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吡虫啉两种不同剂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探寻其最佳使用剂量,选择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4种不同剂量,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种不同剂量供试。结果表明,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300m L/100kg种子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达到99.3%,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有效含量)防效在96%以上,该2种剂量可作为推荐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2.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种不同杀菌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研究杀菌剂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棉花出苗率和发芽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杀菌剂比单剂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的效果好。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到90.3%,极显著高于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治效果较好,2年结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低,2012—2013年2年平均防效为66.1%。发芽率和出苗率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不显著;在一定条件下,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后能够极显著提高棉花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粗缩病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和喷雾防治对玉米粗缩病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以70%锐胜可湿性拌种剂拌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 g/hm2对水225 kg于玉米四叶期前喷雾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8.03%;其次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 g/hm2+20%盐酸吗啉胍水悬浮剂375 g/hm2于玉米四叶期喷雾;防效可达75.95%。  相似文献   

4.
以十字花科油菜籽为试材,应用常规种子拌种包衣的方式,以1 kg种子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4.2 g为药剂对照,进行了1 kg种子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以及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对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进行油菜籽种子包衣,均能有效防治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的为害。其中,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最高,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次之,且这2个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长,防治效果均好。该技术可以在防治油菜籽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黄条跳甲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黄条跳甲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为试材,每100kg种子用药量分别为140g、280g、560g、840g(有效成分量),用4个供试剂量防治油菜黄条跳甲,防治效果为74.7%~79.3%,对照药剂60%高巧悬浮种衣剂防效为76.2%。对校正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后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个供试剂量之间无任何差异,与对照药剂60%高巧悬浮种衣剂之间也无任何差异。考虑防治成本,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田黄条跳甲推荐使用剂量为100kg种子140g。  相似文献   

6.
应用不同剂量的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裸燕麦拌种,结果表明,高巧600 g/L悬浮种衣剂60~120 mL(商品量)+立克秀60 g/L悬浮种衣剂22~42 mL(商品量)拌100 kg种子,对燕麦红叶病和坚黑穗病的防效分别达65.09%~82.79%和100%;增产率达71.68%~153.12%,增产965.40~1 189.50 kg/hm2。各处理的出苗率和幼苗长势与对照无明显差异或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剂量处理下,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对小麦的生长、蚜虫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8个不同处理的药剂组合,以吡虫啉与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为判断标准,找出最佳播种方案。结果表明: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混合后对麦种包衣是安全的,对蚜虫防治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吡虫啉与戊唑醇混合包衣后,可适当降低播种量,由25 kg/亩降低为17.50 kg/亩。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制剂用量为(200+50)mL/100kg条件下,处理区小麦产量可达421.78 kg/亩,高于其他处理及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8.
通过药剂拌种处理和苗期喷雾处理两种防治措施,探索不同药剂、不同措施对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530 g/100kg种子处理的出苗率为87.5%,移栽7天后防效为87.3%,均显著高于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 mL/100kg处理;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和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喷药处理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效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7天防效分别达87.6%和77.4%,可作为生产上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9.
通过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水稻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稻种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g/kg拌种,对稻种发芽率影响较小,对成虫产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成虫落秧后的防效较小,对大田条纹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效;稻种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g/kg、4g/kg拌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六安市金安区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安市金安区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50 mL/h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60%吡虫啉悬浮剂种衣剂2 mL/kg干种、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 g/hm2、40%萎锈·福美双悬浮剂4 mL/kg干种组合药剂防效显著,按水稻病虫害全程解决方案防治,能很好地控制水稻病虫危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纸床和土床2种方法,研究吡虫啉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纸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0.5~1.5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0.5~1.5g拌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无明显影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2.0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0g拌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不拌种处理;采用土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1.0~4.0g、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2.0g拌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显著差异,苗高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试验还发现,吡虫啉、高巧拌种用量不超过2.0g,播种后前4d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均低于不拌种处理,4d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苗高而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显著优于不拌种处理,其后随着用药量的倍增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组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8.75%银法利悬浮剂1 125 mL/hm2+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2.25 kg/hm2、60%百泰可湿性粉剂900 g/hm2+18.7%凯特可湿性粉剂1.125 kg/hm2、70%品润可湿性粉剂1.5 kg/hm2+18.7%凯特可湿性粉剂1.125 kg/hm23个组合防效均在72.51%以上,尤以68.75%银法利悬浮剂1 125 mL/hm2+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2.25 kg/hm2组合防效最佳,第3次药施后10 d防效达88.54%,且对马铃薯有剌激生长、增产的作用,比对照增产28.39%。  相似文献   

13.
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效果开展了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以200~250g/100kg种子包衣可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种子用量.30g/L苯醚甲环唑200、250g/100kg种子包衣小麦种子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产量指标均优于对照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g/L苯醚甲环唑可在青海春小麦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早稻机插秧由于播种期原因,常有烂秧症状发生,影响秧苗品质.试验结果表明,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立克秀(戊唑醇)60 g·L -悬浮种衣剂、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高巧(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作为种子处理药剂,具有杀菌、防病、治虫、壮秧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2种新烟碱类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在油菜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增产效果,采用播种沟撒施和播种后覆土然后撒施于土表2种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60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危害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对油菜苗期蚜虫始盛期至减退期的防治效果达98.98%~100.00%,对油菜返青至花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61%~98.51%,最终使油菜产量增加17.47%~27.19%,且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处理油菜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合分析,播种期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不仅对油菜安全,可高效防控油菜蚜虫危害,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产品中农药残留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防治湘莲蚜虫安全、绿色、高效的药剂,为湘潭市湘莲生产提供绿色防控技术支撑,选择杀虫剂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阿立卡)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湘潭县原种场湘莲基地开展了湘莲蚜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360、450 m L/hm2,对湘莲蚜虫的防效均优于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 g/hm2;其中以施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360 mL/hm2防治湘莲蚜虫效果最优,既能保障速效性,又能兼顾持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院使用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使用45.0 g/100 kg种子处理时,对小麦黑穗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到95.1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生产中推荐使用剂量为37.5~45.0 g/100 kg种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萝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在重庆万州进行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萝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萝卜蚜虫发生期,用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100、200、300g/hm2剂量喷雾防治,药后1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0.7%、97.7%、99.0%,药后7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4.0%、95.6%、97.5%,均优于对照药剂25%乐.氰乳油400mL/hm2处理的防效,持效期达7d以上。从防治效果及经济成本考虑,建议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萝卜蚜虫以施药量100~200g/hm2、喷液量6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种子包衣处理和返青期喷雾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防效分别为59.05%和77.26%,显著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返青期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8.82%和45.61%,对小麦纹枯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旨在明确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采用播前种子包衣法,测定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苗期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防效,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P<0.05),达到88.35%以上。因此,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可在生产上作为小麦防治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