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张卿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164-167
研究生校外基地建设是新农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农学院园艺学科研究生校外基地为例,该文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园艺学科校外基地建设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校外基地建设的模式,以期为其他农业高校园艺学科研究生校外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海  雷海玲  王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46-16948
扩招政策的执行以及有限的政府投入致使地方院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地方院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作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举措等方面,对地方院校生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旨在为地方院校建设生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探索适应新形势的高质量人才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通过对“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该专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人才素质的新需求进行分析,从当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人才培养构建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探讨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本科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大学农学院近年来成功建立高规格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例,系统总结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效和经验,阐述了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和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下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实施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使农科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7.
交叉学科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主要驱动力,培育和建设交叉学科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江西农业大学不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探索了发展新型涉农交叉学科之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农科视域下农业高校交叉学科建设思考:审慎谋划布局,保障交叉学科设置合理性;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提升交叉学科建制化水平;凝炼学科主攻方向,增强交叉学科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交叉学科能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214-215
实验实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和使用又是重中之重,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质量和就业。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水利教育协会服务农村水利和聘请楚天名师等途径,有效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在教学中发挥了作用,同时促进了教学为地方经济服务,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新的使命,“新农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调研分析“智慧牧业”新业态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需求,将畜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创建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提出了新农科背景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创新了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智慧畜牧业领域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合怀化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点,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原则、途径3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制定与院校、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体系,以期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标准、规范化的农科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重要支撑条件。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从实践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建设项目规划、机制体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运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基地实施规范化建设。经过4年多的建设与实践,基地功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步满足涉农学科人才培养需求,获得校内师生以及同行专家好评,社会影响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区域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发展、新型农林人才培养和一流应用型专业建设融合发展为契机,对凯里学院园艺专业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与规划、办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站在一流专业建设新起点,对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未来的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园艺专业新型农林人才培养,为同类院校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76-279
农业生产变革的产生,是农业生产与新兴技术结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农业已进入到4.0时代,乡村振兴、两山理论也对中国涉农学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新农科"建设应运而生,"新农科"建设着力于推进农业学科与其他新兴学科的深度交叉和融合,拓展传统农业学科的内涵,对于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栽培类课程教学团队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推进了相关课程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植物栽培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及培养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当今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基础,因而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极其重要。本文分析了“双碳”背景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当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建设的具体思路,为“双碳”背景下提升高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农科人才培养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将农林专业教育与都市型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以适应北京市都市农业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因此,需要对准新标准,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调整。注重将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响应新需求,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为我国林业绿色大学办学理念改革和建设明确了新方向,也为林业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文章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总结梳理林业高校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从绿色+学科建设、绿色+人才培养、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社会服务、绿色+学校治理五个方面创新办学理念的做法,旨在全面提升师生绿色人文素养,从而建设新型绿色大学。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89-191
农业院校校外科教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外科教基地建设为例,指出校外科教基地是服务教学、开展科研项目的重要场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和高校产品展示、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提出校外科教基地位置分散、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农科”是高等农林院校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作为地方农业院校,江西农业大学针对“新农科”对学科建设的内在需求,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立足于地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新农科”内涵建设;二是实施学科分类建设,提升“新农科”学科水平;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新农科”人才质量;四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农科建设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对高校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从微观的层面看,实现新农科建设目标的路径是创新农科专业课教学模式,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农科专业“金课”,形成“金专”,培养面向“新农科”的创新人才。“饲料生物技术”课程采用了模块化、翻转式课堂教学,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各个环节的创新为新农科专业课“金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提供新的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