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青土湖过渡带3个不同立地类型(常淹水中的白刺沙包、固定白刺沙包、半固定白刺沙包)的白刺灌丛沙包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测定了间断性水淹前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土壤电导率、pH、白刺生物量等参数。结果表明,3种立地类型的白刺沙包土壤电导率和pH随着深度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变化。常淹在水中的白刺沙包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较为平稳;固定白刺沙包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在浅层(0~20cm)相差较大,在较深层变化较小;半固定样地的各个部位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白刺的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距离水50 m、离水200 m、离水100 m、水中,这说明土壤水分对白刺沙包生长有重要的影响,距离水50 m为白刺生长最佳距离。  相似文献   

2.
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62-67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干涸湖底人工梭梭林和白刺灌丛沙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种植物群落5种立地条件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揭示了湖底2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固沙植被0~10 cm土壤颗粒以细砂粒为主,没有粗砂粒,其中白刺灌丛沙包表层极细砂含量、土壤颗粒物分形维数较梭梭林和对照区高。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百分含量的关系差异较大,分形维数与黏粒、极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砂、中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粉粒含量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大,土壤所含的细粒物质越多。3)土壤分形维数D值、黏粒、粉粒含量与有机质(SOM)、全N(TN)呈正相关性,土壤颗粒物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黏粒、粉粒含量越高,则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越高。综合分析,固定白刺灌丛表层土壤沙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类型风蚀严重,因此,应积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防治风蚀和盐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盐分对白刺(Nitraria)光合作用及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深化盐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学机理,为新疆盐生植物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不同盐分梯度上白刺的叶绿素、叶氮、比叶重等与植物光合有关的功能性状,并测定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利用聚类、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盐分与光合指标、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1)随土壤盐分增加,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显著增加(P<0.05);(2)随盐分增加,叶绿素变化不显著(P>0.05);叶氮显著增加(P<0.05);比叶重则略有降低但不显著(P>0.05);(3)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盐分含量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而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与土壤盐分含量间呈显著线性关系(P<0.01);(4)土壤盐分与叶氮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比叶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绿素含量呈不显著相关(P>0.01);(5)土壤水分含量与盐分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相关性较小(P<0.05),与比叶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6)白刺叶氮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叶绿素与各光合指标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而比叶重与各光合指标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白刺的光合能力随盐胁迫的增加而降低"相反,白刺的光合能力随盐分增加而增加,加之水分和盐分正相关,白刺的光合能力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内,水盐过程不可分割,环境梯度上水盐的协同变化是引起白刺光合、叶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有机物料输入对矿区复垦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05-1809
针对矿区复垦土壤养分贫瘠、物理结构差、生物活性低等问题,以山西省襄垣县西山底村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进行不同有机物料(生物炭、堆肥、沼渣、牛粪、玉米秸秆,不施有机物料(对照))输入对复垦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均可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部分物理性状产生不同影响;牛粪、沼渣和堆肥能同时增强土壤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以牛粪和沼渣最为显著。因此,牛粪和沼渣可作为首选有机物料,加快矿区复垦土壤的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业利用和人为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剑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特性,探讨了农业利用和人为活动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的影响以及森林对湿地的涵养作用。结果表明,湖滨带围垦造田,集水面上毁林开荒以及流域范围内的土壤利用对湿地土壤的发生发展产生显著影响。50年间湖面积减少了33.44%,蓄水量降低了62.95%,土壤养分呈现下降趋势。施肥影响下的农耕地包括水稻田引起的面源污染以及森林破坏后引起的表土养分流失和水土流失,是导致湖泊水质变劣、面积萎缩,引起剑湖湿地退化的潜在因素,对澜沧江下游及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在等氮量条件下设麦秸半量还田、麦秸全量还田和全施化肥(对照)3种处理,研究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构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还田初期,两个麦秸还田处理平均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分别比对照降低4.2%和19.8%,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土壤矿质氮含量较对照降低3.8%,导致拔节前水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降低;还田后期,土壤矿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7.4%、10.4%、6.2%、4.5%,麦秸还田后根系伤流速率增加19.9%,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0.1%,氮肥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表明:麦秸还田可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群体质量,全量还田作用最为明显,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引进青海耐旱耐盐灌木树种白刺在江苏东南沿海的滨海盐土上进行耐湿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地下水埋深≥1.2 m、地面排水通畅时,白刺可在盐分≤5.1 g/kg的滨海盐土中正常生长,否则难以(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8.
通过4种浓度氮素处理,对唐古特白刺的形态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施氮对唐古特白刺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氮素有利于白刺生长,施用氮素后白刺的株高、基径、比叶面积、新枝数及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所增加,但随施氮浓度的增加,部分指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当施氮浓度为36mmol·L^-1时,白刺叶片干重和比叶面积增加幅度最显著(P<0.05),分别达1.14g、196.17cm2·g^-1,较不施氮处理增加48.05%和49.93%;当氮添加浓度为60mmol·L^-1时,白刺根总干重已显著低于无氮添加处理(P<0.05),此时根总干重仅为不施氮处理的59.54%。3)白刺根茎叶分配比例虽施氮浓度变化有所调整,其叶片分配比例和茎分配比例增加,根系分配比例和根冠比降低,60mmol·L^-1的氮添加对根系分配比例和根冠比的抑制作用最严重。并非浓度越高的氮素对白刺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对连作植烟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1 500、3 000、4 500、6 000 kg/hm2)对烟株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物炭用量可明显改善连作植烟土壤品质,调节植烟土壤pH至适宜水平,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比较,T3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9.72%、2.41%、6.55%和4.65%;施用生物炭还能提高烟株的抗病性,降低根腐病、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常规施肥+生物炭3 000 kg/hm2处理烟叶品质最佳且经济性状好,较对照产量提高26.14%,产值增加12.69%,中上等烟比例均提高21.08%。[结论]施用生物炭量处理能有效改善烟田土壤特性,促进植株生长,显著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菌渣还田对圃地理化性质和水曲柳苗木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菌渣施用粒级(3、5、8 mm)、5种菌渣施用量梯度(菌渣与土壤体积比分别为1∶10、1∶8、1∶5、1∶3、1∶2)和对照(无添加,CK),并测定菌渣还田后圃地的理化性质及水曲柳裸根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3种粒级下,低比例菌渣还田(菌渣∶土壤=1∶10)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含量。高比例菌渣还田(菌渣∶土壤=1∶2)对圃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了26.62%、41.03%;低比例菌渣还田显著促进了水曲柳苗木根系生物量的积累。还田比例为1∶10,粒级为8 mm时,苗高增长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25.91%和187.9%。高比例菌渣还田则显著降低了水曲柳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低比例的菌渣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苗木生长,还田粒级对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但比例和粒级的交互作用促进了苗木的高生长并提高了苗木质量。本试验的土壤状况表明还田比例为1∶10,粒级为8 mm时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促进了根系生长和苗木高生长量,并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白刺2~3年生枝条为材料进行硬枝扦插,探讨NAA、IBA、ABT-1作为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插条当年成活率和越冬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成活率看,供试激素ABT-1与NAA、IBA均有显著差异;从保存率看,ABT-1与NAA有显著差异、与IBA无显著差异。3种激素对促进插条成活效果排序为:ABT-1>IBA>NAA>CK;对促进插条越冬保存效果的排序为:IBA>ABT-1>NAA>CK。处理时间对插条成活率、保存率的影响最大,处理3 h对促进插条成活、越冬保存效果最佳。综合考虑因素间交互作用,促进白刺硬枝扦插成活效果最佳组合为50 mg·L-1ABT-1 处理6 h,成活率为80.5%,越冬保存率为59.4%;促进白刺硬枝扦插越冬保存效果最佳组合为50 mg·L-1 IBA 处理3 h,成活率为69.6%,保存率为61.3%。  相似文献   

12.
盐分胁迫对白刺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8):927-931
以山西西北部地区朔州市怀仁县西部金沙滩林场引进的唐古特白刺2年生扦插苗为材料,设置中性盐、碱性盐、混合盐碱、单盐4个组分的不同盐浓度梯度(100,200,300,400,500 mmol/L)开展白刺耐盐碱人工模拟试验,分析白刺幼苗在不同盐分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200 mmol/L单盐处理下幼苗株高生长量达最大值(19.12 cm);300 mmol/L中性盐处理下幼苗根冠比最高,为对照组的1.82倍;100 mmol/L单盐处理下幼苗总生物量最高;较低浓度混合盐碱处理下幼苗生长量、根冠比及生物量也相对较高;高浓度(300 mmol/L)碱性盐胁迫对白刺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在所有胁迫处理中,混合盐碱处理下幼苗电解质外渗率相对较高且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碱性盐在200 mmol/L以下胁迫时幼苗电解质外渗率即达最高;单盐处理下幼苗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含量相对较低且随盐浓度增加上升幅度较小,SOD活性随盐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相对其他3组处理一直保持在较高活性水平。白刺幼苗对低浓度(300 mmol/L以下)单盐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适应性,高浓度中性盐和混合盐碱会抑制幼苗生长和生理代谢,碱性盐处理下白刺幼苗受伤害最为严重。研究结果为白刺在晋北晋西北盐碱干旱风沙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滨海盐碱土改良新工艺条件下杨树林土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滨海盐碱土改良新工艺条件下杨树林土壤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养护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杨树林新工区土壤平均含水率为20.36%,显著高于对照区域杨树林的16.21%;新工区土壤容重均值为1.36 g·cm-3,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的1.46 g·cm-3。新工区土壤pH为7.86,比对照区域土壤pH值低0.23,而全盐含量为1.96 g·kg-1,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的2.67 g·kg-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工区土壤中的盐分以NaCl和Na2SO4为主,而对照区域杨树林土壤盐分以NaCl为主;新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53 g·kg-1、速效氮含量为20.48 mg·kg-1、速效磷含量为63.59 mg·kg-1,分别是对照区的1.42倍、4.31倍和1.32倍。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滨海盐渍土改良新工艺条件在保持杨树林土壤水分、养分和疏松程度以及防止土壤返盐碱方面,全面优于对照区域,相应的表现为杨树成活率高,年生长量较大,长势良好。研究结果可为滨海重盐碱地区深根性树种的大面积栽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火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室测定,分析林火干扰对昆明近郊云南省森林自然中心华山松和柏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后,华山松林下土壤密度比未过火区增加11.48%,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以及毛管孔隙度分别下降32.38%、16.21%、18.71%、9.94%、22.44%;柏木林地土壤密度比未过火区增加10.38%,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以及毛管孔隙度分别下降23.55%、10.77%、23.22%、5.38%、12.91%。过火区华山松林下土壤pH、有效磷含量比未过火区分别增加5.81%、130.25%,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53.30%、28.30%、22.60%、39.74%、25.32%;过火区柏木林下土壤pH、有效磷含量比未过火区分别增加12.33%、176.34%,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了31.28%、31.25%、67.09%、40.66%、51.21%。火烧后林地土壤更加板结,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封育年限为0、3、5、10、15、40 a毛竹混交林作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密度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不断降低;不同封育年限的非毛管孔隙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不同土层的含水率、毛管孔隙度以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逐步提高,土壤pH值与全钾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有机质质量分数在封育第40年达到最高,为61.92 g·kg-1;6个封育年限毛竹林群落土壤肥力质量由高到低表现为40 a>15 a>10 a>5 a>3 a>0 a.武夷山封育状态下的毛竹林土壤理化特性受封育年限的影响显著,封育40 a的毛竹林群落土壤肥力质量最好,正常经营的毛竹林群落土壤肥力质量最差,土壤肥力质量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动植物残体作为发酵底物,经无公害处理后,添加某些特定有益微生物,腐熟处理后生产出的一种肥料。本文概述了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效果,以及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同时指出了我国生物有机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依照立地条件相一致原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闽西北地区造林1 a及造林3a杉木(Cunningham ialanceolata)纯林,分别对炼山及未炼山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与未炼山造林后植被多样性差异显著.炼山在造林1a时增加灌木多样性,减少草本多样性,造林3a时灌草多样性均减少.随造林年限增加,仅炼山林地灌木多样性降低,其余均呈增加状态;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土壤密度,造林3a时增加土壤含水率、密度及毛管孔隙度,其他土壤因子质量分数降低.随造林年限增加,炼山林地各土壤因子质量分数有所提升,未炼山林地反而下降;通径分析表明,炼山造林地内灌木多样性受土壤特性限制较未炼山林地小,但炼山林地草本多样性受土壤特性的限制远大于未炼山林地.影响较大的土壤因子为土壤孔隙度,磷、钾质量分数.总体看来,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被及土壤影响较大,但随时间推移影响日益减小.  相似文献   

18.
马述宏  李积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415-10416,10541
[目的]评价不同材料、不同模式沙障的固沙效益,为青土湖的治理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在风沙口设置不同材料、不同模式的沙障,监测分析不同类型的沙障在不同风力条件下的固沙效果、保存年限等。[结果]麦草网格沙障利用价值最高,表现在积沙能力强、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其成本类同于粘土沙障,棉花秆、芨芨草低立式沙障、土工编织袋沙障、高分子固沙剂沙障、沥青沙障、生态垫沙障、尼龙网沙障积沙能力明显,实用价值较高,但由于造价昂贵,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结论]青土湖地形复杂,流动沙丘一般以沙垅、新月形沙丘出现,高度在3~15m,在沙丘的不同部位应设置不同的沙障组合,以实现沙障整体功能最大化。同时,根据各沙障的优缺点安排所处的位置,以充分调动其固沙潜力。  相似文献   

19.
田方  陈锡  钟理  李岩  王普昶 《西北农业学报》2022,(12):1625-1634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促进植物抗旱性机制。以盘江白刺花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白刺花苗期抗旱酶系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综合分析评价AMF接种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浓度AMF菌株对白刺花幼苗的抗旱性影响不同,当接种40%根内球囊霉菌,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接种40%幼套球囊霉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移换酶(GST)活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淀粉含量增加58.2%;接种40%摩西球囊霉菌时,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5.3%;接种20%根内球囊霉菌时,纤维素含量增加45.5%;当接种20%幼套球囊霉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白刺花抗旱指标淀粉、CAT、GST、POD和SOD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耐旱相关指标分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50%;结合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AMF对白刺花幼...  相似文献   

20.
田育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00-15602
[目的]明确影响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方法]在参阅大量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从播种方式、放牧强度、种植时限和施肥4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它们对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混播方式比单播方式更有利于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系统健康,而单播或隔行混播对增加土壤有机碳要比同行混播更为有利,同时隔行混播的草地产生的牧草产量要大于同行混播的草地,牧草产量最低的为单播草地;轻度和中度放牧有利于维持牧草的高产和高质以及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重度放牧则导致草地的退化;种植时限对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则具明显区域差异;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以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但确定特定区域特定牧草的施肥量、施肥类型和比例是施肥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结论]在进行人工草地种植时,要合理利用各因素的正面效应,有效控制人为干扰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或减弱负面作用的影响,为人工草地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