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天芝 《养猪》2022,(6):95-96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母猪和仔猪危害严重,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性疾病[2],仔猪则表现为神经症状、呕吐、腹泻及高死亡率;肥育猪常表现为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低,但可以隐性带毒,并不定期排毒[3]。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5]。  相似文献   

2.
<正>人和动物极易发生细菌性感染,目前针对这类疾病的首选用药为抗生素。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率逐渐升高,如新生儿脑膜炎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1],这给有效治疗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畜禽养殖业,耐药性病原菌也普遍存在。据报道,在畜禽养殖场粉尘、垫料和动物粪便中均含有耐药性细菌[2],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奶牛养殖场中,引起乳房炎的大多数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对常见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患乳房炎的奶牛治愈率下降,淘汰率升高,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因此,寻求新型药物制剂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十分必要。噬菌体制剂安全、有效、无耐药、无残留、特异性强且不破坏机体自然菌群[5-7],可有效杀灭耐药性细菌[8],是替代抗生素疗法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动物医学领域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为使用噬菌体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肠杆菌科细菌是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相继出现极大地增加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难度,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耐药性的维持通常会对细菌造成一定的适应性代价,表现为细菌生长速率、毒性和传播的减弱,而补偿性进化[1]、无适应性代价和适应性增加的耐药突变的出现[2]、耐药基因与其他基因的遗传连锁和协同选择[3]以及质粒的稳定性机制[4]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全球蜜蜂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出现大量死亡[1、2]。例如,复杂多样的疾病、农药的大量使用和生存环境的破坏等对全球蜜蜂造成重大威胁[3]。而在治疗蜜蜂各类疾病过程中,抗生素等药物仍然广泛使用,容易污染蜂产品,导致蜂产品销售受阻,给蜂农们带来了巨大损失[4,5]。  相似文献   

5.
<正>细菌性肺炎是由于细菌病邪感染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给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临床治疗细菌性肺炎多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选取相应的抗菌药进行对因治疗。为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整治兽药残留超标,我国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减量化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相关标准[1]。中医药治疗细菌性肺炎有独特优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的活性成分丰富,且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中医以病证为核心,根据症状对个体辨证分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配以相对应的药物。目前,已有从中医入手治疗动物细菌性肺炎的报道,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4]。本文对治疗细菌性肺炎常用的中药方剂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希望为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新型药物研发以及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鹦鹉的前胃扩张症(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PDD)最早报道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洲出口到欧洲的金刚鹦鹉很多出现呕吐、嗉囊迟缓、排便中存在未消化的种子等异常表现,发病动物出现消瘦,最终大量死亡。该病最早被称为金刚鹦鹉瘦病(Macaw waste dieases)[1],临床兽医和科研工作者尝试对该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但始终没有成功。该病病原被怀疑是病毒,怀疑对象包括东部马脑炎病毒、副黏病毒等[1],直到2008年,Kistler等[2](美国)和Honkavuori等[3](以色列)2个团队分别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比对基因库,确定该病的病原为鸟类博纳病毒(Avian bornavirus,ABV),与哺乳动物博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约有75%的同源序列。目前,已发现有8种不同的ABV亚型[4]。ABV主要影响神经细胞,造成神经节苷脂炎,影响前胃(腺胃)平滑肌收缩,导致前胃扩张...  相似文献   

7.
<正>胆结石来自凝结的胆囊沉积物[1]。胆色素、黏蛋白、细菌和返流的肠道内容物可作为结石微粒生成的病灶,随后可发展为大的结石[2]。胆结石在犬较为罕见,并且患犬极少表现出临床症状[1,2],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包括厌食、呕吐、昏睡、发热、腹部疼痛、腹泻、黄疸和色素尿[2,3]。笔者于2020年11月接诊1例因巨大胆结石及细菌性胆囊炎引发间歇性发热的病例,通过胆囊切除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报告如下。1 病例情况5岁雄性泰迪犬,已去势,  相似文献   

8.
<正>肠道平滑肌肉瘤是源自于肠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平滑肌细胞的间叶性肿瘤,是犬第二大常见肠道肿瘤[1]。平滑肌肉瘤通常生长在犬的盲肠和空肠处,发病年龄平均为10.5岁。手术切除是肠道平滑肌肉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犬肠道肿瘤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极易与肠道异物和肠套叠等肠道疾病混淆而造成误诊[3]。本院接诊了1例肠道平滑肌肉瘤病例,经手术切除和术后护理,患犬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金毛巡回猎犬,8岁3个月,雄性未绝育,  相似文献   

9.
<正>牛传染性结膜炎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牛摩拉克氏杆菌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体[2]。该病可通过虫媒传播,传染性极高,各品种和年龄的牛都可发病[3],一旦发病会引起牛食欲减退、消瘦,虽死亡率不高,但对养殖业危害极大[4]。现笔者对一起牛传染性结膜炎的诊治经过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2022年10月中旬,某肉牛场牛眼部出现不适症状。刚开始,  相似文献   

10.
<正>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胞学和微生物分析结果能为动物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重要依据。气管冲洗(Tracheal wash,TW)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是2种呼吸道分泌物的采样方法,气管冲洗多适用于诊断支气管及肺泡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吸入性肺炎等;而支气管肺泡灌洗则更适于诊断间质性或深部肺脏疾病,如肿瘤、真菌感染、嗜酸性肺炎等[1,2]。临床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对保障动物安全、获取准确诊断结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肠球菌是革兰阳性(G+)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肠球菌属目前有50多 种,其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占到分离菌株的80%以上,是人类临床第三和第四大流行病原体[1]。研究表明,食品业和畜牧业是肠球菌某些致病谱系和多重耐药菌株传播的重要一环[2]。抗菌药物在养殖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促进了肠球菌耐药性的发展。肠球菌,尤其是耐药菌以及耐药基因会随动物排出的粪便进入环境,沿食物链传播到人体[3]。  相似文献   

12.
李博  陈俊宇  张林  王贵平 《养猪》2022,(4):69-73
<正>现如今,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场中传染病流行的风险也在增加,规模化猪场中细菌病是最难以根治的疾病,而且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1],尤其是在猪病毒性疾病暴发的情况下,混合细菌性疾病和继发感染更容易发生[2-5],使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威胁[6-7]。  相似文献   

13.
<正>食道裂孔疝为腹腔内脏器(最常见的是贲门和胃底)通过食管裂孔进入尾纵隔引发的疾病,临床中滑动型食道裂孔疝最为常见[1,2]。患病动物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反流,其他临床特征可能包括呕吐、多涎、食欲降低和营养不良等[3]。食道裂孔疝如果发生在动物幼龄时,可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在动物年长时出现,常对胃食管反流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如西沙比利、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笔者采用手术方式成功治愈1例4月龄罹患滑动型食道裂孔疝矮脚猫,  相似文献   

14.
<正>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是人畜疫病防控、肉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近10余年,我国先后制定了《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1](GB16548-2006),以下简称《规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2](农医发〔2013〕34号),以下简称《2013规范》、《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3](农医发〔2017〕25号)以下简称《2017规范》,为我国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依据,大大促进了该领域工作的开展。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对以上规范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铁制剂对高羊茅养分因子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铁是植物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虽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甚微,但它作为多种酶的重要组成成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铁的供应水平和绿色植物叶绿素含量之间常常有良好的相关性[1]。引起草坪草缺铁的条件是多样的。冷凉和潮湿的土壤,尤其在春季当生长速度加快时,会导致铁的不足[2],土壤pH值高、磷含量非常高均会导致缺铁,过量施氮或其他金属离子会使缺铁加剧[3]。施铁肥是目前改善草坪草缺铁症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4,5]。有研究表明,用铁和氮的混合物在低氮率时就可有效地改善草坪色泽,因此,施铁作为部分氮的替代物及对无明显缺铁症状时施用铁肥的研究逐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3,6]。  相似文献   

16.
<正>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均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山羊痘(Goat pox)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山羊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羊群感染该疾病时,皮肤、黏膜处会出现大量的丘疹、结痂、水疱,严重威胁羊群的生长发育,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  相似文献   

17.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病原菌,人及多种动物均能感染发病,其中对肉鸡危害较为严重[1-2]。肉鸡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坏死性皮炎、关节炎、雏鸡脐炎、全眼球炎和骨膜炎,其中3040日龄肉鸡发病最多,每年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SA还可以产生多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包括A-E,F,G-I,R-T等20多种类型,可以引起机体中毒[3-6];其中,SEA、SEB型可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每年影响全球约50万人[1],其中我国约4万人受影响[2]。该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和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有至少20个国家和地区根除了布鲁氏菌病(表1)[3,4]。然而,随着畜牧业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贸易的增加,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增加,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膀胱结石是猫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痛性尿淋沥、尿频和血尿等。临床病例中公猫的结石发病率高于母猫[1,2],主要是由于公猫的尿道狭长,易导致结晶尿的阻塞,再加上一些其他诱因,使得公猫更易发生膀胱结石[3,4]。对于使用药物溶解不成功的膀胱结石,应在传统的膀胱切开术前考虑应用微创取石技术[5]。与传统手术比较,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刀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疼痛反应轻、机体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正>牛羊是复胃动物,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组成。其中以瘤胃体积最大,占复胃的85%,占动物总体重20%~30%。瘤胃中所含细菌和纤毛虫的占比对牛的消化和健康至关重要。一旦细菌和纤毛虫的比例失调,动物就会产生疾病,其中细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瘤胃内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随着日粮组成不同而发生变化。瘤胃内菌群是调节瘤胃内物质消化代谢的重要因素,如果环境、饲料条件改变,则会造成菌群失调,引起消化紊乱,从而造成瘤胃臌胀等疾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