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新乡贤对乡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发挥着关键作用。探讨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影响因素,激发新乡贤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热情,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经研究,新乡贤深入乡村参与治理活动受政策、环境、人际关系、乡土情感、利己性和利他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影响因素进行差异化分析时发现,新乡贤的户籍类型与乡土情怀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且政策、环境两大因素对于原生乡贤、外出乡贤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更为明显。因此,为吸引贤能人士返乡参与基层治理,政府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政策、优化乡村环境、弘扬乡村文化,进而提高中国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与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更好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存在缺乏农民的参与、政策选择性执行、政民冲突等问题,基层政府需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将其纳入有效的监督评价系统;减少政策选择性执行行为,转变工作态度与方式;拓宽农民利益诉求渠道,加强政民互动和向上反馈等三个方面来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从而更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美国学者T.B.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综合性项目,为了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执行环境四个维度优化政策执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新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实现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经济发展落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完善、主体性弱化、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体制,坚定文化自信等手段持续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与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紧密的关系,彼此相辅相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支撑和保障。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众多社会问题,如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基层社会治理要确保政策落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性治理方略。从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历史进程入手,从宏观角度探讨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从政府、社会力量及农民主体等多个维度研究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认识缺位、村民主体意识缺失、乡村文化振兴产品缺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缺血、乡村文化队伍缺阵等。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五大路径:即完善政策体系、建立监管机制、强化价值引导、发挥人才优势、带动产业发展等。以期为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振兴质量、推动后扶贫时代促进政府治理思想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智力保障。在了解汕尾市乡村人才政策推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可以发现目前汕尾市的乡村人才政策存在政策的局限性、政策执行机构的效率低、政策目标群体参与低和政策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政策框架的适用性、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目标群体的接受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各项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谱写新时代广东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基础,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农民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文化获得感、保障乡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是文化振兴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周边乡村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随着一系列乡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服务设施有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政府职能转变、社会资本引入、服务内容和形式的供需匹配、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它必将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长远影响。如何真正落实好相关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笔者基于近年在新疆南疆四地州调研的基础上,引发对新疆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认为在新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脱贫困是前提。要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做好二者的政策衔接和机制整合,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避免发生基本导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在认知新时期农村区域转型发展的时代内涵、阶段特征、现实困境以及根本要求的基础上,以内涵式发展策略为指引,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和取得成效的关键。综合运用地理学、关系论和政策分析方法,溯源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理清建设目标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农村区域发展的瓶颈,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农村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乡村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城乡一体化等思想形成的一种系统性发展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性工程,五大具体目标相互联系且不可分割,必须置于城乡一体化架构和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统筹推进;农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融合缺乏弹性等体制机制方面的“乡村病”;内涵式乡村振兴道路要求科学把握农村区域的现实困境和发展方向,在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强化基层治理、重塑乡村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盘活自然资源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全盘振兴。  相似文献   

11.
贾伟 《河南农业》2023,(30):47-49
乡村居民的道德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夯实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强乡村道德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德功能;提高乡村法治建设,发挥法治育德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多举措实现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角度构建了我国现代化治理格局,本文基于乡村治理研究和村民基层自治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现代治理框架和政策体系进行梳理,以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提供创新性思路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基层党建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为深入了解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起作用,以期助力全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采取个案研究方法,以西棘荡村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西棘荡村充分发挥了党建在组织、产业、文化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独到的荡村振兴经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可复制及推广的经验启示:党员率先垂范,加强政治领导力;找准特色产业,提升发展推动力;推动思想引力,激活情感认同;高举党建旗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下探讨农村互助养老为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我们认识到农村互助养老的存在、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济保障和文化保障。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需要发展和创新:完善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和措施;完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建设农村专业互助养老服务平台;夯实互助养老模式的保障措施;增强互助养老的信任机制,提升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积极推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和创新,最终实现农村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目标和重大战略,是党的“三农”工作总抓手。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更要担负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责任。通过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凉山彝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围绕凉山彝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基层党建5个方面提供帮扶,具体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创新本土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参与民族文化建设,传承乡村振兴优秀文化;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结对指导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遵循,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及其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不相匹配,迟滞了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为此需要强化党委统领,推进乡村治理内涵式发展;培育新型治理主体,构建协商共治新机制;科技赋能突破内卷,重塑利益格局;传承提升乡村文化,铸牢乡村振兴之魂。  相似文献   

17.
余航 《河南农业》2019,(19):61-63
根据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河南省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2017年投入1347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中央财政992亿元、省级财政355亿元,用于农业生产、水利发展、专项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公路建设等88个项目。如此大规模、宽范围、持续性投入能否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农村需求与目标之间的契合程度,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是对外部资源与政策进行适应性改良的创新者。本文通过对河南省4县12乡36村实地走访,与涉农职能部门、乡镇领导进行深入访谈,掌握了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和具体资料,为政府实施和调整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依据对"三农"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发展过程中,要按照主体是农民,经济是基础,政府扶持为支撑,新思想为指导来进行,对农民自身、乡风文明、生态文明、基层党建、乡村产业、法规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强建设,补齐农村这块短板,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乡村发展规律的战略安排,符合乡村循序渐进的发展需求。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想要复兴,乡村就必须全面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加强乡村治理和促进乡村发展的过程。基层治理作为推进乡村工作的必然选择,需要通过文化育人释放基层文化价值、以和谐环境营造风清气正治理生态、以组织振兴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从而实现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转换。在乡村基层治理实践中体现出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正确性,彰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性,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乡村文明进程中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教育是重要的基础工程。经过分析发现,周口市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落后、乡村教师基本待遇较差等问题,对周口市乡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要振兴乡村教育,必须加大政府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从源头抓起完善乡村教育体系,完善政府参与乡村学校的管理和监督,重视乡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合理保障和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和待遇。只有解决好了这些影响周口市乡村教育振兴的突出矛盾,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