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动物机体抵抗寄生虫感染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各种寄生虫病都会引起机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嗜酸性粒细胞主要通过其颗粒中的离子蛋白参与细胞毒作用,对原虫、蠕虫等寄生虫产生杀灭,同时对组织也能造成病理损伤。文章对嗜酸性粒细胞免疫作用及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及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高热、妊娠母牛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3]。BVDV以腹泻及整个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或溃疡为特征性病变,该病又被称为黏膜病[4]。BVDV属于黄病毒科中瘟病毒属,单股正链RNA。该病可引起免疫抑制,降低免疫细胞清除血液中病原体的能力和阻碍机体干扰素的形成,进而有助于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oV)、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嗜肺性病原体和肠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加重病情,死亡率增高[4~5]。BVDV感染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李天芝 《养猪》2022,(6):95-96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母猪和仔猪危害严重,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性疾病[2],仔猪则表现为神经症状、呕吐、腹泻及高死亡率;肥育猪常表现为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低,但可以隐性带毒,并不定期排毒[3]。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5]。  相似文献   

4.
<正>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将灭活的流感病毒与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发现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因此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1]。IFN是机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2],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也是目前被应用最多的3个特性[3]。根据干扰素的结构、序列、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受体特异性,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Ⅰ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和Ⅲ型干扰素[4]。Ⅰ型干扰素已发现IFN-α、IFN-β、IFN-ω、IFN-κ、IFN-δ、IFN-ε等,Ⅱ型干扰素目前只发现了IFN-γ[2],Ⅲ型干扰素目前发现了IFN-λ1、IFN-λ2、IFN-λ3,Ⅲ型干扰素的许多功能同Ⅰ型干扰素是类似的[5,6]。  相似文献   

5.
<正>人和动物极易发生细菌性感染,目前针对这类疾病的首选用药为抗生素。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率逐渐升高,如新生儿脑膜炎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1],这给有效治疗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畜禽养殖业,耐药性病原菌也普遍存在。据报道,在畜禽养殖场粉尘、垫料和动物粪便中均含有耐药性细菌[2],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奶牛养殖场中,引起乳房炎的大多数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对常见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患乳房炎的奶牛治愈率下降,淘汰率升高,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因此,寻求新型药物制剂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十分必要。噬菌体制剂安全、有效、无耐药、无残留、特异性强且不破坏机体自然菌群[5-7],可有效杀灭耐药性细菌[8],是替代抗生素疗法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动物医学领域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为使用噬菌体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颈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对绵羊血常规、血清生化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及潜在机制,试验选择出生时间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杜泊羊8只,分别按体重0.8μg/kg颈静脉注射LPS,并在注射LPS前及注射LPS后0.5,2,4,6小时采血,检测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总蛋白(TP)、葡萄糖(GLU)、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及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结果表明:在血常规指标中,注射LPS后0.5小时时,血液白细胞数量从注射前的(11.529±0.928)×109/L下降到(3.446±0.397)×109/L,差异显著(P<0.05),在注射LPS后2,4,6小时时白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注射前(P<0.05)。注射LPS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相似文献   

7.
<正>辣蓼(polgonum hydropiper)为我国传统中药,常应用在生猪养殖中,用于抗菌和保健[1]。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异黄酮和黄酮苷等,是蓼属植物的主要代谢产物[2]。有研究表明,多数中药材和天然植物药,通过黄酮类化合物发挥其维持生理机能和修复病理状态的作用[3]。虽然辣蓼在我国各地都有生长,但是由于其生长地不同和生长时间不同,因而不同批次的辣蓼成分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原产欧洲,是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使用的重要豆科牧草之一,在我国西南、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区均有栽培,是南方广为种植的豆科当家牧草[1]。目前我国白三叶种子基本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云南具有白三叶种子生产的自然优势,但大多地区土壤酸性较强,影响土壤养分转化及植物生长发育。Bailey和Laid law研究表明:在强酸性土壤施石灰能显著增加白三叶植株干物质的产量[2]。Low ther认为土壤pH值在4.7~5.0时施石灰能显著促进白三叶的生长[3]。但关于在强酸性土壤施石灰对白三叶生长发育及种子生产影响的研究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鹦鹉的前胃扩张症(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PDD)最早报道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洲出口到欧洲的金刚鹦鹉很多出现呕吐、嗉囊迟缓、排便中存在未消化的种子等异常表现,发病动物出现消瘦,最终大量死亡。该病最早被称为金刚鹦鹉瘦病(Macaw waste dieases)[1],临床兽医和科研工作者尝试对该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但始终没有成功。该病病原被怀疑是病毒,怀疑对象包括东部马脑炎病毒、副黏病毒等[1],直到2008年,Kistler等[2](美国)和Honkavuori等[3](以色列)2个团队分别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比对基因库,确定该病的病原为鸟类博纳病毒(Avian bornavirus,ABV),与哺乳动物博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约有75%的同源序列。目前,已发现有8种不同的ABV亚型[4]。ABV主要影响神经细胞,造成神经节苷脂炎,影响前胃(腺胃)平滑肌收缩,导致前胃扩张...  相似文献   

10.
<正>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1-3],主要造成鸡群生长迟缓、产蛋率和受精率等生产性能降低和导致感染鸡只的免疫抑制,同时可诱发各种肿瘤从而引起成活率的降低,对养禽业危害巨大[4]。21世纪初,南方的一些地方优质鸡群中仍有AL发生,对养禽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发病死亡率有些高达40%,疫情严重[5-6]。  相似文献   

11.
促进马蔺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探讨(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蔺(Iris lactea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别名马莲、马兰、马兰花,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花、种子均可入药[1]。该种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等20多个省区,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和园林绿化等[2,3]。马蔺种子具有很深的休眠,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存在着当年播种出苗率低的现象,次年出苗率也不足30%[4]。关于破除马蔺种子休眠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最终发芽率均不高[5],或者虽然得到了较高萌发率,但需要时间较长[6],李苗等[5]通过物理、药剂以及低温层积处理的单一或综合处理方法处理马蔺种子,得到的最高发芽率为14%,郭瑛等[6]对马蔺自然萌发试验表明其种子播种经过10个月的发芽率才达到73%,李志武[4]等研究发现,拌雪埋藏30d可使马蔺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3%-87%,但该处理方法只在常年积雪的地区才具有实意义。为了有效地破除马蔺种子休眠,促进其迅速、整齐地萌发,本文比较了机械破除种皮、酸蚀、层积等处理效果,探索可促进马蔺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膀胱结石是猫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痛性尿淋沥、尿频和血尿等。临床病例中公猫的结石发病率高于母猫[1,2],主要是由于公猫的尿道狭长,易导致结晶尿的阻塞,再加上一些其他诱因,使得公猫更易发生膀胱结石[3,4]。对于使用药物溶解不成功的膀胱结石,应在传统的膀胱切开术前考虑应用微创取石技术[5]。与传统手术比较,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刀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疼痛反应轻、机体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miRNA)Lin-4于1993年在线虫中被首次发现[1],并且miRNA let-7的功能也在随后得到证实[2],因此miRNA开始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成为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领域。miRNAs是一类17~24个核苷酸的单链RNA分子,其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表达[3]。miRNA的生物起源始于细胞核,涉及大量的细胞蛋白复合物。  相似文献   

14.
结缕草冷处理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为重要的暖季型草坪草属之一,很多优良特性[1]。对结缕草(Z.japonica)的抗寒性研究已有不少。Beard等[2]对35种暖季型草坪草的抗寒性研究表明,结缕草的抗寒性最强。Dunn[3]研究表明结缕草属植物耐寒性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而且与抗寒锻炼有关。李亚等[4]采用改良电导法(EL)对中国54种代表性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Gerloff[5]证明低温下苜蓿(Medicago sativaL.)的可溶性蛋白质增多。  相似文献   

15.
<正>四十多年前,研究发现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EOPs)为重要的疼痛神经调节器,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近来研究发现,除了外周神经系统,在生殖系统内也存在EOPs及其受体[1-4]。Lim等[1]在绵羊卵巢中发现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且β-EP的含量可能与发情周期有关;Petraglia等[2]在正常奶牛与超排奶牛的子宫液中发现β-EP和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NK);Li等[3,4]在猪子宫液中检测到β-EP和MENK。本课题组近期也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检测到阿片受体的表达。MENK和β-EP在奶牛子宫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5],但目前对EOPs与家畜子宫疾病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EOPs在家畜生殖内分泌和妊娠以及子宫炎症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为目前已知的指环病毒科(Anelloviridae)环病毒属(Gyrovirus)的唯一成员。CIAV直径为19~26.5 nm,无囊膜,由12个五边喇叭状的衣壳体组成二十面体结构的衣壳。CIAV对高温和化学试剂有较强抵抗力,100℃下处理15 min才能完全失活,对氯仿、乙醚和丙酮等试剂的处理也很不敏感[1]。CIAV基因组是单链共价环状DNA,全长约2.3 kb,编码3个病毒蛋白;VP1为衣壳蛋白,是病毒颗粒中唯一的蛋白质[3];VP2具有多种功能,对病毒颗粒的形成至关重要[4];VP3在体内外可引起细胞凋亡[2]。  相似文献   

17.
卫星搭载对新麦草种子含水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搭载是研究空间特殊环境(重粒子辐射、微重力等)对生物材料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及遗传特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产生的有益突变体对生物材料进行改良的研究[1]。卫星搭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忍受逆境能力强等优点,因而植物种子通常成为卫星搭载研究的首选材料。研究表明,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搭载后,当代植株中因而出现了矮化,早熟,黄化等变异性状[2]。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将野生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和卫星搭载的沙打旺进行杂交,获得性状优良的早熟品系[1]。  相似文献   

18.
28种苔草属植物种子发芽特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吉文丽  吉鑫淼  陈东燕  李卫忠 《草地学报》2009,17(6):834-836,840
莎草科苔草属(Carex)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属之一[1], 其适应性强、返青早、生长期长、根茎发达、耐践踏,既是理想的草坪草种,又是良好的牧草资源和环境保护植物[2,3]。但同时具有休眠严重、萌发困难等特点[4,5],使进一步开发利用受到严重制约。本研究以28 种苔草属植物种子为对象,探讨了苔草属植物种子对恒温和变温、湿沙层积和干藏的发芽响应。通过对苔草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苔草种子发芽率,筛选发芽率高的苔草种类,也可以为种子发芽生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6]。  相似文献   

19.
<正>在畜禽养殖中,要增加畜禽产量、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关键技术措施是配制营养平衡和完善的饲料[1]。目前饲料配方设计软件中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线性规划[2]。线性规划在得出饲料配方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包括影子价格、灵敏度分析结果在内的很多其他信息[3]。但是线性规划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缺陷[4~7],它无法妥善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弓形虫感染猫的炎症反应,试验选取年龄为0.5~2岁、未感染和感染弓形虫的家猫(未感染组和感染组)各25只,静脉采血后,测定两组的血液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群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群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肝肾功能[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肌酐(CRE)和尿素(UA)含量]、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血清抗氧化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血液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群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升高(P<0.05),中间细胞群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AST、ALT活性及CRE、U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IL-2和IL-10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