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旅游生态足迹为理论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进而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2005年长白山地区的统计数据为例,计算长白山地区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年长白山地区整体生态旅游环境存在0.009 9 hm2/人的生态盈余,其中延边地区尚存在较大旅游生态盈余,白山市地区已经出现旅游生态赤字.根据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的判断可知,延边地区生态旅游环境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白山市地区存在不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玲玲  陈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90-13593
以南京将军山生态旅游景区为调查区域,利用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合的方法分析国内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及行为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者大多具有表层的生态意识,但其实际生态行为远滞后于生态意识;过半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责任感并不强,少数生态旅游者兼备表层和深层生态意识。总体来看,目前生态旅游者的特点类似于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相似文献   

3.
詹原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26-7228
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农村生态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开发规划不合理以及大众生态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仍然走着较为传统的粗放型路线。选取了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生态旅游业发展较早的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福建农村生态旅游业现存发展模式的不足,最后结合福建省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文明理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后现代旅游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其中渗透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价值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后现代旅游的生态哲学理论对我国现代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它昭示着旅游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走生态旅游之路;发展“稳态经济”,实现旅游经济“生态化”;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生态旅游文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生态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5.
生态意识又称为环境意识.在诸子百家论述中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意识,针对老庄、孔孟、管子、荀子等的生态意识逐一剖析,并指出正确认识这些生态意识将对我们现代生态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东部的主要生态旅游区——方正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其自然景观良好,原始性很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对该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功能分区与景区、景点规划方面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同时提出了旅游区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以保证生态旅游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提出了要提高全民族功环境意识,完善和健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发展循环经济等若干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盲目(过度)开发、重开发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财税机制、行政审批机制和生态教育机制,增强开发主体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河南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南京林业大学“关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了扬州农村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并深入研究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使民族社区传统生态文化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通过对滇西北重丁村的实地考察,基于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提出包括野生植物认知与采集、狩猎文化生态旅游、传统植物栽培学习、少数民族社区家访和秘境穿越之旅在内的社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为传统生态文化的利用与保护提供选择路径,有利于民族社区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三效合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