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智慧乡村”建设是推动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有现实必要性,在浙江省先行示范的实践中作为具体实施路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的要求下,必然需要缩小城乡发展中的数字化差距,乡村的特殊性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也说明不可能照搬“城市大脑”搞“乡村大脑”,而是将“智慧乡村”建设融入到“城市大脑”,做到融合发展,全域一体,共同富裕。杭州市“城市大脑”的建设,尤其是其在场景应用上的案例运用,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的“智慧乡村”建设路径提供了先行示范。  相似文献   

2.
江苏吴江区全面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为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2018年、2021年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数字乡村“吴江样板”成为江苏全省优秀案例,引领带动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吴江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通过创新打造“三个一”,即农业农村数字化“一张图”、农业发展数字化“一条链”和乡村治理数字化“一盘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数字乡村发展新高地。因地制宜打造“江村”乡村振兴品牌,走出了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总体要求中提出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把“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重点任务。因此,文化旅游与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将成为提振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向,农文旅产业的强大活力,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加深农文旅全方位、全维度、全要素融合,  相似文献   

4.
未来乡村建设是“千万工程”在浙江共同富裕大场景下的生动实践。金华地区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以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首批试点之一的金华义乌市缸窑村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从党建统筹、共享评价、因地制宜、数字赋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进行剖析,并进一步梳理了金华未来乡村建设主体的认知、多维协同共创的需求以及梯次融合推进模式的形态,提出了基层治理数字化、乡村发展一体化、乡村美好生活现代化是金华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5.
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构成了新的乡村治理体系,三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构成新的统一体。其中,自治的村民主体性、德治的价值引导性和法治的强制性为乡村治理新路径建设指明新的方向。乡村治理新路径就是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治理路径,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以先进文化和先进价值理念提升乡村善治水平,以法治作为重要保障维持乡村治理秩序,最终实现乡村治理民主、善治和稳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这为新一轮的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机遇。构建“体旅农”产业融合以促进“三农”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体育旅游业在其中表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与发展潜能,政策引领、技术支撑、人才培养为“体旅农”融合提供了优良的发展基础与保障。本研究以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探索“体旅农”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适宜发展路径:构建地区高效治理模式、挖掘农村特色民俗文化、培养综合性人才、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速实现烟台市体育旅游业与“三农”工作深度协同推进,通过协同运作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内生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蔡煜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5):185-187+26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自十九大以来,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道路不断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在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发展上的创新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是置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境遇之上自洽的实践逻辑,表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新时代的意蕴下的全新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为“新阶段乡村文化建设向何处去”提供了新答案、为国家安全构建了新向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了新阐释、为中华民族复兴迈出了新步伐、为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新动能。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意蕴有助于正确处理好文化与发展,实现全面现代化,为民族复兴灌注生命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指向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现代性与乡土性的融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以文化人与以人兴文相统一。全面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意义,探究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要统筹规划,更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近年来,黄山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要抓手,结合地域特色和实际,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托管”、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乡村相结合的“四个结合”黄山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径,打造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新田园,实现了“绿美、富美、和美”乡村新画卷。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的有效途径,海门已具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但还存在不足。本文提出构建与海门城市功能相匹配且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相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4个建议:要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统领;要实现“市长农业”“市场农业”2大功能;要实施“融合发展”“绿色生态“”共享发展”3条发展路径;要保障人才、土地、资本、服务4种要素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未来乡村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也是深化“千万工程”,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城郊村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乡村,具有创建未来乡村的独特优势。本文围绕城郊村如何创建未来乡村的基本问题出发,以杭州市萧山区的实际探索为实证对象,总结归纳出城郊型未来乡村建设的基本路径和特色形态,并从空间布局、产业培育、运营创新、环境营造、要素支撑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城乡融合型未来乡村建设提供基本思路,为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研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基础得天独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探索了“制度创新构建政策体系”“产品创新构建供给体系”“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些可行路径,解析了不同路径的核心内涵。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酒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开发酒文旅产品,彰显乡村文化内涵;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打造乡村酒文旅品牌;建设样板工程,优化乡村酒文化旅游路线;构建“三位一体”乡村酒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有效策略,明确了不同策略的具体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基础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提升农村经济。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立足辖区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禀赋,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全域旅游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放大果业优势,积极探索“果业+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文章在分析南郑乡村旅游与现代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统筹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和果业现代园区,实现“两区”一体规划、共同打造、强化保障、融合发展,达到联农带农富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目标。文章既有典型案例、创新措施,又有成效亮点、经验模式,为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群众持续增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项目已成为创新创业的源头和乡村经济增长的引擎。以广西民族大学“智绘新乡村·云享大平台”项目为个案,从高校、大学生、乡村、企业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创业项目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突破路径。结果表明,创业项目能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人才回归提供支持,有利于培植大学生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4.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实施路径,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建设方面的理论中国化的体现和我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方案。现阶段,西藏存在城乡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产业融合不充分等主要问题,阻碍着西藏城乡发展水平和城乡高质量融合,阻挡着西藏人民提高生产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幸福的步伐。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研究人员要把握事实、利用理论、广泛实践,在重新定位“乡”与“城”之间的关系、利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审读西藏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资源创新配置、产业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等途径探讨西藏城乡高水平发展的路径,为西藏提供更多的发展视角、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要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新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等不同维度深入理解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地方农业高校在新农科建设中要树立核心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与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融合、坚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融合、坚持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互相支撑紧密融合、坚持高校专业改革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紧密融合、坚持高校与区域发展紧密融合。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教育改革实践为案例,进一步探讨地方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的具体路径:把立德树人作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根本、扎根东北服务东北突出新农科建设与行业企业协同,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学生阶段成长发展目标、强化专业自评估实现专业动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注重四个教育模块融合、突出学教融合实现学生学习回归与教师教育人回归融合。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乡村资源的高度整合,日渐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让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索的重点问题。为此,从应用效应、聚焦效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互联网在乡村资源整合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互联网+乡村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乡村资源”“互联网+教育资源”“互联网+乡村建设”等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路径,并对具体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技推广》2023,(2):80-87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力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相似文献   

18.
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被正式提出,一经提出它就成为管护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课题,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地方必须合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法宝,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地方农村应该作为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争取建设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所以本文中就将结合理论和实践,探讨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结合科学实证分析为该地方提出未来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给出中肯建议。  相似文献   

19.
唐洁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218-220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也包括农村农民幸福感的提升。因此,需要基于宜居内涵,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探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近年来,江苏省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加强政策扶持,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完善以及生产、生活、生态不协调等,并提出了基于宜居性的江苏省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强化产业振兴、优化公共项目、坚持“产村人文绿”有机融合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加快推进建设生产宜居、生活宜居、协调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贵州省盘州市作为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发源地,“三农”工作重心应在镇村两级基层治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产业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