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掌握青海省海东市藏羊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羊边界病病毒(BDV)、羊肠道病毒(CEV)的感染现状,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首次对2016—2017年采集于海东市6个县区的96份具有腹泻症状的藏羊粪便样品进行了BVDV、BDV、CEV感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96份藏羊粪便样品中,BVDV阳性感染率为37.50%,BDV阳性感染率为23.96%,CEV阳性感染率为13.54%; BVDV、BDV、CEV单独感染率分别为21.88%、9.38%、4.17%。BVDV/BDV、BVDV/CEV、BDV/CEV、BVDV/BDV/C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9.38%、4.12%、3.13%、2.08%。表明海东市不同县区藏羊群中均存在BVDV、BDV、CEV的单独感染以及混合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严重,为海东市藏羊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河北省羊肠道病毒(CEV)的流行现状,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2017-2019年采集于河北省部分地区的266份羊粪便样品进行了CEV感染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66份粪便样品共检测出CEV阳性样品74份,CEV平均阳性感染率达27.82%,其中不同地区CEV阳性感染率为14.29%~37.14%,2017年、2018年、2019年CE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1.62%、26.67%、33.33%,春季、夏季、秋季、冬季CE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2.43%、14.29 %、34.09%、22.58 %,羔羊、育肥羊、种羊、后备种羊CE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7.29%、14.26%、24.39%、15.79%,圈养、散养、半散养CE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5.94%、15.38%、23.26%。调查与分析结果说明,河北省不同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EV感染,且阳性感染率存在逐年升高的趋势,秋季和春季相对于夏季和冬季羊群更容易发生CEV感染,羔羊相对于育肥羊和后备种羊更容易感染CEV,圈养方式相对于散养方式更容易发生CEV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青海省海北州藏羊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羊边界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分别对青海省海北州的161份健康藏羊血清样品和34份腹泻藏羊组织样品进行了BVDV和BDV的抗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195份样品中BVDV和BDV总阳性率分别为29.74 %和14.36 %;161份健康藏羊血清样品中BVDV和BDV平均阳性率分别为26.71 %和11.80 %,BVDV/BDV混合感染率为4.35 %;34份腹泻藏羊组织样品中BVDV和BDV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4.12 %和26.47 %,BVDV/BDV混合感染率为17.65 %。本研究表明青海省海北州健康藏羊群和腹泻藏羊群中均存在BVDV、BDV的单独感染以及混合感染,且感染情况在个别养殖场(户)较为严重,本研究为青海藏羊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指导依据,丰富了我国羊群中BVDV和BDV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9,(12):101-105
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的流行及其病原混合感染情况,在吉林省的9个地区随机采集了325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与新型纳米PCR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结果显示,ELISA检测BVDV抗体阳性243份,阳性率为74.77%,IBRV抗体阳性186份,阳性率为57.23%,BRSV抗体阳性90份,阳性率为27.69%,BVDV与IBRV混合感染率为31.69%;BVD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9.54%,IBR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1.54%,3种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7.23%。采用纳米PCR方法检测所有血清显示,BVDV抗原阳性42份,阳性率12.92%,未检出IBRV抗原阳性;BRSV抗原阳性29份,阳性率8.92%。BVD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1.85%。  相似文献   

5.
为了初步了解贵州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疱疹病毒1型(BHV-1)、牛冠状病毒(BCoV)、牛支原体(MB)的感染情况,在贵州省7个地区的牛场随机采集了224份鼻拭子样品,采用PCR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结果:BVDV阳性率16.07%(36/224),BHV-1阳性率7.59%(17/224),BCoV阳性率8.04%(18/224),MB阳性率12.90%(29/224);BVDV与MB混合感染率为2.68%(6/224),BVDV与BHV-1混合感染率为1.78%(4/224),MB和BHV-1混合感染率为1.34%(3/224),MB和BCoV混合感染1.78%(4/224)。BVDV的5′-UTR和E2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3份BVDV样品与标准株ZM-95遗传关系相近,确定了贵州省流行毒株以BVDV-1m型主。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陕西省靖边县羊布鲁菌的感染及分布状况,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陕西省靖边县羔羊、种羊等55 059只的羊血清样品,通过试管凝集反应对布鲁菌病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羊布鲁菌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55 059份羊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78份,其中羔羊样品阳性71份。种羊养殖场和养殖户因引进布鲁菌隐性种公羊造成2个养殖场出现77只病羊,4个养殖户出现117只病羊。羔羊布鲁菌抗体阳性率呈增高趋势,由2010年的0.04%上升到2012年的0.29%;由于引种造成的布鲁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太原地区奶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太原市不同地区的28个规模场、90个散养户及9个奶牛园区的460头奶牛的血清样品进行BVD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各地区均有BVDV感染,阳性血清292份,平均阳性率为63.5%。其中养殖园区样品阳性率最高,为84.1%;其次为规模场,为76.7%;散养户阳性率最低,为36.0%。(2)同一养殖模式下,不同年龄段奶牛感染率相似。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区BVDV感染率较高,不同类牛场感染率差异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河南省羊肠道病毒(CE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2015-2018年采集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298份具有明显腹泻症状的发病羊样品和776份临床未表现出腹泻症状的健康羊样品进行了CE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在腹泻样品中,不同地区的CEV阳性感染率在21.21%~76.19%之间,2018年CEV阳性感染率较2015年、2016年、2017年的阳性感染率分别提高了7.48%,7.38%,7.22%,绵羊的CEV阳性感染率较山羊高27.55%,圈养的CEV阳性感染率较半散养、散养分别高出12.00%,22.75%。在健康样品中,不同地区的CEV阳性感染率为5.88%~17.80%,2018年CEV阳性感染率较2015年、2016年、2017年的阳性感染率分别提高了4.88%,4.75%,3.87%,绵羊的CEV阳性感染率较山羊高出9.31%,圈养的CEV阳性感染率较半散养、散养分别高出6.46%,13.65%。说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腹泻羊群和健康羊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EV感染,且河南省羊场中CEV的阳性感染存在逐年升高的趋势,绵羊较山羊易感CEV,羊群在圈养方式下较半散养和散养方式下易感CEV。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纳米PCR检测技术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吉林省部分省界地区BVDV进行病原和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对BVDV 5′-UTR扩增,对扩增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在635份血清样品中,ELISA检测抗体阳性397份,阳性率为62.52%。对血清样品及临床组织病料采用纳米PCR方法进行检测,共检测出150份阳性样品(其中血清122份、临床组织病料28份),BVDV阳性率为19.21%。在辽宁省省界地区(四平市、梨树县、东丰县、梅河口市)的BVDV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吉林市、丰满区较低。吉林省北部的宁江区、扶余市、榆树市及南部地区的东丰县、柳河县的BVDV抗原阳性率高于东部延边州地区(敦化市、延吉市)及西部地区(白城市),中部地区(吉林市、丰满区)的BVDV抗原阳性率较高。对10份阳性样品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牛群中流行毒株均为BVDV 1型,与BVDV JL-1株同源性最高,为吉林省主要流行强毒株。说明吉林省检测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BVD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临床检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实验室血液涂片镜检,对8个乡镇山羊规模养殖户在不同乡镇、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抽样调查,感染发病率15.8%,病死率6.5%;隐性感染调查的群体隐性感染率为56.3%,个体隐性感染率为32.2%;对死亡的病例进行混合感染调查,混合感染率为45.09%,显示阳圩镇、龙川镇、大楞乡、泮水乡的感染率较高(占比63.6%),夏、秋季的感染率占54.0%,在种羊、育肥羊和羔羊中,羔羊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说明右江区自2002年大面积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疫情后,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混合感染是导致羔羊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控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疆地区牛、羊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的牛、羊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的感染情况,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随机采自新疆伊犁、塔城等地区的105份牛血清样品和49份羊血清样品进行BVD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牛血清样品中有19份阳性,阳性率为18.1%;而羊血清样品中有45份阳性,阳性率为91.8%。结果显示,BVD在该地区较为流行,尤其是羊的感染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明确宁夏固原地区肉用流产母牛4种流产相关病原的流行情况。[方法]试验选择宁夏固原市5个地区不同规模化肉牛养殖场,采集131份有流产史的母牛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流产相关病原抗体/抗原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采集的131份血清样品中共检出109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3.2%。其中BVDV抗体阳性率为62.6%(82/131)、流产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59.5%(78/131)、IBRV抗体阳性率为13.7%(18/131),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0%(0/131)。结果表明,采集的131份血清样品中共检出109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3.2%。其中BVDV抗体阳性率为62.6%(82/131)、流产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59.5%(78/131)、IBRV抗体阳性率为13.7%(18/131),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0%(0/131)。109份阳性样品中,最多出现3种病原混合感染。其中单一病原感染阳性样品占42.2%(46/109),以BVDV感染比例最大,与流产衣原体阳性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2种病原混合感染样品占56.9%(62/109),以BVDV和流产衣原体混合感染比例最大,与流产衣原体和IBRV混合感染阳性率、BVDV和IBRV混合感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3种病原混合感染样本占4.6%(4/109),主要以BVDV、流产衣原体和IBRV混合感染为主。[结论]宁夏固原地区流产母牛均存在以上3种疫病感染,其中主要以BVDV和流产衣原体单独或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肠道病毒(BEV)的感染情况,应用RT-PCR对青藏高原地区(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共计222份出现腹泻症状的牦牛粪便样品开展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从222份样品中,检出44份BVDV阳性,BVDV阳性检出率为20%(95%CI:15.5%~25.6%);检出65份BEV阳性,BEV阳性检出率为29.4%(95%CI:24.1%~35.0%);BVDV/BE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8%(95%CI:2.5%~8.0%)。结果表明,所有被检地区牦牛均存在BVDV和BEV感染,且部分地区感染较为严重,有混合感染的情况。研究结果旨在为青藏地区牦牛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基本数据,丰富BVDV和BE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云南省猪衣原体病流行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云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猪只血清共1 257份,进行猪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共检出阳性血清232份,阳性率为18.5%.其中,采自规模猪场的956份样品中,阳性193份,阳性率为20.2%;其中母猪样品132份,阳性38份,阳性率为28.8 9,5,育肥猪样品824份,阳性155份,阳性率为18.8%.农户散养户301份样品,阳性39份,阳性率为13%;其中母猪样品53份,检出11份阳性,阳性率20.8%,育肥猪样品248份,阳性28份,阳性率11.3%.表明猪衣原体病在云南省呈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酒泉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在酒泉市五个农业县市采集638份样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对不同地域、不同生长期、不同饲养模式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38份样品共检测出PRRS核酸阳性样品29份,PRRS阳性感染率为4.55%。不同地域PRRS阳性感染率介于0-7.95%;屠宰场、规模场、散养户PRRS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2.96、6.82%;种公猪、育肥猪、仔猪、母猪PRRS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3.1、5.38、6.36%。结果表明,酒泉市PRRS呈散发流行,规模养殖场标准化高,饲养管理模式先进PRRS阳性感染率低,此病仔猪和母猪更容易感染,本试验将对我市PRRS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19年12月—2020年9月采集的河南省40个规模化奶牛场5 486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奶牛场5 486份血清中,BVDV抗原阳性率为1.77%;泌乳牛、后备牛和犊牛的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73%、2.31%和1.12%;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的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16%、3.49%、1.62%、1.59%和1.48%,豫东和豫南地区间BVDV抗原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间BVDV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河南省奶牛场存在BVDV感染,其中豫南地区的BVDV感染率最高,后备牛的BVDV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从吴忠市的2个规模羊场采集480份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套式PCR扩增隐孢子虫SSUrRNA基因,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8.3%,其中盐池县绵羊感染率为33.8%,同心县山羊感染率为22.9%;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阳性率最高(62.5%),其次是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32.4%),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感染率最低(5.2%);从季节上看,春季感染率最高(49.2%),夏季最低(6.7%);从羊的年龄上看,未断奶羔羊感染率最高(34.4%),而成年羊感染率最低(19.4%);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阳性样品均在Gen Bank找到100%同源的序列。本研究首次对宁夏羊感染的隐孢子虫进行了分子鉴定,为深入了解宁夏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疆南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virus,BVDV)感染情况,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规模化奶牛场2358份牛血清样品、35份新生犊牛耳组织样品进行BVDV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场有9份血清样品为BVDV抗原阳性,阳性率为0.38%;对阳性样品的来源牛间隔21d后采血复检,检出1份阳性血清样品,确认该样品来源牛为持续性感染牛;在新生犊牛耳组织中,未检测出BVDV。本次抗原检测证明,新疆南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一定的BVDV流行和持续感染,建议督促牛场积极开展BVDV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猪衣原体病流行情况,采用ELISA试验对采自淮安区部分规模猪场及散养户的900份育肥猪血清,进行猪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阳性血清49份,阳性率为5.44%。其中,采自规模猪场的450份样品,阳性29份,阳性率为6.44%;散养户450份样品,阳性20份,阳性率为4.44%。各规模猪场之间的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最高为13.33%,个别猪场未检出阳性猪。散养户多数是阴性,散养户的平均阳性率低于规模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川藏高原地区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感染情况和牦牛BVDV的主要流行亚型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四川和西藏部分高原地区采集的149份临床腹泻牦牛粪便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根据5′-UTR、Npro和E2基因的变异研究该地区牦牛BVDV的遗传变异情况。同时,通过RT-PCR、病毒分离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鉴定牦牛BVDV分离株。结果表明,149份粪便中,BVDV阳性检出率为19.46%[95%置信区间(CI)=13.4%~26.7%],其中西藏地区牦牛BVDV阳性检出率为27.14%(95%CI=17.2%~39.1%),四川地区牦牛BVDV阳性检出率为12.66%(95%CI=6.2%~22.0%)。随机抽取10份阳性样本测序,根据5′-UTR、Npro和E2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10份样本为BVDV-1型,包括BVDV-1a(n=4)和1d(n=6)亚型。此外,成功分离鉴定出两株致细胞病变型(cytopathic,cp)BVDV,分别属于牦牛BVDV-1a和1d亚型,命名为SWU-Z10和SWU-L8。研究结果提示,川藏部分高原地区牦牛存在BVDV感染,BVDV-1a和1d为牦牛感染的主要亚型。本研究丰富了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也为后续研制牦牛专用BVDV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