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玉米壮丰灵、植保素、云大-120、FA旱地龙均可使玉米株高、穗位降低、茎粗增加、气生根数增多,百粒重增加,并具有抗倒伏、防空秆作用。其中以玉米壮丰灵、植保素株高、穗位降低最明显。玉米壮丰灵株高降低47cm穗位降低14cm,植保素株高降低23cm、穗位降低11cm,二者倒伏和空秆率也较其它2种生长调节剂低。4种调节剂与对照相比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以玉米壮丰灵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21.6%,纯增益1592.46元/hm^2,其次为植保素增产13%,纯增效益913.35元/hm^2。  相似文献   

2.
以忻城珍珠糯玉米作为供试品种,以丙环·嘧菌酯、烯效唑、生物菌肥为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清水作为对照,在喀斯特地区旱地研究丙环·嘧菌酯及烯效唑对珍珠糯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忻城珍珠糯玉米在4叶期、6~8叶期,配合喷施烯效唑和丙环·嘧菌酯对降低株高、穗位高,增加气生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施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株高降低12cm,穗位降低4cm,气生根增加20条,单产增产38.42kg/667m~2,增长率12.81%。  相似文献   

3.
"农单998"是遵义市种子站揭良波用"GH35"作母本、"JX7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组合。该组合参加2017年贵州省区试,平均单产644.7kg/667m2,比对照增产8.04%,居试验第6位;2018年贵州省区试平均单产605.4kg/667m2,比对照增产4.75%,居试验第6位。两年区试中平均单产625.1kg/667m2,比对照增产6.43%,16个试验点13个点增产,增产点率81.25%。生育期122d,比对照长1d,株高270.5cm,穗位115.5cm,穗长18.8cm,穗行16.7行,百粒重36.4g,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抗灰斑病和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穗腐病。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14,(9):56-57
<正>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4品种名称:中梁319育种者:孙晓磊品种来源:S975-22×S799-1特征特性:在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1d,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2d。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30cm,穗位高66cm,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红色,果穗锥形,穗长17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28g。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极早熟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069kg/hm2,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特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对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玉米新品种‘渝单30’为试验材料,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试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各处理进行叶片喷雾法实施。结果表明:施用5种调节剂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等植株性状,增强了茎粗、抗倒等抗逆性,改良了穗长、穗粗、穗粒数等重要的经济性状。其中矮壮素可溶性粉剂(AZ)的产量最高,达7526.67 kg/hm2,比对照净增产量828.34 kg/hm2,增产率12.3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各处理比CK净增产量123.34~613.34 kg/hm2,增产幅度达1.84%~9.16%。  相似文献   

6.
《种子科技》2015,(2):50-54
<正>陵玉987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3选育单位:仁寿县陵州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LSC107×LSC37特征特性:在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共需117 d,比对照渝单8号早1 d。株型半紧凑,株高280 cm,穗位高116 cm,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 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6 g。接种鉴定,感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高感穗腐病。  相似文献   

7.
《种子世界》2014,(8):65-66
<正>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06品种名称:富尔1号选育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L201×T166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1d,比对照先玉335早1d。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7cm,穗位高117cm,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锥形,穗长20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4.2g。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 905.5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8%。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玉米5叶期行间进行机械化深松表明,间隔120cm深松比间隔60cm深松增加株高、茎粗、根层数、茎节数、展开叶数、叶面积指数,降低穗位高。从深松深度看,拔节期深松对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尤其是深松20cm,株高降低,茎节数、展开叶、可见叶数及叶面积指数均比对照降低。间隔120cm深松30cm处理可以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株高、茎节数、茎粗和降低植株的穗位高度,土壤蓄水保墒效果较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8.86%、6.59%。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13个玉米杂交新组合8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秃尖>生育期>穗长,在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单穗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同时结合其余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育种,将对产量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喻本雨  张力  王成伟 《种子》2013,32(1):102-104
卓玉818(高登818)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育自交系H 511与自交系JM-2组配的优质高产、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7~2008年度进入贵州省玉米区试,并完成生产试验;在区试中平均单产624.4 kg/667 m2,比对照遵玉3号增产9.56%,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621.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1.78%。株高257 cm,穗位高104 cm,成株叶片数23~26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1.6 cm,穗粗5.8 cm,穗行数17.3行,行粒数36.7粒,穗轴红色。出苗至成熟124 d,比对照长1 d,中抗大斑、纹枯和茎腐病,感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探明不同时期的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拔节—抽穗期和抽穗—乳熟期进行水分控制处理,令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40%(重旱)和60%(轻旱),以自然生长(CK1)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程度的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干旱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株高变矮,叶面积降低,干物重减少,玉米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等)在受旱时都呈下降趋势。与自然生长(CK1)相比,拔节—抽穗期遭受重旱(G1)的玉米,生长至乳熟期,株高偏低26.1%,叶面积下降30.9%,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分别下降27.6%、46.5%和8.7%;抽穗—乳熟期遭受重旱(G3)的玉米,生长至乳熟期,株高偏低21.7%,叶面积下降23.6%,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分别下降36.1%、60.5%和30.2%。说明干旱是制约玉米高产的一个关键因子,特别是抽穗—乳熟期遭受重旱,玉米产量降幅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与耐密性的影响,在高密度(75000、90000株/hm2)条件下,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耐密性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密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品种生育期没有影响,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间长度、茎粗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等农艺性状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位高系数、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中,株高平均增高1.23 cm,穗位高平均增高1.92 cm,第3节节间长度减小0.42 cm,‘NK718’、‘农大372’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增加,其余品种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减小,减少幅度4.72%~23.99%,经济系数增加4.71%。75000 株/hm2条件下的产量、穗部性状与90000株/hm2密度条件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9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增加2.39%、穗粒数减少5.68%、百粒重降低1.17%。14个夏玉米品种相比,‘泽玉8911’、‘新单61’及‘豫单9953’耐密性系数值较大,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寒旱区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促进中晚熟玉米生长及增加产量作用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变化与穗位高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较同期直播(5月2日)产量增加32.0%;育苗移栽膜地产量较直播提高34.7%。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百粒重的显著增加。各处理相比,移栽可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覆膜(包括移栽膜地)则能够提高产量和降低秃尖的长度。综合投入产出比较,覆膜种植是目前山西寒旱区春玉米较好的种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75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玉米专用增效剂对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玉米增效剂对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合理使用增效剂可以降低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秃尖长,增加茎粗和千粒重,稳定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玉米杂交种洛玉5号的适宜施用浓度为150~200mL/hm2。  相似文献   

15.
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史新海  王广明 《作物学报》1996,22(6):750-756
通过对山东省1976 ̄1995年中熟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株数和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提高了籽粒千粒重;1976 ̄1995年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公顷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呈上升趋势,穗长呈下降趋势,穗行数、穗粒数、株高、穗位高、大斑病、小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则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明晰东北华北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玉米生产的特征,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入手,对两个区域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和阐述。结果表明,东华北春玉米平均比黄淮海夏玉米增产1.4-2.0t/hm2,并且其产量优势在生育期、株高和穗位高、产量构成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体现。与黄淮海夏玉米相比,东华北春玉米生育期延长30天左右;株高和穗位高分别增加0.15m-0.23m和0.09m-0.15m;穗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增加19.9%-25.4%和9.7%-16.5%。黄淮海区夏玉米粒重和穗粒数都有更大可提升的空间,而东华北春玉米增产主要靠增加穗粒数。  相似文献   

17.
山东高产玉米育种选育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04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资料,通过对高产玉米品种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山东高产玉米育种最佳选育目标,为指导高产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山东高产玉米育种综合选育目标为生育期100.1~104.0d,株高250.1~270.0cm,穗位高110.1~120.0cm,穗长17.1~19.0cm,穗行数14.6~15.5行,穗粒数520.1~560.0粒,千粒重330.1~350.0g。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正反交杂优效应,以9份西南地区骨干玉米自交系组配的72份单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自交系及其正反交杂种F1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反交效应对不同玉米自交系杂种F1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T检测表明,大多数玉米自交系正反交杂种F1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不显著。玉米自交系海9-21、5003、478正反交杂种F1代在穗粗、百粒重、单穗粒重、穗下茎节强度及穗位高等性状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由此得出,不同自交系正反交杂种F1代在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上具有不同的杂种优势,其中穗位高/株高具有负向杂种优势。由于玉米穗位高/株高具有负向杂种优势,即杂种F1代穗位高/株高值较自交系有所降低,因此在自交系选育时,不宜对亲本材料过分追求低的穗位高/株高。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及其农艺性状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间的遗传差异以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 11个玉米品种的 13个农艺性状为依据,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计算其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11个品种共划分为 4 个类群, Ⅰ类为 QIV9、 QIV10、 QIV5、 QIV6, Ⅱ类为 QIV1、 QIV2、 QIV4, Ⅲ类为 QIV3、 QIV11、QIV7, Ⅳ类为 QIV8; 13个性状进行变量聚类分析, 被划分为 4类, 穗重、 单穗粒重、 产量、 穗行数和秃尖长聚为一类, 穗位高、 行粒数、 含水量、 轴重和穗粗聚为第二类, 穗长和百粒重聚为第三类, 株高自为一类。明确了品种间的关系亲疏以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可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