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杨梅穹顶棚架栽培模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拟解决杨梅成熟期常遇雨水和果蝇为害致使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在浙江青田开展杨梅穹顶棚架栽培试验,对采收期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穹顶棚架栽培模式下杨梅果实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及甜度分别提高10.3%、19.2%、10.5%、17.6%、20.3%和17.8%,同时,可滴定酸含量减少24.5%,虫果率降低92.0%。杨梅采用穹顶棚架栽培模式可以达到避雨防虫的效果,进而提升果实品质,有效促进杨梅绿色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
观察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2个品种在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2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单果重量则表现不同的差异性,早荠蜜梅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单果重显著小于露地栽培,丁岙杨梅单果重在2种栽培模式下无显著差异。丁岙杨梅在试验地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风味等表现较好,较适宜在临海市推广。  相似文献   

3.
设施栽培对蓝莓光合作用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高丛蓝莓品种绿宝石和珠宝为材料,研究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模式下蓝莓光合作用相关因子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设施环境具有增温效果且湿度维持在常规水平,可以降低光合有效辐射,增加气孔导度,对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设施栽培可以提高绿宝石的胞间CO2浓度;同样条件下,绿宝石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高于珠宝;设施栽培显著提高了2个蓝莓品种的单果重和花青苷含量,绿宝石的果实品质指标优于珠宝,设施栽培对绿宝石果实品质的提高更显著。综上,设施栽培有益于蓝莓光合作用,并提高果实品质,不同品种之间的提高效果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避雨栽培对宿迁地区早熟桃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桃品种‘金陵黄露’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纵径、横径、裂果率、坐果率、产量及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避雨栽培对宿迁地区早熟桃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虽未改变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但纵、横径比露地栽培增长要快。避雨栽培显著减少桃裂果现象,露地栽培裂果率20.3%,避雨栽培只有6.5%。果实内在品质方面,避雨栽培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总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单果重与露地栽培无明显差异。此外,避雨栽培显著提高了桃果实的坐果率和产量,666.7m2产量为3 600 kg,比露地栽培提高28.6%。  相似文献   

5.
以‘玉环柚’果实为试材,观察了大棚设施栽培对‘玉环柚’物候期和果实裂果的影响,测定了大棚与露地栽培‘玉环柚’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使‘玉环柚’物候期提前,成熟期提早10d,裂果率下降21个百分点。大棚设施栽培对单果重几乎没有影响,但提高了转色期色泽参数的L、a*、b*值,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促进‘玉环柚’着色。蔗糖是‘玉环柚’果实积累的主要糖,占总糖含量的76%;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发育过程几乎保持恒定水平,二者之和仅占总糖含量的25%;大棚设施环境对‘玉环柚’果肉蔗糖含量影响较大,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大棚果的蔗糖含量都高于露地,且大棚栽培的‘玉环柚’蔗糖含量提早约45d。‘玉环柚’果实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果实含酸量除在幼果期较高外,在果实发育进程中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棚果的酸含量与露地果接近或略有下降,表明大棚栽培方式对‘玉环柚’果实酸含量影响不大。以上结果表明,大棚环境有利于‘玉环柚’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起促早成熟、防裂果与提高品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冬春反季节设施栽培辣椒果实绿熟到转色阶段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4个辣椒品种和2个甜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授粉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辣椒果实单果重、果长、果肩宽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授粉后7~27 d为辣椒果实快速增长期,辣椒果实开花后37~42 d为最佳采收期,此时水分含量较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单果重基本都达到了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形态指标与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及大部分果实形态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果实含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丁岙杨梅果实成熟期恰逢夏季梅雨季节,高温高湿导致采前落果严重,果蝇数量大量发生,果实品质差,针对此情况采用防虫帏与避雨棚相结合技术对丁岙杨梅单树进行避雨栽培试验。通过测定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丁岙杨梅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含量、各糖成分积累量、果蝇数量等指标,探讨防虫帏与避雨棚结合技术对丁岙杨梅单树果实品质的影响和防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防虫帏与避雨棚结合技术栽培的单树杨梅果实单果重与对照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各糖成分积累、果蝇数量防御上均优于对照果实,生产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贵州杨梅地方品种果实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贵州杨梅良种选育与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对贵州杨梅资源8个地方种与2个栽培种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果形指数地方品种中的鸡蛋杨梅、红水杨梅、火炭杨梅、酒杯杨梅、金黄杨梅均高于栽培种;可食率地方品种均低于栽培种;单果重地方品种以鸡蛋杨梅最重,为16.17 g.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含量地方品种火炭杨梅均高于栽培种荸荠和东魁;酒杯杨梅酸含量低于栽培种荸荠;金黄杨梅总糖高于栽培种东魁.  相似文献   

9.
以大棚和露地栽培的‘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测定了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提高了早春棚内温度,有利于促进果实提早发育与成熟,成熟期比露地提早约40~50 d,平均单果重61 g左右、比露地提高了69%。露地与大棚枇杷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近,都随果实发育而呈上升趋势,山梨醇则相反,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成熟时大棚枇杷的各种糖分含量均高于露地,以总糖含量计大棚枇杷比露地枇杷高约40%。大棚枇杷的奎宁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陡降至低位,随后呈缓缓下降趋势至成熟期;而露地果实是先缓缓上升至一高点后再随着果实的快速生长而下降。苹果酸的变化与奎宁酸不同,大棚枇杷的苹果酸先急升5倍后再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最低;而露地枇杷的苹果酸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再随着果实发育逐渐下降至成熟时最低。成熟时大棚枇杷的总有机酸含量为0.34%,仅为露地的一半。因此,大棚环境有利于枇杷果实发育与糖分积累,从而提早成熟、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0.
杨梅新品种黑晶的果实发育与主要品质指标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岭大梅和东魁杨梅为对照,测定了黑晶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纵横径、单果重、糖、酸和花色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长速率都呈双S型的曲线变化。在6月中旬果实进入快速膨大期,糖含量迅速上升,可滴定酸含量快速下降,花色苷大量积累,此期是黑晶杨梅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温岭大梅和东魁杨梅相比,黑晶杨梅具有高糖低酸、富含花色苷的品质特性,具有较高的生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湖北地区‘鸡尾’葡萄柚品质,以‘鸡尾’葡萄柚为材料,研究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CK)模式下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设施栽培下‘鸡尾’葡萄柚果实单果质量、横纵径、果形指数大于CK,果皮硬度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差异不显著,花后227 d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果皮硬度出现显著性差异;设施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至10.43%,可滴定酸、Vc含量高于露天栽培;通过GC-MS测定发现,设施栽培可提升果实蔗糖含量至49.63 mg/g;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设施栽培可能通过上调CsSPS2、CsSUS2和CsSUS4的表达水平来提高果实中蔗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可以提高‘鸡尾’葡萄柚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避雨栽培对广东寄接梨生长发育 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棠梨为寄接砧,嫁接早熟砂梨品种粤引早脆梨花芽,比较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寄接梨果实生长发育期比露地栽培长10 d,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栽培大,单果重量显著提高。避雨栽培果实果皮呈黄白色,色泽均匀鲜亮,果点小且不明显,锈斑少,果实外观得到明显改善;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提高13.6%和11.9%,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则分别降低13.3%和15.1%,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的寄接梨果实内在品质优于露地栽培,这为避雨栽培技术在广东寄接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避雨设施栽培对中晚熟水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雨设施栽培是南方桃产区产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技术措施。本研究以霞晖5号、丹霞玉露和迟玉露3个中晚熟水蜜桃品种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对不同熟期桃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提高了桃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蔗糖含量,特别是晚熟品种迟玉露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都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体来看,中熟品种果实总酸和有机酸各组分含量在避雨栽培后呈下降趋势,晚熟品种迟玉露则与之相反;避雨栽培也提高了果皮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花色苷含量,降低了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幅度因品种而异;此外,避雨栽培也使部分品种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和色泽参数明显下降。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能够明显改善桃果实的风味品质,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实的产量和外观着色产生不利的影响,避雨栽培措施要根据种植品种特性和具体天气条件变化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4.
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发育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 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低。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梨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5.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低.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梨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6.
胡子有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2):2500-2505
[目的]分析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金都1号火龙果开花后第5d至果实成熟期间,每隔7d定期测定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和果肉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水含量等品质指标,由此绘制增长曲线图,分析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鲜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果实生长双S形曲线;在种子完全发育后,单果鲜重增加迅速,果皮鲜重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果肉鲜重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其增长高峰出现在花后25~30 d,果肉发育过程中水分需求较大期出现在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0~15和20~25 d).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皮鲜重、果肉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水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呈线性正相关,其中,单果重与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显著(P<0.05),且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单果重增加而增加.[结论]金都1号火龙果实发育中后期(花后20~30 d)是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保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可为获得最佳品质和最高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取样检测温岭高橙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单果重、可食率、外观色度及糖、酸、VC等相关品质指标.了解该品种的品质形成特性及变化规律,为如何通过改变栽培模式,进一步作好产业提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杨梅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在上虞二都·真山建设大棚,对深红种、水晶、东魁、荸荠种杨梅进行栽培管理,开展杨梅设施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杨梅的各阶段物候期总体比棚外提早20~30 d,具有明显的早熟效果。棚内4种杨梅的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高于棚外,深红种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28.6%和2百分点,水晶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3.3%和2百分点,东魁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6.4%和1百分点,荸荠种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6.4%和1百分点。在经济效益方面,深红种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71 640元,水晶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80 100元,东魁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63 750元,荸荠种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93 120元。江南地区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烂落果严重,棚内杨梅成熟早、品质好,价格远高于棚外价格,市场需求大,因此,大棚栽培杨梅颇具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成熟期差异较大的2个柿品种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品质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明确其变化规律,以期从表型以及生理层面阐释柿早晚熟性状的生物学特征,为早晚熟柿品种的栽培管理以及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早熟柿品种‘七月早’和晚熟柿品种‘吊柿’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重要表型(单果质量、横纵径、色泽)及生理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果糖、蔗糖、葡萄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单宁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综合比较2个柿品种各指标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形成特性及变化规律的差异,明晰柿早熟与晚熟果实的品种特性。【结果】在柿果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2个柿品种单果质量、横径、纵径的生长发育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其中‘七月早’花后60 d之前为第1快速生长期,60~80 d为缓慢生长期,80 d以后为第2快速生长期;而‘吊柿’花后110 d之前为第1快速生长期,110~140 d为缓慢生长期,之后进入第2快速生长期。在第1快速生长期,2个柿品种果实呈绿色,色泽指数变化较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等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果实发育进入缓慢生长期,单果质量和横纵径的增长速度变缓,果实开始转色,色泽指数发生明显变化,叶绿素、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单宁等的含量开始显著降低,而类胡萝卜素、糖含量显著上升;当果实发育进入第2快速生长期,单果质量和横纵径又开始快速增长,而果实其他品质指标的变化速率又趋缓。早熟柿品种‘七月早’各品质指标的变化速率较快,变化起始节点均早于晚熟品种‘吊柿’;晚熟品种‘吊柿’具有较长的第1快速生长期,且其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蔗糖高峰现象。在果实成熟之后,晚熟品种‘吊柿’的糖类、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不溶性单宁等的含量均高于‘七月早’。【结论】缓慢生长期是柿果实多个重要性状变化的关键时期,2个柿品种主要品质特性的形成均开始于果实的缓慢生长期,并在第2个快速生长期变化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晚熟品种‘吊柿’在果实成熟后,主要影响果实风味的糖酸等的含量均高于早熟品种‘七月早’。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熟期杨梅品种果实在成熟中的品质动态变化,本研究以早梅、乌梅和晚梅3个杨梅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及内在品质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杨梅品种果实发育过程大致分为2个阶段,均呈“低—高”动态变化,第1个阶段为果实发育迅速期,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增长明显;第2个阶段为果实发育平缓期,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增长均比较缓慢。随着果实的不断发育,3个杨梅品种的总糖含量在果实成熟前中期均快速上升,中后期上升缓慢,总酸含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现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