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广东红火蚁多个生境中诱饵对蚂蚁诱集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荔枝园、荒草地和绿化带3种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入侵生境中火腿肠、沙丁鱼、黄粉虫和蜂蜜4种诱饵及其组合对蚂蚁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火腿肠、火腿肠 蜂蜜、沙丁鱼 蜂蜜这3种诱饵不仅能诱到较多的蚂蚁种类,也能诱到较多的蚂蚁数量;红火蚁对火腿肠的趋性最强,而火腿肠诱集其他蚂蚁的数量最少;通过对3种生境中不同诱饵诱集其他蚂蚁数量占所诱蚂蚁总数的百分比的分析发现,蜂蜜和加蜂蜜的诱饵诱集其他蚂蚁的数量最多;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在红火蚁发生区进行蚂蚁群落调查,火腿肠 蜂蜜和沙丁鱼 蜂蜜是最好的诱饵选择.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置方式的诱饵对红火蚁的诱集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诱饵诱集时间、工蚁诱集数、工蚁逃逸率3个指标评价了竹签 火腿肠片、标本瓶 火腿肠片2种诱饵诱集技术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竹签 火腿肠片的方式在25 min内工蚁诱集数达到最大,而标本瓶 火腿肠片的方式仅需要15 min,工蚁诱集数在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2种诱集方式在30 min内工蚁诱集数差异不显著,工蚁逃逸率差异显著;从诱饵诱集率、工蚁诱集数2个方面综合考虑高、低密度诱饵数下的5种投放方式,得出"Z"字形是诱饵的最适合投放方式.  相似文献   

3.
测定6种饵料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面包、火腿肠对红火蚁的引诱力最强,花生酱、豆豉鲮鱼次之,每瓶平均诱集工蚁分别达374.00、367.00、142.67和126.00头;在试验设置距离范围内,以离蚁丘外周10 cm处的引诱效果最强,之外则随与蚁丘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同时,诱饵对红火蚁的召集蚁量差异明显,面包、火腿肠召集的工蚁最多,到达最大召集蚁量的时间为60 min,持续召集时间可长达240 min.综合来看,面包、火腿肠对红火蚁的引诱效果最好,持续召集时间长,在对红火蚁的防控、监测与防效评价中可选作诱饵.  相似文献   

4.
从火腿肠种类、诱饵放置距离、诱集时间3方面,对比研究12种火腿肠饵料对红火蚁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猪肉以及脂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蘑菇风味香肠、孜然风味香肠、特级火腿肠和盐水方腿香肠对红火蚁诱集效果最好,鸡肉火腿肠、玉米热狗肠、椰果烤香肠、原味烤香肠和香辣烤香肠对红火蚁工蚁的引诱效果次之,鱼肉肠、芝士鳕鱼肠和原味鳕鱼肠对红火蚁诱集效果相对较差。在试验设置距离范围内,距蚁巢20 cm和30 cm处各种火腿肠饵料的引诱效果最强,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大引诱效果呈现下降趋势。蘑菇风味香肠、孜然风味香肠、特级火腿肠和盐水方腿香肠对红火蚁的持续诱集时间短于鱼肉肠、芝士鳕鱼肠和原味鳕鱼肠等,但最大召集红火蚁量高于后者,且能较快达到最大召集量。综上,猪肉以及脂类物质较多且肉香味浓郁的蘑菇风味香肠、孜然风味香肠、特级火腿肠和盐水方腿香肠对红火蚁引诱效果最好,诱集范围广,召集速度快,可优先选作红火蚁疫情调查与监测的诱饵。  相似文献   

5.
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人类安全、农林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入侵害虫,如何快速或早期发现红火蚁是其得到有效防控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红火蚁野外诱集器,并比较分析了该诱集器与目前常用的塑料监测瓶的野外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新型诱集器的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塑料监测瓶,尤其是在生境复杂或是地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前者的优点更为突出。鉴于此,我们认为该新型诱集器更适合于红火蚁的普查与监测,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饵料对红火蚁的引诱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不同饵料、不同香肠、不同时长对红火蚁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饵料中火腿肠对红火蚁的诱集作用最强,红糖最低;不同香肠中以甜玉米香肠的引诱效果最佳,每瓶平均诱集工蚁为554.5头;诱集时长在30 min时工蚁诱集数达到最大,平均每瓶为508头。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入侵性有害生物红火蚁在广州市花都区的发生与分布情况,本研究采取踏查法监测调查红火蚁活蚁巢数量,采取火腿肠诱集法监测调查工蚁数量,调查了花都区农地、荒地、果园、鱼塘、村庄、林地、公园、绿化带、堤坝、学校周边等10种生境的红火蚁发生情况,共监测调查198个点,总调查面积7389497m2.结果表明,发生面积为1117...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对广州市九龙镇柑橘园内红火蚁的发生密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柑橘国内的平均蚁巢密度每100m2为7个,红火蚁疫情处于中度危害阶段;地上诱集到红火蚁的诱饵占56.41%,柑橘树上诱集到红火蚁的诱饵占25.96%,红火蚁在柑橘树上的活动程度低于地面.通过调查不仅对准确掌握疫情、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有实际意义,还为评估红火蚁对柑橘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属全球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通过带土苗木、花卉和草坪等途径传入,黔南州于2017年4月首次发现,红火蚁疫情在黔南州已涉及7个县(市)。红火蚁的监测调查方法包括访问调查、目测踏查、火腿肠诱集和挖巢调查等。采取毒饵法、灌巢法、粉剂灭巢法、二阶段处理等防控措施在黔南州取得了很好的防效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惠州市主要体育场馆红火蚁疫情及防控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惠州市奥林匹克体育馆、金山湖体育馆等周边绿化区红火蚁疫情,并进行防控处理。调查表明,奥林匹克体育场与体育人才训练基地红火蚁疫情达到五级,属于严重危害区;金山湖游泳跳水馆红火蚁达到四级,属于中度危害区;金山湖体育馆红火蚁疫情为三级,属于轻度危害区。同时,采用诱饵法对防控效果进行了监测,随着施药时间的增长,防控效果愈高。药后7 d,红火蚁蚁丘减退率为77.9%~82.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为60.0%~88.0%;药后15 d,蚁丘减退率上升至88.3%~91.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高达88.6%~90.0%。药后40 d监测,防控效果均达100%,完全消除了红火蚁的蚁害威胁。  相似文献   

11.
红火蚁检疫饵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鱼粉、火腿肠、甘蔗粉、蜂蜜、玉米粉、花生油等几种动植物性饵剂,对红火蚁进行了触角电位反应、室内趋向反应以及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几种饵剂均能引起红火蚁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其中以鱼粉引起的EAG反应最大,蜂蜜引起的EAG反应最小。室内趋向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鱼粉与花生油的混合物效果最佳,反应率达到了82%。田间诱集试验结果也表明,鱼粉与花生油混合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灌巢对红火蚁的防效评价及对蚂蚁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第一次灌巢13周后,以有效蚁丘调查法和诱集法获得的防效分别为100%、79.22%,说明在秋末冬初用药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效果可维持至少3个月。试验中不同取样方法得出防效变化趋势与有效蚁丘的变化基本一致,诱集法比较适合灌巢等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和发生监测,陷阱法仅适合蚂蚁生态学的研究。此外,还调查了灌巢后红火蚁入侵绿化地内常见蚂蚁种类及其组成。为我国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访问调查、踏查法和诱饵法等调查了嘉禾县不同生境(农田、村居、道路两侧、学校、小河旁、荒地)下红火蚁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红火蚁疫情发生区在嘉禾县石丘村呈中心辐射分布,可能是随建筑木料从广东携带至该村后蔓延传播,疫情发生区面积约8.91 hm~2,疫情潜在发生区36.20 hm~2,疫情发生区踏查发现蚁巢数量5 857个,蚁巢密度为657.35个/hm~2,达到严重发生程度;其中以荒地的蚁巢密度最大(0.38个/m~2),诱集的红火蚁数量最多(7 890只);各生境严重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荒地农田小河旁道路两侧村居学校。最后针对嘉禾县红火蚁的疫情提出了2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10月份利用甲基丁香酚(M 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和水解蛋白(Hydrolytic prote in)3种诱剂监测了重庆市26个区县共计130个点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W alker)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重庆市26个区县共诱集到南亚果实蝇68 525头,在各个诱集区县均有分布,其中合川、江津、涪陵、长寿区平均每个诱集点诱集的南亚果实蝇数量大,均在800头以上,是该虫发生严重的区县,城口、渝北、南川、黔江、武隆、永川区平均每个诱集点诱集南亚果实蝇数量小,均不足30头,是该虫发生较轻的区县。除涪陵区外,其他区县在7-9月份出现1个虫口高峰期,涪陵区出现2个虫口高峰期,分别在7月份和9月份。对3种诱剂诱集数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剂每个监测点诱集的南亚果实蝇平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从诱集南亚果实蝇的雌雄比例来看,诱蝇醚、诱蝇酮诱剂对南亚果实蝇雄成虫诱集效果好,对雌性个体诱集效果差,而水解蛋白诱剂对南亚果实蝇雌雄成虫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对6个南亚果实蝇发生数量较大区县的寄主作物分析发现,在其中5个区县中,丝瓜上的诱集数量明显大于其他寄主作物上的诱集数量,说明丝瓜比其他瓜类寄主作物更适合南亚果实蝇的取食选择。  相似文献   

15.
荔枝园红火蚁觅食活动的时序动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火蚁轻度发生荔枝园与红火蚁重度发生荔枝园的红火蚁种群数量全年的波动均较大,红火蚁的取食活动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明显。温度是影响红火蚁取食的重要因素,不同月份因气温等环境因子的不同,工蚁的取食也表现各异。12月份和1月份时觅食活动最弱,诱集的红火蚁也最少,3~6月随着气温的回升,出现一个觅食高峰,诱集的红火蚁逐渐增多,7、8月份受高温和降雨的影响,觅食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回落,9月中旬以后,红火蚁的觅食活动出现另一个高峰,外出活动的红火蚁数量又有所回升。对影响红火蚁种群波动主要因子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发生,还是重度发生,环境温度对荔枝园红火蚁种群的直接作用较大,且其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环境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火蚁种群的数量变动。环境湿度对红火蚁种群的间接作用大于其直接作用,且这种间接效应主要是通过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颜色色板对樱桃园果蝇成虫的田间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樱桃果蝇对不同颜色的趋性,指导田间色板诱虫,本试验采用10种不同颜色的色板研究樱桃果蝇成虫对颜色的趋性及室内和田间的诱虫效果,并进行了3个悬挂高度色板对该虫的诱集试验。结果表明,绿色和黑色色板诱集到的樱桃果蝇成虫数量最多,其诱集效果显著高于生产上普遍用于监测的黄色,而黄色对樱桃果蝇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其余7种颜色;色板置于树干离地1.5 m(中部)诱集到的樱桃果蝇成虫数量最多,与0.8 m(下部)、2.0 m(上部)之间差异极显著。因此,建议用绿色和黑色色板监测樱桃果蝇成虫发生动态,高度以樱桃树干中部位置为宜。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10月份利用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和水解蛋白(Hydrolytic protein)3种诱剂监测了重庆市26个区县共计130个点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Walker)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重庆市26个区县共诱集到南亚果实蝇68 525头,在各个诱集区县均有分布,其中合川、江津、涪陵、长寿区平均每个诱集点诱集的南亚果实蝇数量大,均在800头以上,是该虫发生严重的区县,城口、渝北、南川、黔江、武隆、永川区平均每个诱集点诱集南亚果实蝇数量小,均不足30头,是该虫发生较轻的区县.除涪陵区外,其他区县在7-9月份出现1个虫口高峰期,涪陵区出现2个虫口高峰期,分别在7月份和9月份.对3种诱剂诱集数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剂每个监测点诱集的南亚果实蝇平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从诱集南亚果实蝇的雌雄比例来看,诱蝇醚、诱蝇酮诱剂对南亚果实蝇雄成虫诱集效果好,对雌性个体诱集效果差,而水解蛋白诱剂对南亚果实蝇雌雄成虫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对6个南亚果实蝇发生数量较大区县的寄主作物分析发现,在其中5个区县中,丝瓜上的诱集数量明显大于其他寄主作物上的诱集数量,说明丝瓜比其他瓜类寄主作物更适合南亚果实蝇的取食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香梨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方法】在阿拉尔地区设计田间诱集效果试验,比较不同诱捕器类型、不同诱捕器颜色、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和方位、不同性诱芯个数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诱集数量,研究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和性诱集的关键技术。【结果】梨小食心虫在该果园1年发生5代,苹果蠹蛾发生4代。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都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船型平板粘胶诱捕器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梨小食心虫总量为1 832头,诱集苹果蠹蛾总量为581头,其次为水盆诱捕器,但差异不显著;绿色和蓝色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当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时,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但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和2.0 m时,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0 m;西、北方位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显著优于东、南方位,其中北方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西方诱集苹果蠹蛾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诱芯个数越多,诱集效果越好,但诱捕器安放诱芯剂量为1个、2个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使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可有效防治2种蛀果性害虫。  相似文献   

19.
苹果蠹蛾成虫对不同波长黑光灯的趋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农业大学校园内9个条件较一致的地点设置监测点,筛选和定制8个不同波长的黑光灯进行苹果蠹蛾的诱集试验,观察分析苹果蠹蛾对不同波长黑光灯的趋向程度。结果发现苹果蠹蛾对黑光灯最敏感的波长为351 nm,11次试验共诱集到苹果蠹蛾成虫69头,与其他波长的灯管在诱集数量上差异极显著;3个时间段内诱集总量比较表明,黑光灯诱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为黄昏后2 h,在这个时间段里诱集到的苹果蠹蛾数量占诱集总数量的69.38%。  相似文献   

20.
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是我国监测和防治棉田棉铃虫两种最普遍的方法,比较两者诱集效率.[方法]2008~2009年,在新疆奎屯垦区124团4 084 hm2棉田的景观尺度上,监测了灯光和杨树枝把两种诱集方法诱蛾数量.[结果]比较平均单诱集源5~8月诱蛾总数,两种方法诱蛾数量呈正线性相关;在长时间跨度和大景观尺度上两种方法诱蛾效果均较稳定,均能较准确反映棉铃虫发生动态;但灯光诱蛾效率显著高于杨树枝把,平均诱蛾数量为杨树枝把的8.6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综合考虑实际使用及经济成本.使用灯光诱集棉铃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更为标准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