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长角巢蛾Xyrosaria lichneura在福建省泰宁县1 a发生5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雷公藤。10月中、下旬以蛹在寄主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雷公藤叶片内取食叶肉,仅留下叶的上表皮。幼虫4龄,1~4龄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2.93,3.24,4.52,5.33 d。7月第3代幼虫进入猖獗危害阶段。成虫产卵多在晚上进行,单雌产卵量约60粒。卵多散产在嫩叶背面主脉附近。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在雷公藤样地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用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  相似文献   

3.
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天牛和木蠹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木蛀干害虫生活在树皮和木质部内,这种场所温度稳定、湿度较大、又不受紫外光的直按照射,为昆虫病原线虫的寄生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了进一步扩大病原微生物在林木害虫上的应用,1986—1987年进行了线虫对天牛和木蠹蛾的毒杀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4.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多纹豹蠹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的制剂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概述了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方法,制剂生产步骤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制剂生产时的质量控制方案及制剂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昆虫寄生线虫与林业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怀文  陈松笔 《林业科学》1999,35(6):103-109
本文综述了近20 年来国内外利用昆虫寄生线虫防治林业害虫的进展。指出自然存在的昆虫寄生线虫,是一类防治害虫的宝贵生物资源,它们对害虫种群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是索科、新垫刃科、斯氏科、异小杆科的昆虫寄生线虫,已大量成功应用于控制树蜂、根象甲、木蠹蛾类害虫等。我国自1985 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量离体培养昆虫病原线虫技术以来,已在北京、天津、福建、湖北、辽宁、吉林等地开展了防治桃小食心虫、核桃举肢蛾、李实蜂、相思拟木蠹蛾、多纹豹蠹蛾、小木蠹蛾、桑天牛、桃红颈天牛、杨锉叶蜂、蛴螬等多种林业害虫的林间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该文概述了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方法、制剂生产步骤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制剂生产时的质量控制方案及制剂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昆虫病原斯氏线虫防治林木蛀干害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檫角丽细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檫角丽细蛾Caloptilia(Rhadinoptilia)sassafrasicola Liu et yuan是檫树Sassafras tzumu Hemsl的主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越冬,翌年2月底3月初正是檫树开花盛期,成虫上树补充营养,交配产卵。卵散生在嫩叶表面,卵期3—5天即孵化为幼虫,幼虫期25—40天,蛹期15—18天,越冬成虫历时160—194天。成虫羽化后1—2天即交尾,3—4天后产卵,成虫寿命5—8天。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多纹豹蠢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斯氏属9个线虫品系在不同温度下对多纹豹蠹蛾侵染力的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 feltiae Beijing为最佳品系;它能寄生低、中、高龄幼虫及蛹;温度在25℃时线虫的侵染力最强,可在2-4d内把害虫致死;线虫在虫道内能主动扩散到8cm处毒杀寄主。供试的其它8个线虫品系也能不同程度地致死害虫,并在死虫体内增殖。线虫的使用剂量对多纹豹蠹蛾的致死速度及效果有影响,以每害虫1000条侵染期线虫为最适剂量。4种施用方法比较表明,用带线虫的塑料海绵塞虫孔效果好,操作、携带最方便;室内对多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林间大区防治效果达88.6-97.0%。  相似文献   

11.
用雷公藤枝条作材料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扦插时间为12月前后,成活率超过98%,在2-3月移栽扦插苗,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概述雷公藤栽培技术、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雷公藤作为药材和植物源农药材料研究的成果及进展,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雷公藤种质资源圃中对雷公藤3个类型132个单株,定期进行物候观察,结果表明:雷公藤枝条1a春、秋生长2次,以春梢为主,典型雷公藤与中间型雷公藤春梢生长集中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昆明山海棠春梢生长比典型雷公藤迟20d左右,生长季也长,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典型雷公藤5月中旬始花,5月下旬盛花,6月下旬花谢,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中间型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花期比典型雷公藤迟10d左右。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体细胞胚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Celastmceae)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很早以前就用于医学和害虫防治,是生产无公害农药的宝贵资源之一(李琰等,2008;夏焱等,2005;陈同素,1933).雷公藤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根部(杨春欣等,2001),但其属多年生木质藤本,生长较慢,人工栽培极少,因而人们对野生资源大量盲目采挖,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对雷公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分离鉴定、开发利用等方面(Jun et al.,2007;Canter et al.,2006;周琳等,2006),未见到关于组培快繁及体细胞胚诱导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研究雷公藤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9个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雷公藤素D(1),雷公藤素E(2),直楔草酸(3),雷公藤素H(4),22-β-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9-羧酸(5),雷公藤三萜酸C(6),雷公藤素G(7),雷公藤酸A(8),雷公藤醇A(9).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7和9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表现出强的抑制率,化合物1对A-549人肺腺癌表现出强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6.
以4龄卫矛尺蠖为试虫,以取食量、虫体质量增长率、拒食率及死亡率为指标,用非选择性取食法及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乙醇、稀氨水两种溶剂浸提的雷公藤根皮粉浸提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两种溶剂其粗提物对试虫均有拒食、毒杀及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且这种作用随其体积质量的增大而明显;但乙醇粗提物对试虫的作用比稀氨水浸提液的显著,乙醇粗提物的拒食中浓度AFC50为277.33 mg·L-1,毒杀中浓度LC50为116.41 mg·L-1,而稀氨水浸提液的拒食中浓度AFC50为383.97 mg·L-1,毒杀中浓度LC50为314.96 mg·L-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景宁县外舍雷公藤苗圃1年生枝条,粗3~5mm,长12~15cm,每段带节2~3个,以插条下端切口位置为节间任意部位、芽下位置为处理作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插条下端切口不同位置对雷公藤苗木的成活率有差异,芽下切口扦插的苗木平均成活率(72.4%)显著高于节间任意剪切位置的苗木平均成活率(57.8%);二种处理对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影响不是很明显,但芽下切口扦插茁木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增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雷公藤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继代培养时间对植株再生和基本培养基、生长素浓度及其与细胞分裂素组合对再生苗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再生率和再生苗数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以8个月到1年之间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最强,达100%,每块愈伤组织平均形成的芽数也比较多,雷公藤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20个月后已经丧失再分化能力.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易发生变异,从叶形上看,再生苗出现6种类型的变化.再生苗茎段增殖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0 mg·L-1IBA为好,以1/2MS+2.0mg·L-1IBA+O.5 g·L-1活性炭的培养基有利于芽苗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移栽至珍珠岩与腐殖质土(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