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初产母猪感染PPV后,可引起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等,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血清学试验证实,VP2蛋白可以诱导产生血凝抑制及中和抗体.本实验室对猪细小病毒PPV-SD1分离株的VP2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利用纯化的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PP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22-1428
为了获得表达猪细小病毒(PPV)VP2蛋白和细胞因子猪白细胞介素-18(IL-18)的重组猪伪狂犬病毒(PRV)。将PPV VP2基因和猪IL-18基因分别插入到PRV转移质粒PG中,得到重组质粒PG18-VP2。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转移质粒PG18-VP2与猪PRV弱毒株DNA共转染猪睾丸(ST)细胞,以EGFP荧光标记,通过5轮蚀斑筛选纯化,成功获得表达PPV VP2蛋白和猪IL-18且带EGFP标记的重组伪狂犬病毒IL18-VP2-rPRV。用重组病毒感染ST细胞,1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通过RT-PCR证实感染细胞中含有PPV VP2和猪IL-18mRNA;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PPV VP2蛋白和猪IL-18。重组病毒经连续20次传代后感染细胞仍能发出绿色荧光,PCR检测表明VP2及IL-18基因在重组病毒中能稳定遗传。为进一步研究表达PPV VP2蛋白和猪IL-18的重组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效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猪细小病毒野毒抗体的NS1-i ELISA和猪群PPV免疫抗体水平的VP2-i ELISA方法,试验采用猪细小病毒NS1和VP2基因主要抗原区纯化后的原核表达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为1∶12 800;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NS1-i ELISA方法与HI试验的符合率为100%;VP2-i ELISA方法与HI试验的符合率为94.7%,且比HI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用这两种方法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和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6种常见猪病病毒的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所建立的NS1-i ELISA和VP2-i ELISA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两种方法可联合应于PPV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猪群免疫疫苗后PPV抗体水平的检测以及猪群PPV的净化。  相似文献   

4.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及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一)病原猪细小病毒(P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48 h、70℃2 h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5.
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呈地方性流行, 给生猪的繁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故防制猪细小病毒病非常重要。PPV VP2蛋白是病毒粒子的主要衣壳蛋白,在体外能自我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并能刺激机体产生抗PPV中和抗体,且可作为抗原转运载体,所以研究VP2对PPV新型疫苗研制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猪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猪细小病毒 (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PPV最早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小 DNA病毒。PPV按照其致病性与组织嗜性大致可以分为 4个类型。研究表明 ,PPV不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而且能够引起多种猪病。PP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 DNA,大小约为 50 0 0 bp,基因组有两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架 ,基因组共编码 3种结构蛋白和两种非结构蛋白 ,即 VP1、VP2、VP3和 NS1、NS2。VP2蛋白是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 ,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NS1蛋白是 PPV基因组本身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 ,对PPV早期和晚期的转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有研究表明 ,NS1蛋白是具有多种功能的锚定蛋白 ,在 PPV体外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已经在猪细小病毒病原学、诊断与防制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7.
取疑似猪细小病毒(PPV)流产胎儿组织病料,处理后接种PK-15传代细胞,2~4 d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荧光抗体试验结果显示,PPV呈现阳性;以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1对特异性引物,从PPV疫苗、流产胎儿病料及感染细胞培养物中PCR扩增出158 bp的DNA条带;扩增产物经EcoRⅠ酶切分析,得到了预期的条带(123 bp和35 bp),从而证实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PCR的最小检出量为300 pg。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9月发生在贵州省某种猪场的疫情确由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正>猪细小病毒(PPV)是一类小DNA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PPV危害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1临床症状猪感染细小病毒后主要表现为生殖系统症状。头胎的妊娠母猪在妊娠期内感染细小病毒可发生  相似文献   

9.
向国华 《动物保健》2014,(10):64-65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及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一)病原 猪细小病毒(P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48h、70℃2h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变,但80℃5min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丧失。  相似文献   

10.
猪细小病毒研究现状及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PV)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征是胎儿和胚胎感染和死亡,表现为死胎、木乃伊胎、流产、死产和初生仔猪死亡等,但母猪通常不表现明显症状.PPV与Ⅱ型圆环病毒协同感染是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猪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品种的引进,PPV感染呈扩大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R技术从猪细小病毒(PPV)SC1株基因组中扩增VP2全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PI-2.EG-FP中,构建转移载体pPI-2.EGFP.VP2。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SA215株DNA与pPI-2.EGFP.VP2DNA共转染Vero细胞,待出现细胞病变后收集病毒液。经空斑纯化,并同时采用检测PPV VP2基因的PCR方法筛选获得重组病毒PRV SA215/VP2株。以兔抗VP2的多克隆抗体建立的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到Vero细胞发出的特异性荧光,表明PPV VP2成功插入到PRV SA215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进一步电镜观察表明,感染PRV SA215/VP2的Vero细胞中可同时观察到PRV与PPV 2种类病毒样颗粒。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利用PRV载体表达PPV VP2蛋白病毒样颗粒,为进一步研制PPV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细小病毒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通常感染初产母猪后会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病状。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流行,中国PPV的感染也很广泛,因此本研究针对VP2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引物,旨在建立一种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PPV的LAM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种自主型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产畸形胎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头胎怀孕母猪感染PPV之后可引起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PPV、猪圆环病毒(P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一直是猪病研究的热点,最近研究发现PPV在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PPV)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胎儿和胚胎的感染和死亡,而母体通常并不表现临床症状。血清学阴性母猪主要在妊娠的前半期经口鼻感染病毒,从而导致发病。母猪妊娠期的前半期感染PPV可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分别表现为胎儿被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在妊娠中期感染PPV,病毒可穿过胎盘,但胎儿在子宫内生存完好,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影响。经检查得知在世界各地的猪群  相似文献   

15.
猪细小病毒病(PPI)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以胚胎和胎儿感染及死亡,而母猪本身不表现症状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1病原P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分为实心和空心2种,都具有血凝活性,但后者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及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猪细小病毒病(PPV)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病,主要表现为胎儿和胚胎的感染和死亡,而母猪通常并不表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表现为初产母猪流产、死胎等,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最近的研究表明,细小病毒和其它病原,特别是圆环病毒Ⅱ型混合感染,可加重圆环病毒Ⅱ型感染所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所以猪场要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01-2106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均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疾病。本试验以PRV基因工程弱毒株rPRVSMX为载体,构建了表达PPV流行毒株VP2基因的重组PRV(rPRVSMX-VP2)。Western blot和IFA试验均证明了重组病毒在细胞中成功表达了VP2蛋白。动物试验结果证明重组病毒可以诱导猪体产生特异性的PPV抗体,首免后40 d血凝抑制抗体(HI)为1∶192±73.9,虽然低于PPV商品化灭活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HI抗体,但此时免疫系统被认为是激活的水平;重组病毒诱导产生的PRV抗体与载体毒株rPRVSMX诱导产生的抗体相当。由此可见该重组毒株经过优化后,可以作为二联疫苗的候选毒株防控猪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纯化的猪细小病毒VP2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猪细小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VP2-ELISA。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300 ng/孔,4℃过夜,待检测血清1:50稀释。与猪细小病毒病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日本脑炎和猪圆环病毒病等5种疾病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间、批内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用该方法与Ceditest PPV猪细小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102份血清进行平行检测和比较,间接VP2-ELISA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81.1%,符合率为89.2%。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血清抗体间接VP2-ELIS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重复性好,可用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血清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