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肉苁蓉、党参、甘草、檀香为原料,在红星二锅头中通过浸泡工艺制备复方肉苁蓉保健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添加量为:肉苁蓉1.4 g·100 mL-1,党参1.2 g·100 mL-1,甘草1.4 g·100 mL-1,檀香0.3 g·100 mL-1。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可用于保健酒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犬心脏、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最佳造影方案。[方法]造影时对于同一体型的犬固定注射持续时间和注射速率,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碘海醇对心脏、肺动脉血管进行造影。心脏造影碘海醇浓度(以碘含量计):小型犬,100~200 mg·mL-1;中型犬,200~300 mg·mL-1;大型犬,250~350 mg·mL-1。肺动脉造影碘海醇质量浓度:小型犬,50~100 mg·mL-1;中型犬,50~100 mg·mL-1;大型犬,150~200 mg·mL-1。犬麻醉后头静脉注射造影剂,动态扫描,获取感兴趣区域时间-密度曲线,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心脏造影采用主动脉窦CT值>200 HU的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肺动脉造影采用肺动脉干CT值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然后进行容积扫描,获得造影图像。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不同造影方案获得的图像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造影方案。[结果]心脏造影条件:小型犬:200 mg·mL-1碘海醇10 m...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甜茶中得到降血糖和抗自由基氧化的活性成分,通过4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对甜茶多酚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研究,筛选出HPD-826树脂,探讨其动态纯化甜茶多酚工艺条件;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HPD-826树脂纯化的甜茶多酚进行萃取,测定各相萃取物的降血糖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HPD-826树脂纯化甜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0 mg·mL-1、体积50 mL和流速2 BV·h-1),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60%、体积250 mL和流速 2 BV·h-1)。在此优化条件下,甜茶多酚平均纯度达到81.2%。甜茶多酚各相萃取物质量浓度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和DPPH·的清除率具有正相关性,其中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DPPH·都表现出最高的抑制率,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松针多酚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作用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等要素对松针多酚提取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松针多酚提取工艺;并利用优化工艺条件,测定了6种松科植物松针的多酚提取量。进一步利用不同多酚含量的松针提取液,分析松针多酚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松针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8 min、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 g∶25 ml;在此条件下,6种松科植物松针多酚提取量为19.97~53.41 mg/g。6种松科植物松针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范围为22.76~159.90μ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范围为0.092~0.184 mg...  相似文献   

5.
选取实验室保存的核桃内生真菌SYS-5-2,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生长速率法综合评价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分类方法和基于ITS序列基础上的系统发育分析,核桃内生真菌SYS-5-2鉴定为裂褶菌属。菌株SYS-5-2发酵产物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液体发酵产物浓缩倍数越大,抑菌率越高,且相同浓度下,供试液B的抑菌效果整体优于供试液A;固体发酵产物中,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对水稻纹枯和苹果腐烂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均>90%;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不同,浓度20 mg·mL-1时,对水稻纹枯病原菌的抑菌率已达到81.25%,80 mg·mL-1时,完全抑制了水稻纹枯病原菌的生长,IC50仅为10.28 mg·mL-1,而对其他病原菌的IC50都在33.19~43.47 mg·mL-1。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在评价甲鱼蛋白肽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上,探究了甲鱼蛋白肽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25~1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甲鱼蛋白肽具有抑制肿瘤作用,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IC50为228.49 μg·mL-1。甲鱼蛋白肽对微管蛋白的聚合具有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1.5 mg·mL-1的甲鱼蛋白肽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率达40.2%,提示甲鱼蛋白肽对微管蛋白动态平衡体系的影响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英  薛梅  樊汶樵  罗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3):2570-2578
【目的】探讨对蓝莓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蓝莓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叶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分别采用福林酚和比色法、亚硝酸盐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各样品的总酚、总黄酮、绿原酸和芦丁含量,采用亚铁还原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样品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多酚类组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总酚(55.7 mg GAE·g-1 DW)、总黄酮(104.8 mg RE·g-1 DW)两者含量均为微波干燥方式的1.2倍左右,真空和热风干燥方式的3倍左右;多酚单体绿原酸(38.3 mg·g-1)、芦丁(10.2 mg·g-1)两者含量是微波干燥方式的1.5倍左右,热风和真空干燥方式的2-6倍。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54.8 µg·mL-1和183.9µg·mL-1,亚铁还原能力FRAP值达到6.0,抗氧化能力略高于微波干燥法(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61.8 µg·mL-1和225.7 µg·mL-1,FRAP值4.0)。微波干燥法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热风干燥(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136.6 µg·mL-1和575.1 µg·mL-1,FRAP值1.7)和真空干燥方法(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136.1 µg·mL-1和225.7 µg·mL-1,FRAP值1.8)(P<0.05)。热风和真空干燥样品间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芦丁外,其他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蓝莓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且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微波干燥的效果略低于真空冷冻干燥,生产上可根据样品处理量的大小和具体情况选择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内蒙古清水河县石峡口水库3种典型人工林表层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及其与入渗特征的关系,以研究区油松、落叶松、柠条×沙棘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草地土壤为对照,采用环刀进行多点取样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单环土柱法观测土壤水分入渗,并将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与入渗特征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人工林具有显著改善土壤养分、保留土壤细颗粒、降低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提高水分入渗能力的作用,其中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表现为草地(2.30)和柠条×沙棘混交林(2.28)>落叶松(2.24)>油松(2.18);初渗速率、稳渗速率、1 h累计入渗量均表现为油松(11.0 mm·min-1,1.2 mm·min-1,116 mm)>落叶松(8.5 mm·min-1,0.9 mm·min-1,80 mm)>柠条×沙棘混交林(6.2 mm·min-1,0.8 mm·min-1,62 mm)>草地(4.7 mm·min-1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可替代饲用抗生素的中药类复合植物提取物,首先以抑菌率、抗炎率和抗氧化IC50值为评价指标,从19种中药类植物中遴选出石榴皮、桂枝、厚朴、青蒿和鸡血藤5种原料作为复合提取物组分;然后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组分不同配比,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获得分别具有最佳抑菌(Fab)、抗炎(Fai)和抗氧化(Fao)功能的3个组方,其组分中厚朴、鸡血藤、青蒿、桂枝和石榴皮的比例依次为7∶13∶6∶9∶1、7∶13∶4∶1∶1和3∶13∶4∶1∶7。验证试验结果显示:Fab最小抑菌浓度为125 mg·mL-1,Fai抗炎IC50值为0.144 mg·mL-1,Fao抗氧化IC50值为0.222 mg·mL-1。通过以上研究,获得兼具抑菌、抗炎和抗氧化功能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最优组方3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了金霉素在猪血浆中的药动学检测方法,以三元健康杂交猪为对象,研究了10%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金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6头大长白三元杂交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禁食组和非禁食组2组,采用三药剂三周期三交叉试验设计,分别按10 mg·kg-1 b.w.静注盐酸金霉素溶液、40 mg·kg-1 b.w.灌服10%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每次给药间隔为7 d,根据试验前设定好的时间点采集血样,分离血浆,进行H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5.2.1软件非房室模型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血浆样品用0.1 mol·L-1 Na2EDTA-McIlvaine缓冲液超声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35℃水浴吹干后用甲醇定容,进行HPLC-MS/MS分析测定。色谱柱为CNW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多级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外标法定量。猪血浆中金霉素的检测限为5 ng·mL-1,定量限为10 ng·mL-1,在5—500 ng·mL-1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三个添加水平下,金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6.90%—89.25%,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97%—9.45%、6.16%—13.39%。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金霉素在猪血浆中的测定。【结果】禁食组静注盐酸金霉素溶液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为(57.42±23.53)mg·h·mL-1,V/F为(5.67±2.12) L·kg-1,MRT为(13.87±2.00)h,t1/2为(19.93±5.26)h;分别灌服10%金霉素微囊颗粒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后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分别为(34.46±10.28 )mg·h·mL-1和(33.15±12.76) mg·h·mL-1,Cmax分别为(2.48±1.05) mg·mL-1和(2.97±1.88 )mg·mL-1,Tmax分别为(4.88±1.25)h和(3.13±1.55)h,V/F分别为(31.53±15.98)L·kg-1和(32.30±9.69)L·kg-1,MRT分别为(19.93±3.83)h和(17.41±1.80)h,t1/2分别为(16.87±3.49)h和(17.13±3.58)h,F分别为(17.03±0.08)%和(15.82±5.16)%。非禁食组静注盐酸金霉素后药动学参数:AUC0-∞为(37.58±21.30)mg·h·mL-1,V/F为(12.59±6.43) L·kg-1 ,MRT为(22.17±14.47)h,t1/2为(27.79±12.82)h;分别灌服10%金霉素微囊颗粒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后药动学参数:AUC0-∞分别为(20.81±7.46)mg·h·mL-1和(19.72±5.69)mg·h·mL-1,Cmax分别为(1.02±0.38)mg·mL-1和(0.95±0.32)mg·mL-1,Tmax分别为(6.38±4.44)h和(8.00±5.24 )h,V/F分别为(52.40±22.90) L·kg-1和(52.47±19.69) L·kg-1,MRT分别为(24.67±9.52)h和(23.37±4.21)h,t1/2分别为(18.57±10.67)h和(16.64±5.12)h,F分别为(16.07±6.78)%和(15.26±5.26)%。【结论】灌服10%金霉素微囊颗粒(40 mg·mL-1 b.w.)及15%金霉素微囊颗粒(40 mg·mL-1 b.w.)后,药物在猪体内吸收缓慢,分布广,消除较慢,生物利用度低。与禁食组相比,非禁食组10%和15%金霉素微囊颗粒达峰时间更慢、峰浓度更低,但表观分布容积更大,生物利用度偏低,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表明饲料不影响金霉素在猪胃肠道中的吸收,但会改变金霉素进入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研究了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草莓多酚的纯化效果,并分析了纯化的草莓多酚在体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3种大孔吸附树脂中, HPD400树脂对草莓多酚的吸附和解吸率最高。得出的HPD400大孔树脂纯化草莓多酚的最优工艺参数如下:质量浓度为3 mg/mL、pH值为2.0的草莓多酚提取液以1 mL/min的流速进行上样,并用80 mL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以1 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经HPD400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的草莓多酚纯度约是纯化前的2.71倍,其总抗氧化能力也提高了2.88倍。纯化草莓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O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同浓度粗多酚的。  相似文献   

12.
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他9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69、0.89、1.88、0.19、0.039μg·mL-1和0.064μg·mL-1。其次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素WP、5%香芹酚AS、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5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26.06~290.7μg·mL-1,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为8.29~136.0μg·mL-1。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对菌丝生长的EC50均>2 000μg·mL-1,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室内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均>85%,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保护作用最差,其室内防效与其他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复合微生物菌剂和0.5%氨基寡糖素AS 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13.
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在畜牧业中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不合理使用导致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其检测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制备抗多种FQs单克隆抗体(mAbs),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检测方法,为动物性食品中FQs多残留检测奠定基础。【方法】环丙沙星(CPFX)羧基上引入氨基丁酸后为半抗原(CPFX-A),质谱鉴定;分别用碳二亚胺法(DDC)和混合酸干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免疫原(CPFX-A-BSA)和包被原(CPFX-A-OVA),紫外和红外光谱鉴定是否偶联成功;CPFX-A-BSA 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icELISA方法测定多抗血清效价和敏感性,选取抗血清效价高和敏感性好的鼠用于细胞融合;NS0细胞和脾细胞按1﹕5比例在PEG-1500作用下融合,筛选抗FQs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效价、亚型、敏感性和交叉反应率鉴定;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mAb,液体石蜡作为诱导剂,每只鼠注射108个杂交瘤细胞;选敏感性和广谱特异性好的腹水mAb,建立icELISA标准曲线,对icELISA检测方法优化,在鸡肉中添加10种FQs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HPLC法比较,用SPSS 17.0软件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结果】半抗原改造和人工抗原合成成功;3只鼠血清效价均达到1﹕1.28×104以上,2号鼠血清效价最高(1﹕2.56×104),且IC50值最低(12.92 ng·mL-1),选择2号鼠作为细胞融合用鼠;4次亚克隆筛选并鉴定后获得3株敏感广谱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2H5、3D11、4F4,细胞上清效价分别为1﹕1 600、1﹕1 600和1﹕800,腹水效价分别为1﹕1.6×106、1﹕8.2×105和1﹕8.2×105;icELISA方法的包被原浓度为1 μg·mL-1,5%猪阴性血清4℃包被过夜,单抗1﹕40 000稀释,山羊抗鼠酶标二抗(GaMIgG-HRP) 1﹕8 000稀释;反应温度均为37℃,标准品与单抗同时加入反应15 min,洗板后加二抗反应25 min;显色10 min,2H5细胞株腹水敏感性和广谱特异性最好,2H5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8.022x+56.219,R2=0.9 782,对10种FQs的IC50值分别为环丙沙星(CPFX)1.67 ng·mL-1、诺氟沙星(NOR)1.82 ng·mL-1、培氟沙星(PEF)1.97 ng·mL-1、恩诺沙星(ENR)1.54 ng·mL-1、单诺沙星(DAN)2.79 ng·mL-1、洛美沙星(LOM)3.38 ng·mL-1、氧氟沙星(OFL)5.50 ng·mL-1、麻保沙星(MAR)4.40 ng·mL-1、沙拉沙星(SAR)11.76 ng·mL-1、二氟沙星(DIF)13.60 ng·mL-1,与10种FQs的交叉反应率为12.3%-108.4%,与非FQs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01%,对10种FQs的检测限(LODs)为0.09 ng·mL-1-0.64 ng·mL-1。icELISA法鸡肉中10种FQs的回收率为80.5%-91.8%,HPLC法的回收率为85.1%-95.7%,二者变异系数均低于10.0%;两种检测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广谱特异性的mAbs,建立的icELISA方法可用于同时检测鸡肉中10种FQs。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田土壤酸化加剧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在酸性土壤蔬菜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萝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的土壤pH值提高0.1~0.5单位,可交换酸下降0.25~0.69 cmol·kg-1,交换性钙含量提高12.26~45.52 mg·kg-1,萝卜增产3.2%~18.0%,净效益增加1 444~10 165元·hm-2。综上,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缓解土壤酸化,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考虑土壤改酸效果与生产效益,该区域萝卜施用1 500~2 250 kg·hm-2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是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FJ17-4对许多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提高其生防作用,开展FJ17-4发酵技术研究。【方法】以发酵液的OD600值为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后,进一步对优化后发酵液的菌体数、病原菌抑制率和室内盆栽防治效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菌株FJ17-4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粉12.5 g·L-1、玉米粉5.0 g·L-1、K2HPO4 12.5g·L-1,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20%(50 mL/250 mL),接种量12.5%,转速180r·min-1,发酵培养时间40 h。优化后发酵液的OD600值和菌体数量分别为1.52×1010、1.03×1010 cfu·mL-1,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5.62%和21.95%...  相似文献   

16.
筛选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有致死作用的内生真菌。从苦楝(Melia azedarach)健康组织(茎、叶、果实)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菌株采用摇瓶培养,发酵液和菌丝体分别用乙酸乙酯萃取制备胞外和胞内代谢产物,采用浸渍法进行杀线虫活性筛选。共计分离纯化31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J352-03的发酵液对松材线虫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在2 mg·mL-1质量浓度下处理48 h,菌株J352-03胞内、胞外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LC50值分别为0.46 mg·mL-1、0.42 mg·mL-1;对松材线虫卵的孵化抑制率分别为66.54%、76.04%,松材线虫体内三磷酸腺苷酶(ATP酶)、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菌株J352-03经形态学与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间座壳属一未知种Diaporthe sp.。综上所述,菌株J352-03对松材线虫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应用在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防治上,对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粘质沙雷氏菌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基组成成分,获得培养基最佳配方与发酵条件:葡萄糖23.27 g·L-1、蚕蛹粉22.37 g·L-1、酵母粉10 g·L-1、硫酸镁2 g·L-1、磷酸氢二钠3 g·L-1,氯化钠2 g·L-1;在28 ℃、150 r·min-1条件下发酵36 h,装液量体积分数为50 mL/250 mL,接种量4.73 %,pH 7.1~7.3。最后,根据最优培养条件验证发现优化后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为6.0×109 cfu·mL-1,是初始培养基的9.42倍,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研究结果为粘质沙雷氏菌的发酵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复合酶协同超声辅助提取青叶胆多酚Swertia mileens polyphenols(SMP)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青叶胆为材料,设计复合酶协同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显著因素,再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并通过测定SMP对DPPH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根离子(NO2-)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复合酶协同超声辅助提取SMP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50 min,液料比35∶1 mL·g-1,乙醇体积分数63%,超声功率300 W,复合酶用量6%(木瓜酶用量5%,纤维素酶用量1%,以青叶胆干粉质量为基准,下同),在此条件下SMP提取量为17.50 mg·g-1;SMP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随着多酚质量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增强;SMP质量浓度为0.007 mg·mL-1时,对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根离子清除率分别为80.3%和92.3%。响应面法优化的复合酶协同超声辅助提取青叶胆...  相似文献   

19.
采用4种微生物药剂对水稻主要害虫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适于应急防控的微生物药剂。结果表明,80亿孢子·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7.2×104亿g·hm-2和400亿孢子·g-1球孢白僵菌18×104亿g·hm-2对稻飞虱有较好防效;30亿PIB·mL-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25×104亿g·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淮河流域农田非点源输出、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以河南淮河流域典型土壤(潮土)及其是否秸秆还田为对象,人工模拟0.5、1.0、1.5、2.0、2.5、3.0 mm·min-1降雨强度下的径流、泥沙和氮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相同时间段内的累积径流量、累积泥沙量、氮输出量以及三者的产出速率均越大;径流中氮元素的浓度在降雨初期的20 min内变化较大,具初期冲刷效应,随后波动并趋于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其平均浓度在未掺混秸秆时以2.0 mm·min-1降雨强度时最大,其次为3.0mm·min-1,掺混秸秆后以1.5 mm·min-1时最大;未掺混秸秆时氮元素泥沙输出量占总输出量的98.25%以上,但掺混秸秆后输出量有所降低(最低值为65.12%)。秸秆还田后,分别可在<1.0 mm·min-1与<1.5 mm·min-1的低降雨强度下减少径流与泥沙流失量,高降雨强度下则增加泥沙流失量;径流氮元素浓度比未掺混秸秆的高,增加了氮元素的累积输出量。累积径流量与累积泥沙量间及两者分别与氮元素输出量之间均存在良好的幂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00以上。研究表明,降雨强度、秸秆还田均对径流、泥沙、氮输出等产生影响,引起氮输出明显变化的降雨强度在未掺混秸秆时为1.0 mm·min-1,在掺混秸秆时为1.5mm·min-1;减少农田非点源氮输出负荷的重要途径包括控制产流初期氮流失与泥沙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