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土壤水分调节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功能;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棉花提高15.6%,玉米提高16.1%,小麦提高15.2%;土壤湿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6月份为最低,7月份为最高,在作物各个生育阶段,系统内均高于系统外;在作物生育期内,土壤总耗水量,系统内较系统外低7%左右。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表明:影响系统内外农田耗水量的主要因素是动力因素,系统内湍流交换减弱造成了农田耗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功能;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棉花提高15.6%,玉米提高16.1%,小麦提高15.2%;土壤湿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6月份为最低,7月份为最高,在作物各个生育阶段,系统内均高于系统外;在作物生育期内,土壤总耗水量,系统内较系统外低7%左右。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表明:影响系统内外农田耗水量的主要因素是动力因素,系统内湍流交换减弱造成了农田耗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4.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一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6%;距梨树0.0~7.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0~25.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6%,土地当量值可达1.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土壤分水与毛白杨蒸腾耗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水分条件下盆栽苗木和大苗幼林为材料,对土壤水分与毛白杨蒸腾耗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蒸腾耗水量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蒸腾耗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土壤水分状况还影响蒸腾节律;蒸腾耗水量因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供水历程、气象等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与毛白杨蒸腾耗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水分条件下盆栽苗木和大田幼林为材料,对土壤水分与毛白杨蒸腾耗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蒸腾耗水量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蒸腾耗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土壤水分状况还影响蒸腾节律;蒸腾耗水量因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供水历程、气象等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陕两省吴旗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乔术(山杏和刺槐)、灌木(荆条、沙棘)及对照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l%;0~40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林地。结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改良效益、水源涵养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作物留茬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对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留量对农田土壤风蚀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仅留茬措施不能根本性遏制农田土壤风蚀;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均高于平沙地农田,其中〉10m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分别为2.9cm和289.5t/hm2;农田防护林带内的平均风蚀深度和平均土壤风蚀量分别为0.38cm和38.85t/hm2,仅为林带外的18.10%和18.49%,说明在该区建立农田防风林(网)是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截流量不足降水量的10%,故对林下牧草的生长影响不大;(2)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可降低12.0%的农田蒸散耗水量;(3)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中,0~4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点约高14.0%,对冬小麦的灌浆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临夏地区杨麦间树木与小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年内1hm^2杨麦间作的收入相当于1hm^2单一栽植杨树和0.96hm^2纯种小麦的收入,土地的生产提高了近1倍,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强度同时能够满足林木和小麦的需求,光的利用率提高了1倍;除光照度外树木对农田内气温,湿度,地温,土壤水分影响甚微,并且这些气候因子也能满足小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农林复合系统水热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功能,但系统内不同模式之间光能利用率差异较大,梨粮复合模式光能利用率比周边种植模式高10.3%,系统内光能利用率则比旷野平均提高了25.0%。农林复合系统水分利用率一般可比旷野农田高10.3%~15.2%。农林复合模式热量利用效率比一般旷野农田高11%~13%。农林复合系统不仅能改善农田生境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可在我国北方平原农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1997 年度四川盆北山丘区遭遇的严重旱情,探讨了阆中市岳家沟流域农林复合系统内的水分亏缺及其与农经作物生物生产力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林带距离对林带+ 水稻复合模式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持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RW )是土壤抗旱性能的重要指标,土壤一定的肥效性有利于土壤抗旱性能的提高;在连续干旱40天后,系统内各农林复合模式土壤水分亏缺极为严重,并对花椒成活和生长、大春作物产量及产品的经济性状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花椒成活率为60.7% ~75.0% ,各大春作物相对减产幅度为玉米30.9% ,花生46.0% ,水稻28.9% ~62.2% ,棉花23.6% ~59.3% ,表现出整个系统综合抗旱能力较差;在水分亏缺之下,不同林带距离水稻生物生产力差异显著,并表现出林带对农作物的光胁地在一定范围内并不表现为负效益而相对具有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石灰岩山地梯田地边栽植的调查研究表明:①石灰岩山地梯田地堰和裸岩面积占总面积的25%~40%;②核桃、柿树冠影占农田面积的16%~29%;③地边栽植对农作物的影响表现为地瓜>小麦>花生;④地边栽植宜采用阳坡下地内堰、阴坡上地外堰的栽植形式;⑤地边栽植能改善农田环境,提高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对甘肃民勤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荒漠化地区红柳群落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流动沙兵年际差异较大,最高达2.538%;(2)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点,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与土壤水分稳定期;(3)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受植被、气象、人为等外界因素影响,各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范围差异很大;(4)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很大,一般下坡位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上坡位与中坡位土壤含水量,前者约是后两者的2倍,最高达到15.408%。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引言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在河南地区,由于春季西南季风的吹袭,土壤水分迅速蒸发,造成春季干旱,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因此,营造农田防护林能否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 :生长季内 (6~ 9月 ) ,气温变化幅度农田最大 ,林地最小 ;土壤温度 (0~ 2 0cm)差异以裸地最大 ,农田居次 ,林地最小 ;水面蒸发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裸地 >农田 >林地 ;农田平均空气湿度为 85 .8% ,林地为 73.5 % ,裸地为 6 8.8% ;农田、林地与裸地相比均具有一定的水分涵蓄作用 ,但作物和林木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对临泽小泉子治沙站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及农田防护林进行了观测研究,观测结果表明:在200cm观测高度时,固沙阻沙林内的风速降低了24.0%~55.0%,在150cm的高度时,风速降低了29.1%~55.8%。农田林内在200cm观测高度时,林后15m、30m的距离风速分别降低了28.4%、39.8%,在150cm的高度时,风速分别降低了28.8%、35.0%,在50cm的高度时,风速分别降低了31.0%、43.7%,林后30m比15m的距离风速降低的幅度大。因此,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A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相似文献   

19.
琴言 《国际木业》2009,(6):60-61
马来西亚:据CNBC.COM报道,2009年2月份马来西亚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5.9%。而早些时候的1月份则同比下降27.8%,为最近30年来最大降幅。经济学家分析说,目前的经济表现优于预期,但警告说,出口下降趋势还将持续,在未来几个月内会在20%的区间内上下徘徊。  相似文献   

20.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可抵御风沙、干旱、干热风、霜冻等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作物高产稳产,一般增产幅度可达10%-30%。可是,栽植在农田内的林带,树木会使靠林缘两侧附近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造成减产,因此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