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源化脓性隐秘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南宁某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牛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以及用化脓隐秘杆菌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靶基因PLO进行PCR鉴定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并能使5只小白鼠全部致死,且该菌对头孢噻呋等9种药物敏感;对红霉素等5种药物不敏感。该菌经PCR鉴定结果为化脓隐秘杆菌(GX-NN-170425)且其PLO基因与其他10株化脓隐秘杆菌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7%(Arcanobacterium pyogenes株)~99.9%(SP4株),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其他10株化脓隐秘杆菌参考株都处在同一分支上。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来自北京某奶牛场死亡奶牛肺脏的1株疑似病原菌CVCC 3982,并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疑似病原菌,采用Biolog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CD-1小鼠测定了其致病性,合成引物对其主要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疑似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β溶血,Biolog鉴定结果显示其为化脓隐秘杆菌,其16S rDNA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模式菌株NCTC 5224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化脓隐秘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腹腔注射该菌可致小鼠死亡。分离菌株基因组中含有溶血素(PLO)基因,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菌毛基因(fimA、fimC和fimE),但缺失胶原结合蛋白(CbpA)基因和菌毛fimG基因。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化脓隐秘杆菌且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该菌对8类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软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利用VFanalyzer软件、BLASTN比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在10%脱纤维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光滑具有β-溶血环的单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呈蓝紫色短棒状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化脓隐秘杆菌符合。16S r RNA基因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1 397 bp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已报道的化脓隐秘杆菌同源性高达99%。16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辽宁沈阳的牛源化脓隐秘杆株TZQ 01株处于同一分支,与日本的猪源分离株NIAH13531处于较近分支,以上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用于研制微生态制剂的乳酸杆菌菌株,从健康仔猪小肠中利用MRS固体培养基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阳性杆菌,通过培养特性、染色特征、菌落形态以及生化鉴定结果,初步判定该菌株为乳酸杆菌,再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进一步确定该菌株为乳酸杆菌。牛津杯法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保存菌种。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求中华鳖致病性菌株的药物体外抗菌效果,在江西进贤某中华鳖养殖场对病死中华鳖进行细菌分离,并对细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鉴定、毒力因子检测试验、小白鼠毒力试验和人工感染等试验;采用K-B法药敏试验和96孔微型板二倍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来分析抗菌效果.结果表明:中华鳖为致病性嗜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庆某羊场送检病死羊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能够引起小鼠肝脏和肺脏发生病变,PCR扩增出长为1 434 bp的目的序列,已被Gen 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为KJ842125,将该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所得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登陆编号为HQ712123)同源性高达98%,将该序列与其相关性较高菌株的16S r RN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化脓隐秘杆菌聚为一簇。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疾病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与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对初步分离疑似的化脓隐秘杆菌采用API Coryne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技术扩增其溶血素plo基因。共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32株,分离率为23.5%;通过扩增化脓隐秘杆菌的特异性plo基因进一步鉴定分离菌。  相似文献   

8.
急性死亡猪中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从江西省南昌市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的2份疑似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死亡猪组织中分离出2株可疑菌株,经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诊断,进一步以猪丹毒杆菌16S rR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确定2株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然后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并对该厂常用的消毒药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表明,1×108 CFU的剂量可致死小白鼠;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高度敏感,对多数抗菌药耐药;该厂常用消毒药的抑菌作用已明显下降.本试验结果对临床防制猪丹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通过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毒株K99和本试验室分离鉴定的O1、O2、O8、O138、O141、O78、K89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各提取物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硫酸黄莲素纯品和黄芩苷纯品的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对河南部分地区采集的样品(50份)进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对分离鉴定后的致病性猪大肠杆菌选用12种中药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将筛选出来的中药与抗生素进行中西联用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做体外抑菌试验,并分析中西药联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采集的50份样品有23株菌符合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且23株菌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耐药性检测,23株试验菌株对测试的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试验菌株对甘草耐药率最高(82.6%),其次为生地(78.2%),而对黄柏(17.3%)和白头翁(21.7%)耐药性较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中药与抗生素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柏、白头翁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最明显。以上结果说明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不仅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还可以延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对河南部分地区采集的样品(50份)进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对分离鉴定后的致病性猪大肠杆菌选用12种中药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将筛选出来的中药与抗生素进行中西联用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做体外抑菌试验,并分析中西药联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采集的50份样品有23株菌符合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且23株菌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耐药性检测,23株试验菌株对测试的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试验菌株对甘草耐药率最高(82.6%),其次为生地(78.2%),而对黄柏(17.3%)和白头翁(21.7%)耐药性较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中药与抗生素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柏、白头翁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最明显。以上结果说明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不仅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还可以延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重庆地区1株患病梅花鹿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集病死梅花鹿肺脏,通过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随后对其致病性、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以及生长曲线等主要特性进行分析。致病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皮下和腹腔均能感染并产生典型症状,病死小鼠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产生坏死、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6.80×1010 CFU/mL,将其命名为YC-1;毒力基因检测显示,YC-1菌株具有2个神经氨酸酶(NanH、NanP)、2个菌毛蛋白(FimA、FimE)和1个溶血素(PLO)共5个毒力基因,其中PLO全长1 605 bp(GenBank编号OK513198),氨基酸进化树与霍加狓源化脓隐秘杆菌最为接近;药敏试验显示,YC-1对多种抗生素均敏感,耐药特征不明显;细菌的生长曲线显示在37℃,含有5%胎牛血清的TSB培养基中,培养6~10 h为该菌的对数生长期。本试验解析我国梅花鹿源化脓隐秘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深入研究该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通过黄连、黄芩提取物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毒株K99和本试验室分离鉴定的O1、O2、O8、O138、O141、O78、K89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两种提取物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其中硫酸黄莲素纯品和黄芩苷纯品按不同的浓度配伍对8种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配伍后其抑菌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诊秦皇岛市昌黎县某肉牛养殖场肉牛肺炎的病因,试验对肉牛肺脏中的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并对纯化培养的分离菌采取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病死牛严重病变的肺脏实质部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该优势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符合率高达99.9%,将该分离菌命名为PaQHD-1。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PaQHD-1与铜绿假单胞菌参考菌株处于同一分支,并且同源性在99%以上。PaQHD-1仅对环丙沙星表现敏感,对其余的14种抗生素均表现耐药;分离菌可致小鼠死亡,小鼠死亡率100%(5/5)。说明本次致牛肺炎的病原为铜绿假单胞菌,且该分离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及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从病死母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用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PCR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引物对分离株的荚膜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菌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PCR扩增16SrDNA基因获得1415bp片段,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078999)的同源性为99%,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致病性巴氏杆菌,命名为YN20110122株;本菌分离株为荚膜A型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生化实验鉴定的化脓隐秘杆菌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得到1.5 kb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测定目的片段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化脓隐秘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源率为93%~100%.本试验共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32株.  相似文献   

17.
种鸭化脓性关节炎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湖北崇阳某种鸭场送检的患有关节炎的种鸭进行病理剖检,病变组织细菌分离,以及对分离菌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16 S rRNA核苷酸序列进行细菌鉴定,并对分离菌的致病性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患病种鸭病理剖检眼观病变为化脓性关节炎,自病变关节分离并鉴定5种细菌,分别是化脓隐秘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和粪肠球菌,其中除乳房链球菌外,其余4种细菌均可引起雏鸭关节炎。结果表明,该批种鸭由于化脓隐秘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的混合感染而导致严重的化脓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为对某牛场患有呼吸系统疫病的病死牛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为发病牛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经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PCR检测等鉴定为致病性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查产后3周内健康和子宫炎奶牛子宫中细菌分离情况,尤其是化脓隐秘杆菌及其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采集了产后3周内15头健康奶牛和11头患子宫炎奶牛的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化脓隐秘杆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化脓隐秘杆菌、芽孢杆菌是产后3周内子宫分泌物最常分离培养的细菌;从15头健康奶牛和11头患病奶牛的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到17株化脓隐秘杆菌,所有菌株均携带plo基因和fimA基因;携带多种毒力基因的化脓隐秘杆菌在健康和子宫炎奶牛中均可以分离到。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化脓隐秘杆菌对子宫内膜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对发病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防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本研究无菌采集腹泻鹅及病死鹅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对菌株部分基因进行测序、构建遗传进化树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玫红色、光滑圆润菌落;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大小中等,多呈单个存在的杆状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小鼠、雏鹅均有较高致死率;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患者粪便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CP024992.1)同源性最高,达99.5%;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均有较强抗性,仅头孢噻呋对该分离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合理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鹅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规模化鹅场防控大肠埃希菌等其他细菌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