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化平 《蚕学通讯》2000,20(1):59-61
以小蚕共育(发蚁)、省力化养蚕及纸板方格蔟上蔟技术为代表的养蚕实用技术,经实践证明,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减轻养蚕劳动强度,增加蚕农收入和行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近几年,各地均对此加大了推广力度,加快了推广步伐,以实现蚕茧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而推动蚕茧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近几年我县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农户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每购1套活动蚕台,蚕桑部门补助50元。乡镇业务人员每推广1套奖10元,比任务每短少1套惩扣5元。推广发蚁工作要求局所有业务人员人人联系发蚁点,每发1张蚁补…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优质高产蚕茧生产技术模式”,即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优化养蚕布局、加强蚕病综合防治、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严格执行“仪评计价”等,而且取得了蚕茧质量稳中有升、新技术新品种广泛应用、小蚕共育经济效益明显、省力化养蚕劳力成本显著下降等成效。  相似文献   

3.
王军  仲济森 《江苏蚕业》1998,20(2):28-30
<正>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乡是全县蚕桑重点乡镇之一。全镇现有桑田3430亩,1996年生产蚕茧398.44吨,蚕茧收益571.07万元,平均亩产茧116.20公斤,亩产值1664.90元,养蚕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全县名列前茅。为实现省力化养蚕,提高养蚕劳动工效,近几年该镇大力推广大棚养蚕、蚕台育、地蚕育及条桑育等省力化饲养技术,全乡全年省力化养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年来肇庆市坚持“科技兴蚕”,发展“三高”蚕业,是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蚕业再上新台阶,加快蚕业现代建设的保证;抓好蚕茧生产基地,是贯彻有效的技术措施的基础,又是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广优良桑、蚕品种、省力化栽桑养蚕技术系列,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蚕的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调动广大蚕农生产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1992年全市桑地面积达6135.7公顷,生产蚕茧7115吨,比1984年分别增加47%和178.6%,创造建国以来蚕茧产量最高的历史水平。比1978年分别增加6.24倍和8.81倍。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养蚕技术的进展解放以来,我国农村养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已逐步建立起小蚕共育和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认真贯彻了严格消毒防病及饲养多丝量品种等技术措施,蚕茧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了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彻底消毒防病,控制了蚕病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6.
实行小蚕规模化饲育可有效解决小蚕饲养成绩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推广养蚕省力化和专业化,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在结合近几年江西蚕桑基地县实施的小蚕共育经营模式基础上,辅以应用新设施、新技术,从小蚕规模化饲育的含义、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育技术、消毒防病技术及管理要求等方面,总结提出小蚕规模化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耿燚 《蚕桑通报》2011,42(3):58-60
省力高效养蚕新技术,就是依靠蚕桑科技进步,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建立起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近年来,江苏滨海县东坎镇在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过去每667m2桑园养1张多蚕种,要一片一片的采叶、喂蚕、扩座、除沙、搭蚕架、消毒,费工费时效率低、蚕茧产量质量上不去,经济效益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1省力化养蚕的优越性和前提 1.1省力化养蚕的优越性 “省力化养蚕”是指依靠蚕桑科技进步,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建立起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省力化养蚕,它适应规模化蚕桑生产,可以省工、省时、省力、省本、低耗、高产、优质、高效。运用省力化,蚕体强健、好养、创伤少、抗逆性强、无病、蚕茧产量高、质量好、丝质好、蚕农效益高。  相似文献   

9.
<正> 为节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益,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推广,成了日益迫切的客观需要。但养蚕技术的省力化,首先要求蚕的发育整齐化,孵化齐、眠起齐,就便于防病技术的运用和合理饲养,为蚕的健康发育和蚕茧的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条件;老熟齐,化蛹也齐,毛脚茧可以大大减少,也提高了茧丝质量,必然对蚕茧收烘、丝绸工业和内外贸易带来很大好处。同时,也必然给蚕农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对进一步巩固提高、稳步发展我国茧丝绸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军 《广西蚕业》2005,42(3):9-10
本文总结了滚筒式蚕台省力化养蚕的技术措施、优点和管理经验。该技术能有效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实现省力化养蚕。  相似文献   

11.
汉阴县推出了小蚕商品化,大蚕省力化,上簇标准化养蚕模式。通过对比调查,表明汉阴"三化"养蚕模式养蚕时间缩短,劳动强度降低,蚕茧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2.
<正>蚕桑生产既是种植业,又兼养殖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按传统的养蚕方式,养蚕用工繁琐,技术方法陈旧,生产效率不高.近年来,为解决这些矛盾,在养蚕实践中,以“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为重点的收蚁省力化技术;以推广“小蚕(1—2龄)片叶立体育”、“3—4龄蚕漏空透气蚕座育”为重点的小蚕少回育技术;以“5龄蚕条桑1日1回育”为重点的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全龄每日1回育”省力化一整套养蚕技术新体系,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小蚕共育是实行科学养蚕,获得蚕茧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索普及适宜的小蚕共育技术模式,对于提高养蚕效率,推动蚕桑业向省力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蚕蚕台饲育及熟蚕自动上蔟是目前农村养蚕生产上急待推广的一项技术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蚕桑基地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显得尤为紧张,在栽桑、养蚕、上蔟等各个关键环节,由于劳动力奇缺造成技术不到位,熟蚕不能及时上蔟,单产低,茧质下降,降低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根据近几年我市官渡、狮滩等镇推广蚕台育自动上簇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我认为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玉云 《江苏蚕业》2010,32(1):33-34
近年来,室外省力化养蚕在射阳县重点蚕区专业大户已形成规模饲养,有效地解决了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对蚕桑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室外养蚕蛆蝇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饲养中常常会大面积发生蝇蛆病,因此做好室外养蚕蝇蛆病的防治是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靖江市通过标准化养蚕生产技术的推广,全面优化桑园结构,提高蚕茧质量。通过推广斜面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可节工省本,促进蚕桑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1 为什么推广“一条龙”配套的养蚕技术体系我区近年蚕茧价格急剧下降,蚕农养蚕比较效益差,严重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全区近两年毁桑达2000万株左右,有桑不愿养蚕的农户较多,今年发种比去年减63060张,减发52%,产茧减少48%.今年在龙兴镇河埝村四社积极引导蚕农示范推广以省力化为重点的优质高产高效“一条龙”配套养蚕技术体系,就是针对蚕儿的生理特点,将常规技术合理地组装配套,重点是把小蚕专户集中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改造口袋蚕房,修建消毒池  相似文献   

18.
陈明策  徐泉芬 《蚕学通讯》2005,25(3):37-37,46
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业遇到了新的挑战.改变落后的养蚕方式,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技术已迫在眉捷.近年来,铜梁的蚕业工作者和蚕农进行省力化养蚕的结果证明:只要进一步改进养蚕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就能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提高养蚕劳动效益,稳步发展蚕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方树友 《中国蚕业》2008,29(1):58-59
通过对比分析淳安县与兄弟县市蚕茧质量后认为:淳安县要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必须在扩大园区建设规模,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养蚕、方格蔟自动上蔟、仪评计价等技术,出台奖励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江苏蚕业》2017,(1):32-34
为化解蚕桑产值逐年下降,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困境,探索蚕业家庭农场对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桑园利用率和产出率,笔者从农场选址、规划、建设、管理、生产等环节逐一介绍述蚕业家庭农场建设,收集、记录原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调查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发展蚕业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蚕茧质量、产量不高;生产者、经营者经济效益低;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劳动成本居高不下,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积极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