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7,(3):149-151
人工鱼礁投放在海域中,不仅可以诱集鱼类前来所饵、产卵,也可为鱼类提供避敌、栖息和繁育场所。人工鱼礁建设既是保护、增殖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修复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一项基础工程,还能带动滨海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将有关人工鱼礁的发展历史、分类、功能、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方便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与集鱼效果   总被引:51,自引:9,他引:51  
人工鱼礁是用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建设渔场和增养殖场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到海中后,使周围海域的流、光、音、底质等非生物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引起生物环境的变化,使水生生物量增大,从而形成良好的渔场或增养殖场,焦鱼效果也非常明显。本文作者综述了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和焦鱼效果,并分析了今后人工鱼礁研究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人工鱼礁在海洋生态环境改造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鱼礁周围复杂的流场效应进行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然而对于不同开口比的人工鱼礁对流场效应影响的系统评价并未提出。针对一组不同开口比的人工鱼礁进行数值模拟,提出关于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影响的评价体系,并对不同开口比的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认为开口单体人工鱼礁优于不开口的实心鱼礁,但开口不应过大,在单孔鱼礁情形下,开口比为0.04时流场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4.
美国渔业可分为商业渔业和游钓渔业两大类。游钓渔业因人工鱼礁的普遍建设而迅速发展。 美国人工鱼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进入发展阶段,则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实践证明,人工鱼礁能起到改造海洋环境,诱集鱼类和增殖资源的作用。因此,钓鱼爱好者常以鱼礁区为活动范围,而形成了游钓渔业。  相似文献   

5.
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建设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并以广东省汕头市人工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情况为例,分析建礁前后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增加了25.63倍;礁区海域各类资源种类均比投礁前丰富,总种数由投礁前的23种增加至41种,比投礁前增加了0.78倍;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集鱼效果明显提高、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增殖效果.并对我国工人鱼礁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工鱼礁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环境的进一步衰退和恶化,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改善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海洋牧场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而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与美日等国家相比相对落后,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礁体在水中受力是复杂多样的,其受力状况和流场效应与周围环境及自身性能密切相关.对人工鱼礁水动力学的研究目前还无比较成熟的结论,通过对人工鱼礁动力学研究的概述,旨在希望人们对人工鱼礁水动力学性能有全面的认识,为我国继续深入研究人工鱼礁设计及构造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中涉及的TR人工鱼礁(TRUSS REEF)是日本一公司开发主要用于诱集鱼类,后来我国引进用于鲍参养殖。为了验证TR人工鱼礁用于鲍参养殖的合理性,在以往人工鱼礁建设的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对TR人工鱼礁的结构、选址、影响因子等进行了分析,提出管理和维护建议,旨在实现TR人工鱼礁的投放、管理和特殊水产品养殖,并为TR人工鱼礁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对人工鱼礁流场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选取单体人工鱼礁模拟近岸海域的鱼礁流场,对其附近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人工鱼礁开口比和迎流面形状对流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开口比是鱼礁流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口比越小,水流受鱼礁阻隔程度越大,礁前上升流流速越大,背涡流紊流区域越明显,背涡流区域就越长;鱼礁迎流面形状对流场效应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9.
不同材料人工鱼礁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天然材料、废弃物材料、建筑材料、综合型材料等多种人工鱼礁材料的不同应用效果,指出不同材料人工鱼礁的应用效果差异显著,同时展望了人工鱼礁应用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提供必要和安全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生物资源和修复栖息地的目的。在鱼礁建设阶段和完成的评估工作中,传统方法难以对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形成宏观监测。本研究利用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差分GPS信标机空间定位和GIS软件数字化相结合的声学方法,开展了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声学调查,解决了常规方法无法在水下对人工鱼礁进行监测的难题,首次在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海域获得了人工鱼礁的空间分布细节信息。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分布比较密集,保存现状较好,大多数礁体呈现竖置状态,位于海床表面以上;全部位于海洋牧场既定范围之内,未发生迁移;人工鱼礁对牡蛎的增殖效果非常明显,验证了人工鱼礁建设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侧扫声呐和多波束测深等综合声学技术解决了在浅滩淤泥质海域水体能见度低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人工鱼礁精准监测等难题,是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方法的补充与完善。研究成果可有效应用于渤海湾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的诱集效果,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启东市海域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3种海洋鱼类幼鱼在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模型(箱体礁、三角形礁和框架礁)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诱集效果,对大黄鱼幼鱼无明显的诱集效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幼鱼的诱集效果高于中国花鲈幼鱼;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的诱集效果顺序均为M1(箱体礁)M2(三角形礁)M3(框架礁)。研究表明,人工鱼礁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鱼类的生理本能区别共同影响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幼鱼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6,(18):107-110
本文介绍了透水型生态混凝土制备人工鱼礁高孔隙率、高抗氯离子侵蚀、抗硫酸盐侵蚀性等耐久性优点,以及关键技术和制作方法;详细叙述了玄武岩纤维复合筋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性能特点,以及替代钢筋制作人工鱼礁,避免钢筋的锈蚀问题,大大提高人工鱼礁的结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变动及群落扰动情况,于2003、2004、2005和2007年采用底拖网对人工鱼礁区及邻近对照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区调查共鉴定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96种,其中鱼类和节肢类是人工鱼礁区游泳生物的主要种类,分别占55.21%和35.42%,而软体类与棘皮类则分别占7.29%和2.08%。鱼礁区的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除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外,年平均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区,鱼礁增殖效果明显。此外,通过ABC曲线分析发现:除投礁后第4年的鱼礁区春季和秋季外,投礁前和投礁后第1年、第2年的鱼礁区以及对照区各季节的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都处于一个扰动状态。  相似文献   

14.
人工鱼礁是根据一些鱼类的趋性(如趋光、趋流、趋荫影、喜与海底固体物接触称为趋触性等),在鱼类洄游通过的水域设置的人造礁,用于吸引鱼类栖息、增殖和成长,形成鱼类相对集中而稳定的捕捞作业场所。这就是所谓的渔获型鱼礁,是主要的;此外还有保护型鱼礁、培育型鱼礁、诱导型鱼礁,以及专用于诱集中上层鱼类的浮鱼礁。广义的人工鱼礁,也包括设置在浅海供增殖鲍鱼、龙虾、海参或大型海藻等的各种人造礁。  相似文献   

15.
由于测深侧扫声呐系统(C3D)和双频声学识别声呐(DIDSON)在浑浊的水体中具有极高的图像分辨率,近年已被广泛应用于渔业生产中.本文针对人工鱼礁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验收阶段的水下声呐探测进行了相关研究,解决了投放区水下地形探测和人工鱼礁水下调查及稳定性探测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高分辨率水下声呐数据为人工鱼礁的设计、投放、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支持,提高了鱼礁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2014年、2015年夏季大长山近岸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环境进行监测调查,分析了该区域内海水营养盐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近岸人工鱼礁区海水营养元素氮、磷相比对照区更加丰富,水中COD含量也更高,磷元素为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人工鱼礁的建设对海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浮绳式网箱人工浮鱼礁的设计优势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求妹  马家志  安玉  倪天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94-8195,8217
对浮绳式网箱人工浮鱼礁功能性、稳定性、兼容性等的设计优势以及浮绳式网箱人工浮鱼礁的设计、监测评价、布局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獐子岛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于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2010—2012年夏季的Ecopath模型,分析了3个时期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结构和功能变化,模型由23个功能组构成,基本覆盖了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全过程。结果表明:2010—2012年夏季獐子岛海域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生物营养级升高;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猎物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123升至0.139,捕食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112升至0.165,许氏平鲉的捕食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063升至0.185,大泷六线鱼的捕食重叠度平均值从0.062升至0.132;该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由2010年夏季的11.1%升至2012年夏季的14.4%;3个时期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循环指数(FCI)值均大于0.1,再循环率较高,系统净生产力(NSP)值较高,杂食指数(SOI)从0.136升至0.172,联结指数(CI)从0.203升至0.224,平均能流路径(MPL)从2.555升至3.486。研究表明,獐子岛人工鱼礁区海域生态系统处于尚未稳定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1,(12):9-10
天津滨海新区2011年在附近海域陆续投放1100个人工鱼礁,建成一个0.22平方公里的“海底牧场”,借以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礁体中间都有多边形孔洞,营造出小型海洋人工生态系统,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的场所。10年内,天津市将在近海水域建设大港礁区、塘沽礁区和汉沽礁区3处人工鱼礁群,总面积13.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0.
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高抗折超硫酸盐水泥、碱激发水泥等4种水泥,研究不同水泥种类、不同水胶比对人工鱼礁生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生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人工鱼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有所增强,生态性能减弱;水胶比相同时,与其他3种水泥相比,高抗折超硫酸盐水泥制备的人工鱼礁生态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