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兽共患病病原、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与环境化学毒物等.近年来,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等传统老病导致的食源性感染时有发生,H1N1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新病不断出现,因此人兽共患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二...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人畜共患病形势严峻,食源性微生物污染问题严重,食源性寄生虫发病率上升,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造成动物源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严重.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索,并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研究(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危害的风险性评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监测网络建设.)、食源性寄生虫研究、人畜共患病研究、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畜牧兽医科学发展到今天。随着生物科学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它也在不断的充实更新。特别是基因工程、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计算科学等学科的兴起和换代,畜牧兽医科学也在向纵深发展,从单纯的养畜技术(Animal Husbandry)发展到动物科学(Animal Science),目前国外有些大学畜牧系已改为生命科学系(Life Science),研究和讲授的领域更加广泛。即就单纯畜牧业而言,也有认为应包括六类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内容,选择在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笔者也分析了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中多媒体制作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其他专业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改革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文章主要针对兽医公共卫生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出内容体系完整、重点突出、操作方便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设立教学网站课外辅助教学等手段进行改革.经过两届的教学试用,多媒体教学以其趣味性强、信息量丰富、互动性好、信息反馈及时等优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比较医学的涵义为: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人的健康和疾病现象进行类比研究。比较医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所有动物的疾病。用低等动物进行模拟来研究人兽疾病也属于这一范畴之内。实际上它是医学和兽医学的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衣阿华州立科技大学兽医学院为例,介绍美国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生院大学专门设立研究生院负责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生院主管研究生的课程方案,并向各政府成私人机构争取科研基金。研究生院由正式成员及助理成员组成,他们都是有一定资历的各系教师,兼管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生的一切主课与次课均由研究生院的成员讲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从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课程设置与改革、教育管理与培养措施等综合试点改革思路着手,围绕培养实践模式及成效,介绍了青岛农业大学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及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兽医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新增设的一种专业学位类型,是与学术型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面的职业学位。青岛农业大学于2006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授课式(LBL)教学法与问题导向式(PBL)教学法融合模式在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选择甘肃农业大学2016级动物医学专业59名学生开展了教学改革试验,其中2016级动物医学1班的30名学生作为试验组,采用LBL+PBL教学法;2016级动物医学2班的2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单一的LB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我们分析了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在考试成绩良好率和平均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调查问卷内的10项问题中,试验组有8项显著好于对照组。总之,采用LBL+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一些学习技能,如文献检索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兽医硕士专业特点,结合吉林省农业大省生产特色,以传统兽医学优势学科为背景,从课程培养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基地建设及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等方面,探索适合符合吉林省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年的实践探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证明兽医硕士专业在生产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当前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加强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双师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重点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建立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兽医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保障动物的健康,涉及食用动物、伴侣动物和野生动物的疾病控制与检疫;(2)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控制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和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以免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3)保障人类健康,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动物中人畜共患病监测与控制,防止其向人类的传播,如狂犬病、布氏杆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人畜共用同一种抗生素,以降低抗药菌株增加的可能性和对人类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也就是说,兽医工作既涉及动物疾病的防治,而又关系到人类健康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兽医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保障动物的健康.涉及食用动物、伴侣动物和野生动物的疾病控制与检疫;(2)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控制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和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以免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3)保障人类健康,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动物中人畜共患病监测与控制.防止其向人类的传播,如狂犬病、布氏杆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人畜共用同一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教育运行的基本路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瞄准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三能力递进、三环节培养、六阶段学习、七环境培育的3367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优化、紧密对接现代畜牧产业链、充分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代表国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的三能力递进、课证融合的理实协同课程体系,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病原体的存在是人类和动物健康及畜禽生产的大敌,而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必不可少的办法就是消毒。消毒是指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使其无害化,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的播散,从而达到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目的。消毒主要目的在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基层教师的角度就我国当前兽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理念、畜牧产业发展需求、导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高水平、专业型兽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数量急剧增加,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有关,因此,也对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优化模式,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学生的总体方案,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完整的、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计划,是高职高专教育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前提,也是一个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河南省的名牌专业建设点,近年来为适应畜牧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我们从修改、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入手,大胆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1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定位1.1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以充分的专业调查为基础,全面、准确地掌握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岗位对知识、应…  相似文献   

19.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长期发热、出汗、关节肿痛、全身疲乏无力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转为慢性,常复发、严重的因关节系统损害,丧失劳动能力。牲畜感染则易发生流产、早产、不孕和瘦弱。  相似文献   

20.
为了配合学校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传承前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化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群发性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的新进展、集约化养殖应激与动物福利、常见多发的宠物内科疾病、二口恶英及部分饲料添加剂的内容,删减或压缩了目前少见的疾病内容;在教学方法上,组织兴趣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加强了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临床实际需要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选题,组织学生进行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加强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建设上,再版了《兽医专业实习指南》和《兽医内科学学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兽医医德的教育。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学测评结果多数是优秀,最低也是良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兽医医德也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