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调查了耒阳市耕地抛荒的现状,剖析了抛荒的原因,分析了由此产生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对耕地抛荒的认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依法保护耕地,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来农村耕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不利于我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因此耕 地抛荒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就应当充 分利用耕地。首先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针对具体的问题分析治理对策,多层治理是指 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和农民三层提出多个治理措施,只有在三层相互促进的措施下我国耕地抛荒问 题才能真正得到改善。耕地抛荒问题的治理不仅有利于发展我国农业和经济,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积 极性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88-189
近些年宜都市农业耕地出现新一轮抛荒现象,且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之所以称之为新一轮土地抛荒,原因有:1此次抛荒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税费包袱"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存在差异。2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等所产生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土地抛荒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权,对土地资源流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调查小麦种植户与人口普查年龄分布比较、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情况、农业技术人才稀缺、种植大户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分析了耕地抛荒撂荒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集约化程度;壮大年轻化队伍,培养新型农技人才;完善粮食收储机制;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力度;明确设施用地标准,简化审批流程等5个方面防止农业耕地抛荒撂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耕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耕地被撂荒是由于农业比较收益低,耕地自身质量较差,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所致。从治理的角度看,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禁止农民撂荒;通过科技推广和发展特色农业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得部分农户撂荒的耕地向种田大户流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以减少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祥云县祥城镇时有耕地常年抛荒和季节性抛荒闲置的情况发生。对祥城镇耕地抛荒闲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提出加大宣传力度;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确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是遏制耕地抛荒、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抓手,也是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通过实地考察,总结了武平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基本经验,并通过案例介绍,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耕地流转原本被认为可以缓解耕地抛荒问题,但是近年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网络咨询与投诉以及实地走访发现,不少地方出现耕地流转之后抛荒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客观上,耕地承租者受低粮价与高投入成本的双重挤压,盈利空间萎缩;主观上,对农业经营预判不足、管理不善,或者流转耕地以套取国家补贴为主要目的,是导致耕地流转之后抛荒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要从农业补贴政策着手,保障承租者盈利的可持续性,并设法提升承租者经营管理的稳健性,完善项目监督与补贴资金管理,畅通流转耕地抛荒之后的退租与回收渠道,使抛荒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涌进城市,导致农村出现农田无人耕种的现象。严重的耕地抛荒将会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粮食的生产安全。为此,提出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针对耕地抛荒现象用边际收益模型诠释了农产品收益低;用供给与需求曲线分析改革开放对耕地的影响;玉林地处丘陵地带耕地质量差等是导致耕地抛荒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农业政策补贴,大力兴办特色农业和兴修水利,实施"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耕地抛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宝贵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抛荒现象日益严重。耕地抛荒的演进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其形成因素很多,但深层次原因在制度上。耕地抛荒造成的损失包括物质损益与价值损益。治理耕地抛荒的对策为:构架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地非正式制度;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各地耕地抛荒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并呈现出地区差异大、被抛荒的都是生产条件极差的耕地和土地流转阻力大等三大特点。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地义务意识淡薄、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落实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风险大等是造成耕地抛荒的重要原因。治理耕地抛荒,必须坚持走"改变观念与完善政策相结合,提高效益与防范风险两注重"的路子。一是要努力夯实提高农民种地义务意识这一基础;二是要紧紧抓住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这一根本;三是要积极探寻扩大规模化经营这一出路;四是要牢固把握增强农业生产风险防范能力这一重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土地抛荒现象为例,指出了我国土地抛荒的现实性,进而从土地承包制度等方面指出了土地抛荒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要从建立土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和督察制度;创新制度,促使土地流转;实行土地承包大稳定、小调整制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来解决土地抛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出现了抛荒地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该文介绍了宣城市耕地抛荒的现状和成因分析,对宣城市遏制耕地抛荒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有计划休耕、提升耕地质量,调整种植业结构,规范土地流转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耕地抛荒问题日益严重,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农村耕地抛荒的现状,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耕地抛荒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以耕地撂荒问题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失等是广东省耕地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针对性提出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释放政策红利、促进土地流转、振兴乡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等建议,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其它地区的耕地撂荒治理提供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成都平原区域的显性抛荒地调查,发现成都平原耕地抛荒存在总体抛荒较少,季节性抛荒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分析成都平原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收入低以及农业生产意识的转变,针对这种特定区域的"非典型性抛荒",关键在于解决流转问题,并提出应该加强利益保障,搞活市场机制,落实政策决议。  相似文献   

17.
尹小健 《农业考古》2012,(6):381-383
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村"现象和土地抛荒现象,耕地粗放式经营现象并非罕见,其原因在于农业的比较经济效益低,难以吸引优秀的青壮劳动力,大批青壮劳动力脱离农业,逃离农村。要消除或减少农村"空心村"现象和土地抛荒现象,解决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缩小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经济效益的显著差距,缩小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差距,出路在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集体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在新时代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激活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做好土地流转方面的相关工作。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的多方面因素、现阶段土地流转的现状,指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土地流转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