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旨在为粉花桔梗种子萌发提供技术支撑,为桔梗新品系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以粉花桔梗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4 个PEG-6000 溶液处理[5% PEG-6000(H1)、10% PEG-6000(H2)、15% PEG-6000(H3)和蒸馏水对照(CK)]和3 个温度处理[15℃(T1)、20℃(T2)、25℃(T3)],进行光照培养(12 h 光/12 h 暗),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程度(PEG浓度)与温度变化对粉花桔梗种子萌发的时间、发芽率以及发芽势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的降低;同时低温不利于桔梗种子萌发,当温度低于15℃或干旱程度程度大于15% PEG时,种子萌发起始时间延迟,发芽率开始降低。在干旱胁迫程度小于5% PEG的条件下,温度在20℃、25℃时的条件下桔梗种子能够良好萌发。  相似文献   

2.
对51个晚粳稻成品种子抽检样品的检测表明,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种子批之间,成品种子的秕粒比例是有差异的,以年度间差异为较大。正常年景成品种子的秕粒比例为5%左右。晚粳稻秕粒种子的发芽率普遍明显低于正常粒发芽率,且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种子批之间成品种子的秕粒发芽率有显著差异。成品种子发芽率与秕粒比例存在显著以上的负相关。再次精选加工实践和公式推算都证明,降低发芽率不达标成品种子批的秕粒比例,能显著提高其发芽率,从而使其成为合格种子而能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农艺性状或抗逆性优良的转基因水稻材料,克隆了粳稻品种中花11(ZH11)的通用转录因子TATA框结合蛋白TBP(TATA binding protein)基因,通过随机诱变PCR的方法,获得104个突变子;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这些突变的TBP基因分别转化到中花11中,获得了水稻TBP基因不同突变的转基因水稻。将其移入大田,收获种子并在T1、T2代进行农艺性状的考察,对产量性状改善的转基因材料进行百草枯、甘露醇、氯化钠的胁迫处理,观察并记录表型变化。最终获得了1个具有较高产量同时具有一定非生物逆境抗性的突变体材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对凤丹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种子的特性观测并进行了种子分级试验;采用不同浸种温度、不同浸种时间、沙藏层积、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凤丹牡丹种子,筛选出能够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利用凤丹种子的比重不同,采取水浸法进行种子分级,能有效区分种子优劣,且Ⅱ级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到99%;赤霉素(GA3)处理能大幅提高播种出苗率,GA3促进种子萌发的的最佳浓度为150 mg/L,种子萌发率达到99%。种子的品质与质量相关性不大,与吸水率呈反比;凤丹牡丹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生理后熟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花株木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酸蚀时间、不同GA3浸种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温度对种子发芽影响较明显,在5℃低温处理下时长100 d发芽率最好,达72%.[结论]低温处理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多花株木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不同菠菜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繁殖地区、不同年份繁殖的种子进行发芽研究指出:不同菠菜品种种子的休眠深度是不同的,宁夏园叶、联合1号休眠较深;而联合11号几乎无休眠期。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的种子,以嫩籽发芽势高,但发芽率差异不大。不同地区繁殖的种子,以品种而定,联合1号在上海繁殖的种子其发芽势、出苗速度远比宁夏繁殖的要高、要快,而联合11号品种则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在上海常规贮藏,第二年发芽率有极大差异,联合1号品种通过贮藏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而2号品种贮藏一年后基本丧失发芽率。不同菠菜品种,对处理的敏感性各异,种子加温(60℃)处理,或用0.1%KNO_3,浸种,能有效地打破联合1号种子的休眠而提高发芽率,但对联合11号无显著效果。低温(10~15℃)有利于菠菜种子的发芽,而在高温下发芽均很差。  相似文献   

7.
以优质高产的油菜品种1244W6为材料,采用浸花蕾方法,将含有激活标记和Basta筛选标记质粒pSKI015的农杆菌进行转化,成功构建了油菜激活标记突变体库.通过Basta筛选,结果共获得约30 000个转基因株系(T1代).将部分转基因株系种子(T2代)培养在不含任何激素、或含有不同浓度植物激素的营养液中,结果筛选出激素反应突变体63个,长下胚轴和短下胚轴突变体分别为15和13个.采用TAIL-PCR技术,克隆了W1016激素反应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基因组旁邻序列.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激素,GA_3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索破除沙米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区域、不同年份沙米种子萌发对GA_3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沙米种子在GA_3作用下,沙坡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高达100%,民勤种子的发芽率最低,最高仅为44%;在各处理中,GA_3最佳浓度梯度为1.5-2.0g·mL~(-1),在此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高达100%;2)不同年份的沙米种子在GA_3作用下其发芽率、发芽势表现为2006年2005年2004年1997年,表明种子寿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3)在不同浓度GA_3处理下,不同区域或不同年份间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p0.05)。表明GA_3可以破除沙米种子的休眠,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处理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储藏条件、打破休眠方法对多花黄精种子发芽的影响,筛选多花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以野生多花黄精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将多花黄精种子在不同环境下贮藏,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打破其种子休眠。结果表明:低温沙藏和常温沙藏的发芽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高于常温干燥贮藏。不同物理、化学处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差异。以低温沙藏条件下用50mg·L-1 GA3浸种3h的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3.33%。  相似文献   

10.
尝试利用鸟枪反义基因沉默策略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利用水稻反义cDNA文库转化粳稻品种中花11,获得了来源于105块潮霉素(Hm)抗性愈伤组织的1486个转化植株.随机选择来源于11个独立转化系的335个T0植株进行Hm离体叶片筛选,结果表明所有植株均呈抗性,并且与PER检测结果相吻合,说明T0植株中不存在假转化体.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T0植株大部分为单位点整合.T0及T1代转化植株均呈现了一些形态变异,如矮化、无分蘖或多分蘖、结实率降低、粒型或穗型改变、小穗结构改变等.利用Hm离体叶片筛选法对部分T1群体进行筛选,得到了1个变异性状与Hm抗性共分离的突变体,该突变体的变异表型为结实率比非转化对照下降约50%,每穗颖花总数比对照减少约40%,二者的总效应导致突变体单穗产量比对照约下降70%.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种子室温贮藏最适含水量及其热稳定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使用在不同气候区室温保存8年的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测定水稻室温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以及在贮藏过程中种子中的热稳定蛋白的变化。【方法】通过发芽试验和热稳定蛋白的测定,比较贮藏8年后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热稳定蛋白的变化。【结果】在北京地区贮藏种子,籼稻桂早2号(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Kato)最适种子含水量为5.5%~6.0%,而粳稻幸实(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Kato)为6.5%~7.0%。在南昌地区,籼稻最适种子含水量为4.5%左右,而粳稻为5.5%~6.0%。耐超干的籼稻品种桂早2号种子中有一条分子量为39.4 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而不耐超干的粳稻品种幸实却没有这条带。当桂早2号种子发芽率为零时,该特异性热稳定蛋白条带消失。在分子量为41.6 kD处,桂早2号和幸实品种间的热稳定蛋白电泳图谱也存在差异。当幸实种子发芽率降至零时,该热稳定蛋白条带消失。【结论】在同一地区室温贮藏条件下,其最适含水量水平粳稻幸实高于籼稻桂早2号。而对于在不同气候地区贮藏,其最适含水量水平随该地区年平均温度和大于0℃积温升高而降低。发现的两类热稳定蛋白可能与水稻种子耐脱水性及其种子活力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库存野生稻种质资源发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初贤  望飞勇  温东强  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64-12666,12676
[目的]为种质库贮藏野生稻种子及其他作物种子发芽力监测、方法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种质库中贮藏21~28年的2177份野生稻资源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监测,分析不同类型的野生稻种子贮藏后发芽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中期库贮藏24~28年后的野生稻种子发芽率下降差异极明显,贮藏28年的药用野生稻种子平均发芽率从50.56%下降至11.34%;在长期库贮藏21~27年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外国野生稻各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下降差异不显著,同一类型不同编号的野生稻种子同时入库贮藏后种子发芽率变化有差异。[结论]野生稻种质资源在长期库中贮藏比在中期库贮藏效果好,寿命长,能安全保存24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在早夏季制繁种收获时正值全年最高温度期,晴天中间水泥地晒种,造成种子损伤,使 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降低,同时晴天收割后闷种又使种子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加速老化,破坏了 细胞膜的完整性,脱氢酶活性降低,导致种子的发芽力下降,发芽指数降低。而阴天午间水泥地晒种和闷 种的影响则较小,早夏季制繁种种子收获进仓后比夏季制繁种要多经过一段时间的炎热夏季,在常温库 条件下,受高温的影响更大,从而加速活力的下降,低温库有利于早夏季制繁种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保 持。早夏季制繁种种子的裂颖率、柱头夹持率高于夏季制繁种种子,降低了种被的保护作用,其发芽力、 发芽指数、细胞膜的完整性均较差,早夏季制繁种的种子千粒重低于夏季制繁种的种子,千粒重低的种 子活力也低。  相似文献   

14.
用干燥器密闭贮藏历年稻种资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籼、粳、糯稻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年度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籼稻〉糯稻〉粳稻。探明与种皮颜色、蛋白质含量高低无明显相关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籼稻可保存20年,粳稻9年,糯稻10年以上。影响稻种活力的因素除与本身遗传因子、种子成熟度外,和种子含水量、温度、贮藏方式有密切关系,科学发芽提高贮藏稻种的发芽力。  相似文献   

15.
筛选水稻贮藏蛋白突变体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种子及其贮藏蛋白特性 ,结合普通实验室条件 ,对分离水稻种子全蛋白及其各蛋白组分的方法进行改进 ,建立了筛选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突变体的新方法。讨论了抽提水稻种子全蛋白时试剂加入的最佳方式以及各蛋白组分分级分离时的最佳条件。新方法简便易行 ,快速高效 ,重复性好。将该法用于种子资源库筛选 ,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转CBF1基因提高水稻抗寒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转录调控因子CBF1导入北方粳稻沈6014和松粳3号中,经过多轮抗性筛选,获得了抗除草剂草丁膦的材料。PCR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后代种子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上比对照具有更高的发芽率;4℃低温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的抗寒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7.
探讨水稻果胶甲基转移酶OsTSD2基因的功能,尤其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并鉴定了OsTSD2基因突变的3个突变体tsd2a、tsd2b和tsd2c。表型观察显示:突变体水稻结实率下降、种子粒长变短、粒宽变窄、千粒重下降;突变体的颖壳颜色变暗,颖壳的破裂程度加重并出现新的背部破裂;荧光免疫标记试验研究发现,突变体种子萌发率下降可能是由于突变体种子盾片中的甲基化果胶含量低所致。结果表明,OsTSD2基因的下调导致水稻的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研究磁化强度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NaCl胁迫溶液浸种并喷洒水稻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经0.05T的磁化强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水稻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溶液经不同磁化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表现为酶带增多,酶带加粗;对酯酶同工酶影响不太明显。结论: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磁化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10份山栏稻(Oryza sativa L.)的种子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山栏稻种子代谢数据库的建立,并对不同类型的山栏稻种子及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山栏稻营养品质的改良提供优良亲本和丰富水稻育种的种质资源。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包含1 058个代谢信号的山栏稻种子代谢数据库,其中,氨基酸、脂质、维生素和类黄酮等已知物质645个。与普通水稻种子代谢谱的比较分析表明,山栏稻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的相对含量高于普通水稻;甘油磷脂和黄酮类物质低于普通水稻。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山栏稻与普通水稻种子中代谢物的积累模式存在差异,其中,脯氨酸、亚麻酸乙酯、泛酸和吡哆醇的积累模式在山栏稻和普通水稻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浸种型晚稻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连续 1 8个月的贮藏过程中水分和发芽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贮藏过程中包衣种子和未包衣种子的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种子包衣后发芽率下降速度比未包衣种子慢 ,有利于种子寿命的延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衣种子贮藏前必须晒干或烘干 ,包衣后不经晒干直接贮藏 ,其发芽率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将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