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根据湖北省不同茶区生产扁形茶的不同工艺,对扁形茶炒干与烘干、加棒理条与不加棒理条加工处理的成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加工方法不同,成茶品质风格亦不同。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域环境下东阳木禾群体种烘青绿茶花香明显,滋味鲜爽。类似的茶园管理,不同土质下木禾种烘青绿茶茶叶品质总体感官差异小,从滋味和香气看,红黄壤土环境下的烘青绿茶滋味更鲜爽,香气更清高;红黄壤和黄壤土下的烘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总量更高;黄红壤土下烘青绿茶的儿茶素含量更高;侵蚀性红壤环境下的烘青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更高。相同土壤类型中,红黄壤4环境下的烘青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更高,芽叶更嫩。海拔高度对木禾群体种烘青绿茶的感官品质无明显影响,不同茶园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烘青绿茶的理化品质。人为活动和茶园土壤自身铅化合物影响茶叶中铅含量。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ESR波谱技术对不同茶类成茶和苦丁茶,七叶参茶的自由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稳定的自由基,不同成茶自由基含量因茶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各茶类自由基含量高低依次为黑茶、青茶、红茶、黄茶,绿茶、白茶。  相似文献   

4.
针对闽东茶园的经营现状,围绕提高茶叶品质与效益提出闽东茶园应加强人工生态园建设、规范肥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认识,加快手采茶园的机采改造和机采茶园的培育,先行试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机采;建立以名茶为主,先名后炒,适当发展碎绿茶、卷曲茶等多茶类制作体系,从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张文龙 《现代农业科技》2024,(9):159-161+172
黄茶是我国的六大茶类之一,随着黄茶需求量的增大,黄茶加工技术的提升已成为黄茶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按加工使用的鲜叶等级介绍了黄茶的分类,并针对其主要加工工序综述了相关研究现状:在杀青技术方面,总结了杀青温度、杀青方式对成茶品质的影响;在揉捻技术方面,探讨了不同揉捻时间和轻重程度的组合对黄茶外形、品质的影响;在闷黄技术方面,分析了闷黄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在干燥(提香)技术方面,阐述了处理时间和温度对黄茶品质的影响;对其他加工技术进行了概括,如摇青、低温处理等。通过对黄茶主要加工工序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黄茶加工技术的提升及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浅析婺源秋冬季成年茶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成年茶园的年年丰产,并提高成茶的品质,加强秋冬季的养护和管理是关键,现从土肥管理、树冠管理和病虫害防治3个方面总结婺源的实践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花香型绿茶品质,以夏秋茶鲜叶为原料,分别对晒青和摇青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日光晒青(鲜叶减重率9%~11%)、摇青(鲜叶减重率为20%~23%)工艺生产的成茶品质最佳,兰花香明显,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所测香气组分多达41种。  相似文献   

8.
茶叶色泽品质主要通过肉眼进行感官评价,主观性较强、微小差别不易感知,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木禾种是浙江省三大有性系茶树良种之一,其红茶适制工艺尚待提升,色泽品质相关数据较缺乏。本文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时间萎凋、揉捻和干燥处理的木禾种红茶(包括干茶、茶汤和叶底)的色泽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并对HSV颜色空间等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的处理时间对茶叶色泽有显著影响,萎凋时间越长,汤色越黄,但总体处于橙色区域;揉捻时间越长,干茶颜色越红;烘干时间对茶叶色泽品质影响不大。萎凋9.0 h、揉捻2.5 h、烘干2.0 h的工艺参数得到的茶叶色泽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连续多年增产增收的基础上,2010年我国茶叶生产战胜长江中下游早春低温阴雨和西南地区多年不遇的连续干旱,六大茶类普遍增产,名优茶叶、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都有较大幅度增产;单产高、质量好的无性系良种茶树比重继续上升,茶叶品质及质量安全水平继续提高,但茶园面积继续扩大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绿茶贮存期间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是一种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的产品,其贮藏销售需经历一个较长的高温高湿季节,因此成茶易于劣变。对绿茶的特性、绿茶贮藏方式以及绿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品性变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茶园间种葡萄,能有效地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掌握遮光度在40-50%以内、保持光照强度在20,000-40,000lux之间,对于调节某树芽叶特性、促进新梢发育、增加绿茶有效内含化学成分、提高成茶品质、有着显着的效果、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土地、有效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内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
漫话闽北珍稀特产──白茶福建省武夷山市巩志白茶,闽北特产,是福建传统出口茶类,为闽北四大茶类之一。它的茶树芽叶呈白色,成茶披满白毫,冲泡后芽尖向上,条索挺立杯中、慢慢下沉,如春笋破土而出,蔚为壮观;开汤后香气清新,汤色叶色浅淡明净而得名。白茶之名始见...  相似文献   

13.
安溪县乌龙茶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介绍了安溪县乌龙茶生产情况,并就安溪县乌龙茶生态茶园及其技术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桂青种是广西地方群体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内含成份丰富,用于制作广西地方特的茶类"六堡茶"品质上乘,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但由于是有性系群体种性状混杂,发芽晚,产量偏低,为使该品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广西茶园无性系良种化生产提出几点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5.
红茶是世界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茶类,红茶的品质与化学成分紧密相关。综述了国内外红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红茶品质化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兼容性好,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一种茶类。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等。在影响红茶品质的诸多因素中,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将以红茶香气为出发点,从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不断提高和改进红茶总体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总结分析了生产上采用的各种白茶萎凋方式与技术,以及白茶萎凋过程中的理化变化。应根据成茶品质的要求、鲜叶原料、环境条件、设备条件和天气情况,设计萎凋温湿度、气流、时间等参数,保证白茶品质。  相似文献   

18.
要搞好无公害茶园建设,必须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其中又以搞好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十分关键,其技术要点如下:一、加强农业防治,优化生态环境1.选育抗性品种选择品种时,除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茶类适应性外,还应考虑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抗性强弱。2.合理修剪和台刈修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析茶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鼠茅草间作改良茶树种植生态环境,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间作鼠茅草2年的茶园土壤和茶叶鲜叶为试验材料,清耕茶园为对照,对茶园表层土壤pH、有机质、矿质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运用16S、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进行测定分析;茶叶品质成分采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在茶园间作鼠茅草2年后,茶园土壤pH提高0.2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6.46 g·kg-1;另外,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等在鼠茅草间作的茶园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效磷是清耕茶园的5.88倍。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清耕茶园,全磷、全钾、全钠含量均低于清耕茶园。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铜和阳离子交换量在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中的含量均高于清耕茶园。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有机质分解相关放线菌门细菌和子囊菌门真菌在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增加。鼠茅草间作茶园与清耕茶园茶叶鲜叶中共鉴定出259个茶叶代谢物组分,其中20种代...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随着时代变迁和消费习惯变化,茶类饮品不断创新,茶叶消费量逐步增加,茶园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根据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要求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结合茶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探索农业设施内茶苗繁育技术,并从水肥管理、光照遮阴等方面进行容器苗管理技术分析,旨在从高效、科学育苗角度为茶树无性系良种育苗技术提供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