70属,其中苔类11科13属17种、藓类28科57属95种。该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凉水自然保护区苔鲜植物群落可分为4种类型: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并不高,这可能与气候和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2.
湖南小溪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冰  姜业芳  李菁  田启建  吴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81-17482
[目的]调查小溪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的种类及地理成分。[方法]采用水平拉线法调查了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的种类,结合该保护区地面着生苔藓种类研究的结果,对该保护区的药用苔藓植物进行了筛选,并对其进行了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该地区药用苔藓植物共7科8属共9种,其中苔类2科2属3种,藓类5科6属6种。[结论]该地区药用苔藓植物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3.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东北部,是我省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本文首次报道该区叶附生苔类植物1科6属6种,并与福建武夷山比较,就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种类贫乏的原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采自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781份苔藓植物标本鉴定整理,并结合2006年出版的《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中苔藓植物的记录,统计分析了该地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有47科116属314种,发现贵州新记录属-钟帽藓属Venturiella。对314种苔藓植物进行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分析,得出优势科11个,优势属7个,区系划分为15种类型,其中中国—日本成分所占比例最大,区系成分具有由温带向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茶"西游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骥 《农业考古》2005,(2):269-270
世界红茶起源于中国,福建武夷山是红茶的故乡。武夷山桐木源(今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小种红茶的发祥地,因此武夷山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相似文献   

16.
对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样地内的树附生苔藓植物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和测定。以苔藓植物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研究树附生苔藓植物与附生树种的关系,应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研究地形因子、木本植物群落特征和冠层光因子对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地内树附生苔藓植物共计56种,隶属于20科38属,其中苔类4科5属5种,藓类16科33属51种,羊角藓(Herpetineuron toccoae)为优势种;样地内共有25种240株木本植物个体附生有苔藓植物,分别占样地内木本植物总种数和总株数的31.25%和12.08%;树附生苔藓植物多附生在胸径大于15 cm的树干上且与附生树种相关性总体不明显;地形因子、木本植物群落特征和冠层光因子对苔藓植物分布的总解释量分别为6.78%、 8.18%和8.80%;就单一环境因子而言,木本植物多样性对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的解释量最高,为5.53%。  相似文献   

17.
调查分析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资源特征,为岩生苔藓植物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江西植物志》、《中国苔藓植物志》等文献资料,分析庐山岩生苔藓植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有29科41属64种,其中藓类植物15科27属39种,苔类植物14科14属25种。在科属组成分析中,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青藓科Brchyrtheciaceae、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光萼苔科Pore1l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扭口癣属Barbula、耳叶苔属Frullania、光萼苔属Porella、羽藓属Thuidium、细喙藓属Rhynchostegiella和剪叶苔属Herberta为该区域优势属;该区系中温带成分居首位,占总种数的34.38%;东亚成分和热带成分也有较高的比例,分别占总种数的26.56%和23.43%。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反应南北区系过渡特点,而且在药用、绿化、道路边坡及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
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标本307号进行鉴定、分析,其共有41科,83属,152种和4亚种3变种。将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划分为12种区系成分类型。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占33.77%;热带成分所占比例高达31.76%,仅次于东亚成分;中国特有种比例高。区系成分的特点也体现了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药用苔藓植物资源的现状,为药用苔藓植物化学成分、药效等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按照中国苔藓植物分区,对各分区内40余篇报道药用苔藓植物资源调查的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苔藓植物10个分区中,华北区、云贵区、华东区和华中区是我国药用苔藓植物资源文献报道较多的地区,而横断山区则未见报道;贵州、山东和河北等省份报道较多,江苏、陕西、青海、西藏、海南、广东、澳门、香港和台湾等省区未见有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贵州苔藓植物资料,并为该地区的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琴阳自然保护区407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共有38科81属204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其中,有5个贵州新纪录种;优势科10个,分别为光萼苔科、耳叶苔科、细鳞苔科、地钱科、丛藓科、羽藓科、灰藓科、蔓藓科、平藓科和青藓科;优势属9个,分别为光萼苔属、耳叶苔属、细鳞苔属、地钱属、羽藓属、匐灯藓属、青藓属、凤尾藓属和绢藓属。根据各科、属的地理分布状况可知,琴阳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既有温带成分,又有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在优势科、属、种水平上,该地区苔藓植物都处于由温带向热带过渡的中心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