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2017年,中国与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成效显著,总量增扩,地位平稳,互补性增强,印度是中国与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的"领头羊";但仍存在着国别结构不合理、种类集中、附加值低、层次低下、关联度趋弱等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升级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和区域平台。基于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及国内农产品供需结构差异,未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基于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对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金砖国家有关农产品的贸易成本弹性进行测度,各项农产品的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说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可以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显示出中国总体不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建议优先考虑中国自身优势农产品,重点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针对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的农产品,深化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业分工与合作,分散中国农产品贸易风险,实现对外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中越农业科技合作现状,挖掘合作潜力,为中越农业科技合作发展路径的深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与实地调查阐明中越农业科技合作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双方需求,筛选合作潜力较大的领域,对进一步合作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中越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基础良好,已建立中国—越南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湄公河委员会(MRC)、中国—东盟创新合作大会、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中国—越南农业合作联合委员会等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主要有农业科技人员学习、交流及培训,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和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等.当前合作中还存在双向合作不平衡、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合作缺少创新且局限性大及合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合作潜力较大的技术领域有农机研发、作物种子、有机肥料研发、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农业资源开发等.[建议]完善不成熟合作机制,制定全新合作模式;加强双语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探索平衡合作方式;共同设立农业科技合作基金;完善农业科技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国甘蔗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基于1985—2018年全国各省(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各县的甘蔗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量化种植面积、单产及互作等因素对甘蔗产量的贡献率,同时评估全国甘蔗生产的优势度。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和琼北等区域;2)在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内,近50%的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降幅均>50%,42%的县单产增幅>50%;3)中国甘蔗产量贡献长期表现为种植面积主导,2010—2018年单产主导比例下降约5%;4)2010—2018年,中国甘蔗的生产优势地区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东省。2001—2018年,国内原料蔗生产的高成本和国外进口食糖的低价格造成我国食糖供给失衡、企业亏损,严重限制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布局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以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甘蔗生产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0/2001至2015/2016榨季中国甘蔗生产数据,分析了我国甘蔗生产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6年来,我国甘蔗生产处于快速发展态势,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敏感性分析表明,甘蔗种植面积是造成中国甘蔗总产量出现较大波动的主要因素;比较优势分析表明,广西具有绝对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适合大力发展甘蔗产业,但单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云南、广东和海南也具有明显的甘蔗生产比较优势,应加强甘蔗产业发展;福建甘蔗面积不断缩小,比较优势处于劣势,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甘蔗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水产品有密切贸易往来的代表性国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互补性(TCI)指数以及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双边国存在不同贸易优势,应因地制宜建立合作机制;中国作为水产品出口国的TCI指数大于中国作为水产品进口国,双边国存在较大的合作潜力;双边水产品贸易表现出集中度较高特征,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潜力还有待开发。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数据,本文在分析双边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潜力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各国的贸易潜力类型。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增速迅猛,双边贸易联系日益紧密。(2)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GDP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显著促进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国家之间的航运越便捷、贸易和运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水产品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3)中国与东盟国家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西亚及中东国家属于贸易潜力不足型,与部分南亚、西亚及中东国际属于贸易潜力不足型,与部分中亚及中东欧国家属于贸易潜力成长型。  相似文献   

8.
明确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潜力和限制因素,对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农业合作提质升级、促进合作多元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等5类重要种养殖领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剖析,得出具有农业投资潜力的国家和产业,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得出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具有潜力的重点产业;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国对中欧国家农业投资面临的特殊风险,包括投资合规成本、管理运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土地制度相对复杂,农业投资审批复杂严格。最后,从建设批发市场、一国一品选择重点产业、加强市场研究、多种机制协调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5 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糖生产原料,而食糖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全球贸易的主要农产品.位于中国南方的广东,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甘蔗种植,种植面积居全国前3位.深入分析广东甘蔗发展概况的同时,并简单地进行了甘蔗价格变化与成本分析,在总结广东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确定耕地利用的优先序,对耕地的“非粮化”行为进行合理利用与管控,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确定耕地利用优先序,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不同耕地利用分区,针对分区内的耕地提出差异化的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以耕地利用优先序评价结果来看,安阳市一级粮作区面积为91 789.0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48%;二级粮作区面积为216 329.5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97%;三级粮作区面积为100 255.1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55%,可以看出安阳市大部分耕地粮食生产的优先级很高,适合作为粮食生产用地使用;叠加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将安阳市耕地利用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补划潜力区、质量提升区、可调整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中拉"1+3+6"合作机制的建立给中国与拉美国家双方农产品贸易合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结合"1+3+6"合作背景,实证分析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并测算了双方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进口国人口数量、是否属于相同的贸易组织和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对两国农产品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而两国的绝对距离以及拉美各国进口税收占其税收总额之比对两国农产品贸易产生负向影响。通过贸易潜力的测算,结果发现,中国与洪都拉斯、伯利兹、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等国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中国与玻利维亚和萨尔瓦多的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农产品贸易模式有待调整;中国与其余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则属于贸易潜力成长型。总体上,中国与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正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其面积占我国糖料面积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甘蔗产业已成为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国内外食糖价格倒挂严重,导致食糖进口激增、国内库存高企,糖料生产出现明显滑坡,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据统计,2015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比2014年减少  相似文献   

13.
热带、南亚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国内生活需求和保障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各省主要热带作物及2012年我国进口最大的2个热带作物的生产、贸易情况,为热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2011年,我国热作面积排前三的是广西、广东和云南;热作总产值排前三的是广东、广西和云南;热作进出口占农产品进出口的比重偏高,特别是进口比重偏高,容易导致我国物资安全,特别是战略物资安全。2012年,国内天然橡胶市场量增价跌;我国积极推动油棕生产技术研发,努力挖掘油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正>1项目名称云南边境肉牛产业发展项目。2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云南边境肉牛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开展云南跨境动物区域化管理及产业发展试点,疏通肉牛进出口贸易渠道,坚持政府统筹、企业主体的原则,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以区域为主体,将近5年WTO相关通报作为指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强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设和合作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建议依托现有双多边机制,确定发展的优先序;依据农产品生产贸易特点,确立发展重点;确定共性问题,加强交流,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外贸易的深化发展,金砖国家内部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越来越紧密,但是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农产品分为畜产品、种植类产品、油料产品和食品及其他农产品等四类,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并测算其分类农产品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有正向影响,是否接壤没有显著影响;中国与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贸易潜力为潜力增长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应积极推进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协议,并着重提高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多样性,保持多样协调发展,同时还需密切关注金砖国家的政策变化和国际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挥甘蔗生产的潜力优势,云南省规划到2015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平均每亩单产达到5.0吨,年产蔗3000万吨以上,甘蔗含糖量15%以上,出糖率13%以上,产糖300万吨,蔗糖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实现与2010年相比产糖量增加百万吨、综合产值增加百亿元的"双百增"目标。为此,"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蔗糖产业大发展。1、建设甘蔗基地根据国家新一轮甘蔗糖料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1995—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无特指简称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是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贸易国家间地理位置的毗邻、交通运输便捷程度对农产品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影响。通过测算贸易潜力发现,中国与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文莱、土耳其、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不足型,贸易潜力巨大。此外,中国与蒙古、约旦、俄罗斯、波兰、缅甸等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则属于潜力成长型,潜力成长型贸易占主体地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广东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荔枝龙眼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水果。2008年,广东荔枝的种植面积为27.58万hm2,产量为91.72万t,分别占全国荔枝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6.0%和71.1%;龙眼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2.9万hm2和57.48万t,分别占全国荔枝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8.0%和61.1%。近几年来广东荔枝龙眼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产量不稳定。由于果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疲软,供需矛盾加剧,种植效益滑坡,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未来广东荔枝龙眼应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大对荔枝龙眼产业的宏观指导和扶持力度;支持合作生产经济组织发展,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推进采后处理、储运、加工技术现代化;抓住机遇,增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农业机械的重要出口市场,1996—2016年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农业机械的出口效率和潜力。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耕地面积、地理距离等因素均对出口规模有显著影响;建立双边自贸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贸易对象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消除贸易阻力,提高贸易效率,拓展出口空间;总体来看,我国农业机械的出口效率不断提升,贸易环境趋于改善,但仍存在超过30%的贸易非效率,尤其是在西亚和中东、南亚国家,有较大的出口增长潜力,应重点拓展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