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索山区杨树造林的最佳方式,提高造林成效,2002年3月在建始县高坪镇采用带根苗造林、截干苗造林、插干苗造林3种不同的栽植方式对MD19等10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根苗造林的效果最好,造林后能迅速成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生长最好;无性系中以MD19、MD110生长最快,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湖区自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从意大利引进I- 6 3,I- 6 9,I- 72等杨树品系后 ,到 80年代开始了大面积发展。但栽植的都是带根苗。由于杨树苗木细弱而使造林质量降低 ,已成为生产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本技术主要是利用杨树根系具有连续多次萌发的能力 ,将苗圃挖根起苗改为留根育苗 ;利用杨树幼龄基干内根原基多和发生不定根能力强的特点 ,将带根苗造林改为截干苗深栽造林 ,在苗圃改“起根”为“留根” ;提高育苗质量又提高造林质量 ,应用前景广阔 ,现介绍如后。1 留根育苗1 1 土地选择选择沙壤土 ,pH7~ 8,肥力中等 ,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杨树大苗、截干苗分别不同季节造林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秋季用杨树截干苗造林效果非常好,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病虫害,降低造林成本。效果最不理想的是春季和秋季用全株苗造林。  相似文献   

4.
杨树是我盟营造防护林、固沙林及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冲积平原营造农防林或用材林时,一般多在春、秋两季栽植截干根苗,或用卧干、插木造林,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近几年,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造林地大面积的向沙地扩展,造林方法广泛地采用深开沟栽植一年生全株苗,并取得成功。但对开沟造林适宜季节的选定,各地不  相似文献   

5.
意杨在我镇试种到推广已有4年。从引进苗木,到自己培育意杨苗和截根插干栽种的反复实践,我们认为采用意杨截根插干栽种技术,可以降低起苗、运输、挖穴、栽植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林木速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我镇截根插干栽种的成功经验,要提高成活率,必须抓牢以下技术环节。  一、截根、选苗  截根。从意杨苗圃地截取造林用的苗干,一般在意杨苗大量落叶至萌芽前进行,但宜早不宜迟。这样既可以解决春季绿化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又有利留根苗圃的冬季管理和翌年萌蘖苗的早发。截取苗干时用手锯或锋利…  相似文献   

6.
白杨透翅蛾在辽宁杨造林地的为害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杨是辽宁省杨树研究所通过杂交集团选育而成的耐寒、速生新品种。从1992年引进,现已是朝阳县杨树速生丰产林(含项目林)主栽品种之一。一般用截干苗造林,但栽植后2~3年内遭受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tabaniformis)为害比较严重,被...  相似文献   

7.
春季杨树苗木枝叶萌动后进行栽植,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萌动时间愈长,造林成活率越低,所以,春季营造杨树,应选择在苗木萌动前栽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4个水平追施氮肥进行杨树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追施氮肥能够促进杨树截干苗生长,各处理水平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以50g·株~(-1)施用量效果最好,苗高达2.87m,地径达2.96cm。  相似文献   

9.
为了论证杨树1年生整株苗造林树体控制技术中最适宜的截干高度以及后期采用何种主干控制技术能使苗木获得较好的生长,本研究采取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不同截干高度和不同主干控制方式两个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整株苗造林树体控制技术的苗木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7.4%以上,显著高于常规整株苗造林的平均成活率;合理截干高度...  相似文献   

10.
刘彦辉 《防护林科技》2002,(3):20-20,41
朝阳地区气候干旱 ,栽植大枣根蘖苗 ,用老式造林技术方法栽植 ,不易成活 ,采取插瓶法和截干覆膜套袋等技术措施获得了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从而充实了栽植大枣根蘖苗造林技术最新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云南省马关县的6年生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进行了采收主干及其上部枝叶、保留主干采收其上部枝叶、保留主干采收其下部枝叶3种采收方式下3个采收强度的试验,通过1年的持续观察,以不采收枝叶的植株为对照,分析了枝叶采收对云南红豆杉叶构件数量及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采收方式均有随着采收强度的增加落叶量增多的现象,同时老叶落叶率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采收可以促进新叶数量的增加,但是采收上部枝叶比采收下部枝叶对促进新叶数量增加的效果更明显;采收降低春叶密度,提高秋叶密度,新叶总体密度并没有随采收处理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叶净增加量随3种采收方式的采收强度增强而增加。为收获更多的枝叶,提高来年枝叶的叶净增加量,采收主干及上部3/4树冠长度的枝叶和保留主干采收上部3/4树冠长度的枝叶较好,叶净增加量分别是对照的2.96倍和3.00倍。为使人工林持续发展,采收主干及上部3/4的枝叶处理是最佳的枝叶采收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是辽宁、河北、山西等地区杨树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我们对该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发现用截头法种植杨树,对减轻发病程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在研究这种栽培技术的防病原理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树体内各部位水分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用截头法栽植杨树防治溃疡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大鹏  刘春静 《林业科学》1993,29(2):182-185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在辽宁、河北和山西等省为害严重,它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肯定树皮含水量的增加能提高对皮部溃疡病的抗性。钟兆康曾认为,由Dothichiza populea Sacc.etBr.所致的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还与树干失水有关。我们的试验表明,由D.gregaria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受木质部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使用截头法栽植杨树,对防治溃疡病、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已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所证实。本文着重对这种栽植技术的防病机理是否与提高了树体含水量有关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影响桉树插穗生根的几个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6年的桉树扦插育苗研究,总结出影响插穗生根有6个因素:(1)母株来源,组培苗作母株的插穗比扦插苗作母株的生根状况好;(2)母株年龄,母株在1-3年生时采穗条扦插生根率高;(3)穗龄,桉树穗条上长有3-4对成熟叶时扦插成活率高;(4)穗条留叶面积,在扦插不良季节,桉树扦穗留叶至1/3面积的生根率最高,而地扦插良好季节,桉树插穗留叶至2/3面积生根率最高;(5)扦插季节,桉树扦插最佳季节为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6)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作生根激素使用效果比萘乙酸(NAA)好。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和景洪市普文两地开展不同季节的旱冬瓜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旱冬瓜不同季节扦插,夏季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时间早一些,冬季最迟,春季和秋季居中;旱冬瓜的扦插受季节的影响明显;在普洱市思茅区最适旱冬瓜扦插季节为秋季(9月份);在景洪普文最适旱冬瓜扦插季节为春季(3月份)。  相似文献   

17.
南天竹扦插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红叶南天竹采穗圃剪取穗条进行分级,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催根剂,进行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于3月上旬剪取上一年的秋梢,将穗条分粗细2级进行扦插,采取"森生1号"植物催根剂1g对水300 mL,穗条基部速蘸2秒;穗条基部切口直径小于4 mm,木质化程度介于硬枝与半木质化之间的细级穗条,扦插繁殖效果较好,从扦插到测定,经108天培育,生根率可达75.33%、平均根幅5.53 cm、平均根长7.80 cm、平均新叶片数3.24片,可以用来上盆培育容器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对切花保鲜的研究多数以香石竹、月季等为对象,并侧重于瓶插保鲜为主。对茶花切花保鲜,特别是从花枝选择、贮运到瓶插保鲜进行系列配套技术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为了开发茶花切花保鲜技术,自1986年起进行了保鲜剂筛选、花枝选择、贮运保鲜等一系列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叶芳樟由于自身发育特点,只有无性繁殖才能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本文从春、夏、秋、冬四季对大叶芳樟大田扦插成活率作调查,找出其最适宜的扦插季节。结果表明大叶芳樟在夏季生根时间和新梢生长时间最短,秋季成活率最高,可达75%,冬季的成活率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