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1999—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山东省近15年来粮食总产、单产和粮食种植结构3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从粮食总产来看,山东省粮食总产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粮食单产来看,山东省粮食平均单产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特别是2002年之后增幅明显,其中,豆类作物增幅最大,其次是薯类,再次为小麦,玉米增幅最小。从粮食种植结构来看,2002—2006年山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较大,但玉米和小麦仍是山东省播种面积最大的两种粮食作物。短期内,小麦作为"第一主粮"的基础性地位难以撼动;薯类和豆类播种面积近年来显著下降,而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化不大。总体来看,山东省粮食增产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规划和农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中国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的分省生产数据,利用优势指数理论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生产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1—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麦和大豆面积有所减少;各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1951—2015年,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最显著,东北地区水稻和玉米面积显著增加,小麦面积显著下降;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面积显著增加,大豆面积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和虚拟资源测算方法,测算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的虚拟水土资源进口量,并测算了2000—2018年因进口这四种粮食产品而节省的虚拟化肥和虚拟农药的施用量,定量分析了中国粮食贸易中的虚拟水土资源进口对中国水土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从资源效应看,2000—2019年中国虚拟水土资源进口在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进口的虚拟水资源为492.73亿米3,占当年农业用水总量的13.38%;虚拟土地资源进口为4830.50万公顷,占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1.62%。②从进口来源看,大豆是中国虚拟水土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作物,巴西和美国是中国虚拟水土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国。③从环境效应看,2018年,中国因进口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四种粮食而节省的虚拟农药和虚拟化肥分别为43.40万吨和646.72万吨,分别占当年中国农药、化肥施用总量的28.86%和11.46%。21世纪以来粮食贸易中虚拟资源的进口显著缓解了中国的水土资源短缺压力,减少了大量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为此,应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来解决中国水土资源供需矛盾,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小麦在中国粮食构成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最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巾,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不断下降,而小麦是下降最多的,2002年以后玉米播种面积已超过小麦播种面积。2003年的小麦种植面积为2200万公顷,每公顷平均单产3932kg,总产86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位重要的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是农业生产大省,粮食、蔬菜等作物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小麦是山东省农作物播种面积最大作物,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6.77%。本文通过对小麦的成本收益分析,找到降低小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1山东省小麦生产现状从小麦播种面积看,山东表现为小麦播种面积连年增加,从2007年的5 278.65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6 125.81万亩,年均增长1.5%,小麦面积占全国的比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9,(10)
<正>摘要(节选)2019年,农业农村将优先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供给体系的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3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4.38亿亩(9 586.7万公顷),生产保持基本稳定,低质低效区水稻、小麦种植面积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得以巩固。随着大豆振兴计划实施,大豆面积有望增加1 000  相似文献   

7.
粮食面积逐年调减,产量增长停滞。2001年小麦种植面积1116.4万(666.7米^2),比2000年减少112万(666.7米^2),2003年进一步下调到930.5万(666.7米),等同于1955年的小麦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2000年808万吨,2003年降到340万吨以下。玉米面积产量的增加与区、地、县政府对畜牧业尤其农区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滑县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中国小麦第一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8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80万亩左右。近年来,滑县根据作物特性、土壤质地、区域划分等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高产高效作物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下辖20个乡镇、2个办事处,耕地面积96.9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44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4.3万亩.2012年,辉县市小麦平均亩产467.8公斤,总产3.4亿公斤.因成绩出色,辉县市也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10.
正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花生播种面积或略有减少。其中,主产区山东省种植面积略有减少,部分农户弃种或改种;河北省产区总体变动不大;河南省产区播种面积或与2018年略微持平;安徽地区播种面积则明显小于往年,局部地区播种面积不足2018年的一半。总体来看,由于我国新季花生种植面积减少,因此2019/2020年产季花生供应量可能会略低于上一产季。花生交易市场分析师徐春辉认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十一连增”主要因素贡献分析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并实现了连续8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万t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的提高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都是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将粮食"十一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的提升、播种面积的增加以及种植结构调整三部分,并对三者的贡献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十一连增"期间,播种面积、单产、种植结构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是36.65%、48.27%和15.08%;分品种来看,稻谷、玉米和杂粮的增产主要由种植面积扩大而带动,仅有小麦的增产是由于单产的拉动,种植结构调整对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贡献也不容忽视。鉴于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以及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增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基础建设以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1990—201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法与数理统计分析法,探讨30年来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及“非粮化”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作物种植面积近30年内不断下降,全省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在农作物总面积中的比重呈快速缩减趋势;苏北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逐渐增长态势,苏南地区“非粮化”趋势明显;小麦逐渐代替水稻成为江苏省播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苏南地区水稻种植近10年来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玉米在南通市种植最广,大豆全省播种水平持续较低。江苏省种植类型逐渐多元化,已形成多类作物组合种植;粮食安全状况向好转变。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因此河南的小麦生产和发展状况对全国的小麦生产与供求平衡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利用统计数据,结合生产实际对河南省1949年以来小麦生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表明:58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1.24%,总产量增加了8.8倍,单产提高了7.1倍。自1999年以来,河南省优质小麦面积和总产也不断增加,2006年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占到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1.75%,总产量占到河南省小麦总产的39.32%。近年来,随着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河南省小麦高产、超高产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河南省小麦单产平均水平还不到6000kg/hm2,不同区域之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较大,品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投入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作者认为今后应该要大力推广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管理,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业科技》2005,(5):41-41
2004年四川各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扩大优质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等生产规模,全年种植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1845.3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2.4%,比上年增加137.2万亩;优质稻产量950.5万吨比上年增产13.6%。优质小麦面积754.4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39.2%,比上年增加158.0万亩;优质小麦产量194.2万吨,增产33.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莲都区丽新乡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种植经济作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自2001年起,在老竹农业技术服务站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引进鲜食春大豆并进行示范推广;到2004年,全乡已推广面积5000多亩,年产值达600多万元,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如丽新乡成宜村的涂立智户,2004年种植春大豆1.8亩,收鲜荚1315kg,售价2.00—3.50元/kg,总收入达2900多元;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北省1980~2015年粮食生产数据,采用RLI模型对1980~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并对比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各作物单产水平变化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动的贡献。测算结果显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是粮食增产的首要贡献因素,其中,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是影响作物生产力效应的主体,贡献率为101.84%;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中,玉米的贡献率最大;播种面积变化的产量效应为负,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1.69%。粮食产量变化的3个贡献因子,在研究期不同时段的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宁夏玉米种植起步较晚,解放后才逐步推广种植。1952年全区玉米面积仅6000亩,亩产73kg;60年代玉米面积增至4万亩,亩产191kg;70年代末(1980年)玉米面积41万亩.亩产204kg;80年代全区玉米有了较大的发展,1989年全区玉米种植面积110.6万亩,亩产提高到304kg。尤其是2003年玉米播种面积264.5万亩,平均亩产达到453.4kg,占宁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占粮食总产量的44%。是宁夏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作物,其中总产已超过小麦位居粮食作物之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西省2005—2019年粮食生产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近15年来江西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9年江西省粮食产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2)宜春市和吉安市粮食产量在江西省各市位居前列,新余市、萍乡市、鹰潭市及景德镇市粮食产量一直相对偏少,市域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相似类型集聚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变化空间集聚特征愈发明显;2005—2019年江西省的粮食高产集聚区由抚州逐步聚集于上饶;(3)农业肥料、播种面积和农业塑料薄膜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粮食生产均具有显著性正向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甘河农场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固本强基的头等大事,服务民生促和谐,成效喜人。 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农场狠抓种植结构调整的力度,2007年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降低了24%,杂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83%,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85%,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可能继续减少,再次低于1.1亿公顷的粮食面积警戒线.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800多个调查县6.7万农户的种植意向调查推算,今年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6亿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07亿公顷,比上年减少1.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小麦减少4.9%,稻谷减少1.9%,玉米减少0.9%,高粱和谷子分别增加6.8%和0.2%,薯类增加3.1%,豆类减少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