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市是四川蔬菜重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为探索成都市不同蔬菜地的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该研究以成都市彭州市、都江堰市、温江区、郫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及四川天府新区蔬菜地及其种植蔬菜味对象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估。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土壤基础养分差异较大,但总体处于适量及以上水平。(2)不同地区的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均处于安全程度,属于清洁水平。(3)不同地区的蔬菜地的蔬菜重金属污染均处于安全程度,属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2.
贵州安顺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贵州安顺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蔬菜地、水田和林果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安顺区土壤pH值偏小,整体上呈酸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水田蔬菜地林果地,而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磷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均表现为水田蔬菜地林果地,并且土壤有效养分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效养分空间变异系数高于土壤全量养分;土壤养分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量养分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P0.01),且土壤全量养分与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是农作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养分含量多寡直接影响着蔬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2010年进行了露地蔬菜地土壤养分调查,初步摸清了露地蔬菜地土壤养分状况,为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洪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受农作物的生产量、施肥(投入)、耕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本文通过对于洪区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来探索土壤养分与施肥的关系。于洪区土壤养分状况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有机质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丰富水平,有效磷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中等。土壤总体中性偏酸,玉米、蔬菜土壤有酸化趋势,特别是蔬菜土壤酸化明显。蔬菜土壤养分状况明显优于水稻争玉米土壤。水稻土壤的有机质争碱解氮水平优于玉米土壤。土壤的有效磷和速效钾水平与施肥水平成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MapInfo的新疆乌鲁木齐市郊蔬菜主产区土壤养分等值线图的制作方法,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法对有限的采样点插值后,应用MapInfo创建专题地图功能,生成土壤主要养分的等值线图,并与生产实际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可很好地对未采样地区的土壤养分进行预测,对蔬菜生产中合理施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西双版纳地区蔬菜主要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为蔬菜地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1随种植水稻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年平缓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逐年平缓增加趋势,土壤有效养分逐年平衡;2随种植蔬菜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而且种植蔬菜年限越长,下降趋势越显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上升趋势,而且种植年限越长,平均每年增加量越大;3种植蔬菜的土壤,在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土壤有效磷平均每年增加率最大,速效钾次之,碱解氮最小,导致土壤有效养分失衡。【结论】种植蔬菜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酸性逐年增强,土壤中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逐年增加,且养分失衡。  相似文献   

7.
采样密度的高低会影响土壤养分特征值的插值结果,从而影响到测土配方施肥的可靠性。通过对仪征市沿江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两种不同地貌类型区内两个村的不同采样密度下5种养分因子(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有效锌)的空间插值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用标准均方根误差检验了不同采样密度下的插值精度。结果表明,同一养分在相近的采样密度下,沿江平原地区的插值精度要明显高于丘陵地区;同一地区相同养分因子随着采样密度的增大,插值精度也随之提高;沿江平原地区采样密度在12个/100hm2时,就可基本满足对上述5种养分因子评价的要求;而丘陵地区除有机质外,其余4个养分因子在采样密度为42个/100hm2时,才能满足养分评价的要求,如需检测有机质含量还需要进一步增大采样密度。  相似文献   

8.
蔬菜保护地连作土壤肥力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文利  马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87-4988
为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采集了蔬菜保护地土壤及其邻近的露地土壤、露地菜园土壤及耕地土壤,共计60个样品,分别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保护地生产年限的增加,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发生极大变化,研究其变化对哈尔滨市保护地番茄生产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经研究,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含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保护地不同层次剖面土壤养分变化较老保护地显著,老保护地土壤养分在不同剖面层次之间变化则趋于平缓,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向着适于蔬菜生长发育方向发展。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使番茄的产量增加13.8%。  相似文献   

10.
长期过量施肥可导致蔬菜地土壤养分大量累积、养分利用效率下降和环境污染风险增加。以浙北平原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菜地土壤氮和磷的积累及其淋失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地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 P)和NO3-N呈明显的积累;蔬菜种植年限为2、2~5、6~10、11~20、20~30和30a的表土全P平均分别为0.66、0.75、1.07、1.49、2.40和2.12g·kg-1,有效P平均分别为13.2、37.8、42.2、70.2、137.9和101.7mg·kg-1,NO3-N平均分别为9.15、13.58、50.18、46.48、73.28和74.20mg·kg-1,同时土壤N和P垂直下移渐趋明显。土壤水溶性磷含量随土壤有效磷(OlsenP)积累的变化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点,相对应的土壤OlsenP临界值约为60mg·kg-1。随着种植年限增长,蔬菜地地表径流中氮和磷浓度呈明显增加,利用年限为20~30a的蔬菜地径流中可溶性P和NO3-N浓度分别约为利用年限2a蔬菜地的13.12和9.48倍。研究认为,长期超量施肥已导致这一地区蔬菜地土壤养分的过度积累,在蔬菜生产中应重视和提倡平衡施肥,控制土壤氮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正同一作物或者同一科作物在同一块地上进行连续种植,会造成病害加重、土壤状况恶化、产量及品质下降。蔬菜作物也不例外,通过科学轮作,利于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抑制病虫害、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蔬菜轮作也是培肥的重要环节,轮作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同蔬菜轮作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1.1充分利用土壤中的不同种类养分。不同的蔬菜生长需要不同的肥料,对土壤中不同养分的吸收能力和数量也  相似文献   

12.
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是衡量土壤钾素养分供应能力的现实指标,它标志着目前乃至近期内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钾的数量。近年来,对同一时间不同土壤类型速效钾差异的研究较多,而对江苏沿江地区不同时期土壤速效钾变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不同时段的对比,研究江苏沿江地区土壤速效钾在一定的土地利用和田间管理措施下,不同土壤类型土壤速效钾动态变化规律,为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蒋云舞  王建新  鲁耀  杨景华  周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63-2066,2217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不同典型作物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正确识别和评估农田土壤肥力质量,为当地精准施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田间土壤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不同种植模式以蔬菜-休闲和蔬菜-蔬菜轮作模式土壤肥力最高,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或接近极丰富水平,然后依次是水稻-蔬菜、水稻-休闲、水稻-春玉米,玉米-休闲种植模式土壤肥力最低。不同土壤类型以石灰性土肥力最高,土壤主要养分基本上达到极丰富水平或丰富水平,然后依次是新积土、黄壤和水稻土,红壤肥力最低。不同土壤质地,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肥力大小相当,重壤土肥力相对较低。同时,研究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有效硼含量在临界值以下,其他主要养分指标基本上达丰富或极丰富水平。[结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下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确定最佳施肥量时,既要考虑土壤自身养分含量现状,又要充分考虑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宝红  鲁耀  杨文柱  段宗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10-16313,16326
[目的]了解不同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连作地耕层土壤肥力、盐碱化、土壤CO2含量及蔬菜产量、产值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在云南通海县九街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蔬菜连作种植造成了耕层土壤养分耗竭,地力衰退,土壤盐碱化;从连续3季蔬菜种植管理养分来说,有机物质增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机物质增施总体上促进耕层土壤pH值降低,从而有利于蔬菜连作土壤酸碱性改良,但耕层土壤Na+含量反而增加;动物粪肥增施有利于土壤CO2含量提高,从而促进土壤呼吸。不同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烟杆〉家禽、家畜粪便〉废弃蔬菜叶〉稻草,其中稻草对蔬菜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有机物质增施总体上有利于蔬菜产量、产值提高;对连续3季蔬菜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第3季蔬菜〉第2季蔬菜〉当季蔬菜。[结论]通过有机物质增施来培肥和改良土壤效果在短时间内不明显,尤其是稻草施用对当季蔬菜的生长反而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在蔬菜种植中应谨慎使用,从养分长期管理角度来说,有机物质增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改善蔬菜连作土壤生态环境,促进蔬菜健康生长,提高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15.
<正>菜地合理轮换种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有机质,而且能调理土壤中养分平衡,有效抑制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减轻或消灭病虫的效果。1.合理轮换种植蔬菜,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不同蔬菜对养分的吸收不同,把需氮较多的,需磷较多的和需钾较多的蔬菜轮作,或把深根性蔬菜同浅根性蔬菜轮作,就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各层次的养分。  相似文献   

16.
蔬菜地土壤障碍原因及矫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盲目施肥、蔬菜地特殊的土壤肥水运动,以及作物对养分的选择性吸收,造成蔬菜地土壤障碍,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及品质。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推广蔬菜地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轮作等技术措施,能有效矫治蔬菜地土壤障碍,提高蔬菜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7.
设施蔬菜栽培一般肥料施用量较大,再加之独特的设施栽培环境等原因,导致土壤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土壤盐分过高、养分大量富积、土壤养分失调、连作障碍土传病虫害发生、土壤酸化等不良现象。随着蔬菜生产的日益发展,连年种植,土壤连作障碍逐渐显露出来,为更好地促进蔬菜生产,介绍了设施蔬菜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异常降水事件引起的暴雨积水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选择17块蔬菜地,采集分析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前后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调查因台风暴雨引起的地表积水对农田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引起的强暴雨积水可明显改变土壤性状,土壤有机质呈轻微的下降(下降1.85%),土壤pH有所提高(提高0.11个单位);积水后多数土壤盐分、NO3-N和有效磷迅速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8.84%、70.41%和13.49%,但土壤NH4-N的变化相对较小。积水后多数蔬菜地土壤有效态钙、镁、硅和硫及有效态铜、锌、硼呈现下降。台风引起的强暴雨积水导致的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化值与蔬菜地积水前养分水平呈正相关;积水后砂土养分的变化值和变化幅度均高于壤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济阳县蔬菜大棚连续两年,共计645个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大棚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性氮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我们分析了大棚土壤养分偏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采样密度对土壤养分空间插值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江苏省仪征市沿江平原和丘陵地区两种不同地貌类型区内的两个村不同采样密度下5种养分因子(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有效锌)的空间插值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用标准均方根误差检验不同密度下的插值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养分在相近的采样密度下,沿江平原的插值精度要明显高于丘陵地区;同一地区相同养分因子随着采样密度的增大,插值精度也随之提高;沿江平原区采样密度在0.12个/hm2时就基本可以满足对上述5种养分因子评价的要求;而在丘陵地区,除有机质外,其余4个养分因子在采样密度为0.42个/hm2时才能满足养分因子评价的要求,有机质还需要进一步增大采样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