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藉2004年盛夏难得的14~16℃低温条件,对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在自然低温下的育性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能导致花粉不育度的明显降低,而且14~16℃的低温,不仅能使花粉不育度降低,而且还能诱导一定程度的自交结实;育性温度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四期(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相同低温的条件下,短日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度大大降低.对低温不敏感的不育系G103,在短光作用下败育也较彻底.对短光不敏感的不育系是理想的不育系.不同株系间在低温下育性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自然短日低温条件下,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籍2004年盛夏难得的14-16℃低温条件,对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在自然低温下的育性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能导致花粉不育度的明显降低,而且14-16℃的低温,不仅能使花粉不育度降低,而且还能诱导一定程度的自交结实;育性温度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四期(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相同低温的条件下,短日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度大大降低。对低温不敏感的不育系 G103,在短光作用下败育也较彻底。对短光不敏感的不育系是理想的不育系。不同株系间在低温下育性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自然短日低温务件下,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2S、N12S、N18S和133S在不同光长和光强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8h超短光照能明显提高光温互作型核不育系N12S和温敏型核不育系133S的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对温敏型核不育系培矮64S和GD2S也有影响,但不显著,可能由于高温效应掩饰了超短光长的作用。用不同光强对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发现不同光强下的育性变化不明显,说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与光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6.
以实验数据确定水稻光敏核不育性敏感期及其育性量化模型,并在验证水稻发育速度模型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育性敏感期及育性变化的预测方法,为今后建立两系杂交稻杂象服务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型温敏不育系(IVA)育性转换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温敏雄性不育水稻( IVA)是通过杂交育成,属较低温度不育、较高温度可育新类型。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单核早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4 ℃,花粉100%典败,自交结实率为0;日平均温度高于27℃,花粉碘染率可达80—90%以上,自交结实率达50%以上,最高结实率可达70%。可作两系杂交稻的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资源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籼型后代渝85-1A-4/IR8 F3代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CQPGMS,经定向选择,育出101S,3001S,7646S等3个两用核不育系。它们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低,在重庆有40d以上稳定完全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3001S,101S有较好的光敏性,在重庆自然条件下,9月初能转为可育,易于繁殖。 相似文献
9.
温水处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表明高于临界温度的温水可以维持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气温条件下不育性稳定。这对于在制种中采取措施避免盛夏低气温影响制种纯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低温下育性选择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2000年,以两系杂交水稻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籼型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及其后代选系为材料,藉人工气候室的人控低温条件,研究了在22—23℃的低温处理下对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实施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经不同次选择的1997—1999年各年度间育性差异明显,选择次数较多的年度其低温处理后育性波动期内花粉不育度极显著高于选择次数较少的年度,说明对育性实施选择的效果显著。进一步对同一谱系不同选择次数株系在低温处理后的育性波动期内花粉不育度进行比较,发现单株选择对育性的影响有2种情况:1)在育性未稳定的株系内实施选择是有效的,增加选择次数可以显著提高株系的不育度;2)在育性稳定后的株系内实施选择是无效的,增加选择次数并不能提高株系的不育度。因此,对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进一步实施选择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其育性:是否已稳定。 相似文献
12.
13.
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针对目前应用的两用不育系繁殖中可育温度范围较窄的缺点而提出了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即引起水稻生殖障碍的生理不育临界温度和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均低)的概念。概述了筛选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用人工冷水池鉴定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人工冷水池与人工气候箱分别对8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它们育志换温敏感期进行5d日均温23.5℃(22-25℃)的冷水与6d日均温23.5℃(19.5-26.0℃)的冷气处理。结果表明:株S-1、陆18S、96-5-2S、139S及康201S在两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均为0;培矮64S在人工冷气处理条件下也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为0,但在人工冷水处理条件下表现轻度可育,自交结实率为0.05%,花粉可染率为5.0%;810S与179S在两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可育,自交结实率为3.7%-18.5%,花粉可染率为4.3%-41.0%,但人工冷水处理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明显高于人工冷气处理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说明用人工冷水池鉴定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是可行的,而且鉴定的灵敏度比人工气候箱更高。根据人工冷水池与人工气候箱鉴定的结果可知:株S-1、陆18S、96-5-2S、139S及康201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小于23.5℃,培矮64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23.5℃左右,而810S与179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大于23.5℃。 相似文献
16.
17.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模型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模型应具备的功能与作用,分析了现有几种主要的育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育性模型研究在观点、方法和内容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