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媛 《现代农业》2011,(5):122-124
文章从上海浦东新区对失地农民给予"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安置政策探索历程入手,分析此"征地保障"安置政策的可持续优越性和折射出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试图探索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存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115-118
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重要性,发现失地农民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补偿费用低、社会保障缺位和文化素质低,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所有社会成员享有的生存和发展保障。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目前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让失地农民陷入生活、就业和养老问题等困境中,进行社会保障安置,是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山市6 个区镇的调研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意愿的因素。 结果显示,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意愿的因素包括受访者是否有外出打工经商经历、受访者月平均收入、家庭非农 就业率、家庭收入在本村水平、家庭是否有出租收入。建议政府在制定就业安置政策时应该做到按具体状况划分就 业安置对象类型,以市场手段调节就业安置供需情况,用整合优化思维组合就业安置岗位资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攀升,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我国在对失地农民征地安置过程中存在着分配不规范、安置补偿费标准低、就业难和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对此提出:分配规范化与补偿合理化、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目前云南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也有其自身原因。因此,安置失地农民再就业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不容忽然的现实问题。当前,就业安置机制落后、财政制度不健全、集体安置体系不健全等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失地农民的高质量再就业。因此,必须采取建立良好的安置机制、不断健全保障体制、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形成有序的政策循环、加强集体安置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路径来解决和推动失地农民的高质量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7):78-81
我国失地农民属于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单一、资金匮乏的一类群体,而地方政府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关注不够,使得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成为影响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难题,也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与困境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失地农民的不利处境。  相似文献   

9.
肖轶 《甘肃农业》2005,(12):78-78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在征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不合理的现状, 分析了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状况,并设计出分别适合东西部不同经济条件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以及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意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征地补偿标准低、就业安置力度小、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原因,致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出现问题。为此,从提高征地补偿费、加强就业安置、建立养老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入村调查和入户调查的方法,对杨凌区5个乡镇26个自然村和149户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杨凌失地农民高达54.5%,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66.7%和97.4%。通过对杨凌失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就业、生活保障、征地补偿等现状调查以及失地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失地农民收入,促进就业安置,改善生活保障和完善征地补偿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郊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一是收入少、支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二是再就业渠道窄,创业能力不足;三是就业保障不完善。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有所好转,然而细究地方农业院校实际就业情况,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态势,农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就业趋势亦可持续向好发展。这就要求地方农业院校在寻求政策支持的同时,切实摆正人才培养主体位置,积极探索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设法引导学生服务"三农",使人才培养真正惠及"三农"。  相似文献   

14.
何玲玲  陆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94-15997,16000
在对柳州市河东村随机抽取的40户失地农民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柳州市城中区河东村征地情况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城市拆迁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失地农民的迫切需要:村民失地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拆迁安置标准偏低,难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生活来源发生改变,但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失地农民的迫切需要是更多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针对目前状况,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分别是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和培训的机会,千方百计为失地农民广辟就业渠道,构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缓解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铭  张建设  胡孝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08-4110
就缓解农民就业问题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各种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征占农业用地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迅速形成和扩大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不得不转移到城市就业,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农转工的过程中,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出现了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向,并在城市中形成了“城中村”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在分析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职业搜寻一匹配理论构建了一个小模型来分析探讨失地农民在农村失去土地和农转工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并指出了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失地农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和分析了失地农民再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农民就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垒  戚欣然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66-367,374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不得不转移到城市就业,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农转工的过程中,出现了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向。以南京市完全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失地农民边缘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从失地农民安置模式入手提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北、江西两省12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对失地农户的生计风险认知状况进行了统计,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失地农户生计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失地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分别是大病风险、就业风险、口粮风险、养老风险、市场风险和教育风险,各类生计资本的状况对失地农户生计风险认知具有极其复杂的影响。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以帮助农户提高其自身生计资本的利用水平,有效的增强失地农户抵御各种生计风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兰玲艳  阳利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71-12372,12377
以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3个典型村230户失地农户为调查对象,对失地农民收支情况、生存现状及其对征地的满意度等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后农民的家庭开支普遍增加,只有约1/4的农户家庭收入有所增加,因此,失地后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虽然71.70%的农户认为总体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43.48%的家庭表示失地后心理还不适应;72.28%的农户对土地征收工作不满意,主要原因有补偿标准低、生活无保障、就业难等问题。对此,从政府和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