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安顺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贵州安顺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蔬菜地、水田和林果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安顺区土壤pH值偏小,整体上呈酸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水田蔬菜地林果地,而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磷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均表现为水田蔬菜地林果地,并且土壤有效养分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效养分空间变异系数高于土壤全量养分;土壤养分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量养分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P0.01),且土壤全量养分与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方法]从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林地和荒地采集96份土壤样品,并对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pH值依次为:荒地>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林地>荒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偏低,尤其是耕地;全磷含量水平很低,全磷含量低于1.0 g/kg的土壤分别占耕地、林地和荒地的95.23%、95.83%和100%;耕地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林地和荒地有效磷含量较低;荒地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林地和耕地均存在不同程度地缺钾。[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呼伦贝尔市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全市有机质、全氮含量最高的是棕色针叶林土,分别为71.2 g/kg、3.38 g/kg,最低的是栗钙土,分别为40.7 g/kg、1.99 g/kg;有效磷含量最高的是暗棕壤,为33.4 mg/kg,最低的是灰色森林土,仅有16.1 mg/kg;速效钾含量最高的是暗棕壤,为258 mg/kg,最低的是栗钙土,为173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各主要土壤类型养分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不同土壤类型的成土过程不同,其管理和应用措施也不相同,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含量的差异及变化特征,为改良土壤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方地区红壤地氮磷素养分的垂直迁移规律,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典型流域迤者小流域为试验区,对灌草林、坡耕地、荒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位处土壤剖面土壤养分各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土壤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均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对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为:灌草林〉坡耕地〉荒地,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坡耕地〉灌草林〉荒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为:坡耕地〉灌草林〉荒地,有机质含量为:荒地〉灌草林〉坡耕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影响程度为:全磷〉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全氮含量与坡位呈显著线性相关,碱解氮含量与坡位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养分之间有相互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与速效磷和碱解氮之间呈显著和较显著的影响。【结论】南方红壤坡地中氮磷素养分的垂直运移规律为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各养分含量,整体随坡位的下降而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全量养分(全氮、全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方法]以典型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天然林、杨树人工林、草地及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结果]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各不相同。与耕地相比,林地、草地表层土壤水解氮、有机质的含量增加,而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降低。草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林地脱氢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相关性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林地与草地有利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累积,可为探讨黑土质量的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植被恢复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和季节变化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以柴河流域为例,系统分析了设施农业、传统农业、林地、坡耕地、落荒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以传统农业和设施农业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由表层至底层呈下降趋势,尤以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2种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类型土壤下降更快。[结论]季节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青杨、白桦)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耕的草地和农田为对照,测定了6种植被类型在0~20 cm、2... 相似文献
9.
昭苏马场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昭苏马场的不同草地类型做了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中山山地草甸最高,低山丘陵草原最低;而土壤全钾含量正好相反,低山丘陵草原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中山山地草甸最低.亚高山草甸草地土壤全磷、速效氮的含量较丰富,其他各草地类型间土壤全磷分布较均匀;山前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各草地类型之间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也不大,而且速效磷在各层中分布的比较均匀.中山山地草甸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亚高山草甸的最低.各草地类型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0~10 cm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以太子山林场不同立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前作利用方式以及不同栽培树种和管理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太子山土壤呈酸性,主要矿质养分、有机质状况总体良好.氮(2.64 g/kg)、钾(171.65 mg/kg)、有机质(2.33%)含量较高,而磷(6.37 mg/kg)及钙(196.84 mg/kg)含量极低,钾的含量则呈现出很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105%).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之间的土壤磷及钾养分含量存在差异,依次为大棚地>农田>大田苗圃.经营不同树种的苗圃和18~25年的马尾松原始土壤之间多数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苗圃之间总体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湿地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不同.以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乌梁素海湿地周边区域的荒地、滩涂、农田、草地4种土地类型,分析对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全盐含量及各营养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测定元阳梯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特征。【方法】在元阳梯
田核心区域选取 6 种植被类型(鼠麹草、撑绿竹、野牡丹、杉木、旱冬瓜和樟木),按 0~20 cm 和 20~40 cm 土
层进行取样,测定各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pH、有机碳、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和土
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分析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植
被类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土壤养分表聚现象明显;土壤酶活性间
呈现出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养分间呈现出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碱解氮与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
蔗糖酶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脲酶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各植被类型 0~40 cm 土壤中,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均在
杉木土壤中最高,分别为 58.42、58.21 mg/g·24h,蛋白酶在旱冬瓜土壤中最高,为 247.79 mg/g·h,过氧化氢
酶在撑绿竹土壤中最高,为 3.76 mg/g·24h。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野牡丹土壤中最高,为 24.35 g/kg,总氮和碱解
氮在杉木和旱冬瓜土壤中最高,分别为 2.24 g/kg 和 112.46 mg/kg,总磷和有效磷在旱冬瓜和鼠麹草土壤中最高,
分别为 0.82 g/kg 和 75.10 mg/kg。【结论】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着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且土壤养分含量和
土壤酶活性呈现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烤烟不同连作年限对云南典型砂质红壤微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合土壤理化性状探究其相关机制,为缓解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连作1、2、4、6和9 a的植烟砂质红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以及土壤碳、氮、磷营养元素循环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土壤肥力属性与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以连作4 a时最低。(2)连作土壤pH值为5.68~6.43;在连作1~6 a范围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连作9 a时土壤pH值升高。(3) 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磷含量和pH值与土壤胞外酶活性显著相关。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分析表明:连作1、2和6 a时,土壤中微生物受到较强的碳源限制;而所有连作年限的土壤中微生物都受到氮源限制。【结论】烤烟连作4 a后,土壤pH值以及碳、氮、磷元素发生显著变化,且与土壤氮循环相关的土... 相似文献
15.
开展金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改善土体耕层质量,对于推动矿区农业生产恢复,促进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现状表层(0~30cm)土壤样品,测定了主要养分指标含量,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属弱碱性,林地表层土壤样品总碳、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等指标含量均高... 相似文献
17.
固阳县耕地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12年,固阳县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资金补贴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县域耕地上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检测工作,共采集土样7 705个,分布在固阳县耕地主要土壤类型上。通过对有机质、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基本明确了固阳县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灰褐土、栗钙土、草甸土的土壤养分状况。由于不同的土壤类型成土过程不同,管理、应用措施不同,通过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各养分含量的差异,为依据土壤类型特点应用耕地、制定适宜科学施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陵水、三亚两地芒果园土壤为例,分析海南芒果园土壤养分特征以及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历史与芒果园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芒果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芒果园土壤全氮、速效氮、全钾、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锰受土壤类型的显著影响,土壤全磷、速效磷、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受土壤类型的影响不显著;芒果种植历史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施肥对宁夏主要类型土壤碳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主要类型土壤(灌淤土、黄绵土、灰钙土)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肥(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微生物生物量C、N、P(MBC、MBN、MBP)含量和胞外酶(β-葡糖苷酶(BG)、α-纤维素酶(CBH)、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土壤碳氮磷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施肥和土壤类型均对土壤C、N、P含量影响极显著,而二者的交互作用仅对土壤C影响显著。土壤类型对C/P、N/P影响极显著,施肥对C/N、C/P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黄绵土C含量以及各类型土壤N、P含量和N/P。(2)施肥对土壤MBC、MBN、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或极显著,而土壤类型仅对MBP含量及MBC/MBP影响极显著,二者交互作用对MBP含量和MBC/MBP、MBN/MBP影响极显著。3个土壤类型中,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对黄绵土MBC、MBN、MBP含量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而对黄绵土MBC/MBN、MBC/MBP、MBN/MBP的降低作用最为明显。(3)施肥和土壤类型对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有极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CBH、NAG、LAP、AKP活性有极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灰钙土LAP、NAG、AKP活性。(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NAG+LAP)/AK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BG+CBH)/(NAG+LAP)、(BG+CBH)/AKP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全P与(BG+CBH)/(NAG+LAP)、(BG+CBH)/AKP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NAG+LAP)/AKP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N与MBC/MBP、MBN/MB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BP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宁夏主要类型土壤全量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土壤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影响地表覆被状况和生态过程,关系到土壤肥力与土壤碳库功能"源-汇"关系的改变。黑河中游甘州区和临泽县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区,以土壤表层(0-20 cm)养分变化为对象,利用2011-2012年甘州区和临泽县的土壤野外调查数据和该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两时期土壤表层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的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分别降低了3.54%和12.5%;而全氮、全钾和pH值分别增加了74.4%、98.2%和4.9%。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荒漠、耕地与草地三者在各土壤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林地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上显著高于前三者。2011-2012年,耕地土壤的全磷、全氮与其它土地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利用的保持和改变对土壤养分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耕地的长期耕作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4.94%,全氮增加86.93%,全磷减少5.02%,土壤碱性增强;荒漠植被的自然演替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6.21%,全氮增加71.70%,全磷含量减少37.33%,土壤碱性变弱。所以,耕地扩张及其长期耕作活动将导致地力退化并有盐碱化风险,而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和土壤固碳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