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苏中地区小麦生产情况,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获取了代表苏中的兴化和高邮两市2016—2020年度小麦生产调研数据,明确了该区域从事小麦生产的农户以51~60岁中老年劳动者为主,农户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但接受能力偏低。不同农户田间小麦播期、播种量和肥料施用量均有明显差异。在10月26日—11月5日播种,采用211~240 kg/hm2的播种量易获得高产。两地农户平均施氮水平分别为308 kg/hm2和281 kg/hm2,部分农户施氮量高于350 kg/hm2时,产量不增反减。在播期、播量和施氮量作用下,兴化和高邮市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129.64 kg/hm2和6788.25 kg/hm2,农户间高产水平与低产水平间的产量差值分别为2270.36 kg/hm2、1611.75 kg/hm2。不同种麦规模获得的经济效益不同,种植面积为6.67~20 hm2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陉县位于晋冀交界处,属太行山山地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华北严重的贫水县之一。全县总耕地面积24133.3hm2,其中1/2是旱地。长期以来,旱地小麦单产一直徘徊在1800kg/hm2 水平。从1997年起开展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试种和推广,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 增产增收效果1997~1999年,共示范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面积1333hm2,平均单产达4231.5kg/hm2,较露地小麦增产2055kg/hm2 。按市场小麦均价1.00元 /kg计算,增值2055元 /hm2;扣除地膜等成本450元,净增收益……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40万hm2,是湖北小麦主产区。为了解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于2017-2019年采用入户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以湖北省天门市为代表的172个农户小麦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小麦生产情况、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农机投入及生产效益,分析影响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小麦平均产量为4762kg/hm2,小麦种植成本为5776元/hm2,其中机械作业费>肥料费用>种子费用>人工费用>农药费用,年均生产效益为3215元/hm2;与稻茬小麦相比,旱茬小麦单产高、种植成本低、生产效益高;不同年际间小麦生产由于气候条件及播种质量的影响差异明显,2018-2019年度小麦产量及生产效益显著高于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提高江汉平原小麦产量和生产效益,可从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和抗灾应变技术以及优化小麦品种布局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科学使用小型植保无人机防控小麦病害提供指导。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 180 g/hm2、19%啶氧·丙环唑SC 199.50 g/hm2和 23%醚菌·氟环唑 SC 103.50 g/hm2添加增效剂迈飞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分别为77.88%、74.23%和 73.26%。42%苯菌酮 SC 189.00 g/hm2、430 g/L戊唑醇悬浮剂SC 129.00 g/hm2、75%肟菌·戊唑醇 WG 202.50 g/hm2和 40%腈菌唑 WP 120.00 g/hm2添加增效剂迈飞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在60.90%~65.72%之间。7 种药剂均可用于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为了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沼液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沼液循环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不施沼液CK)相比,施用沼液能增加小麦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也相应提高;施用沼液处理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和TR6(75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土壤容重达到了1.0 g/cm3以下。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5.3%(全氮)、34.5%(有效磷)、16.2%(缓效钾);施用沼液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6525.00 kg/hm2,比对照产量高6.5%。沼液施用量以60000~75000 kg/hm2之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沂水县地处山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近些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减少到2万hm2左右。虽然面积减少,但随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产量由原来3750 kg/hm2提高到6000 kg/hm2左右,总产基本实现平衡还有所增加。但是近些年,由于栽培、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小麦单产减少300~450 kg/hm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补救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种植面积、品种更替、单产水平等方面总结了自1949年以来北京小麦生产的变化,分析了北京小麦生产面积由1976年最高的20.80万hm2减少至2019年8200hm2的政策背景,以及北京城市发展需求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对20世纪90年代北京小麦平均产量就达到394.87kg/667m2的国内领先水平,而之后近30年一直在350kg/667m2徘徊,没有大幅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水资源缺乏制约、种植主体和经济效益等。最后,结合目前最新政策、品种和技术,提出精准补贴、品种技术配套、规模化示范、优特种植等提升北京小麦生产水平的思考和具体推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连贵 《作物杂志》1999,15(2):31-31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实行小麦间作越冬菠菜套种生姜是1994~1998年开展间作套种试验中获得成功的一种新模式,推广面积200hm2以上,约占姜田面积的85%,小麦、生姜、菠菜纯收入共2万元/hm2左右。且生姜已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本地区农业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1种植规格以生姜为主茬,按生姜行距70cm,在种小麦前作垄,垄的两边各种两行小麦,行距20ck,播种量105~120kg/hm2,于10月5日前播完。垄背为生姜套种行,在10月上旬先播一茬越冬菠菜,翌年清明节前收获。谷雨前4月中旬当5cm处地温稳定通过15~18℃时,在垄背播种1行生姜,株距15cm,密度1071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弱筋小麦优质稳产,解决当前弱筋小麦存在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试验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增密减氮对弱筋小麦的产量、群体质量指标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麦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密度超过240×104/hm2会导致LAI、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下降。在240×104/hm2密度条件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会导致小麦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适当的增密减氮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优质稳产,而过量增密减氮则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不稳定。为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生产上推荐采用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施氮量为180 kg/hm2,氮肥运筹为7:1:2:0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N、P、K平衡施肥和增施P肥有利于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小麦全株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增长而增长;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80kg/hm2、180kg/hm2、90kg/hm2时,小麦产量和纯收益最高,分别达到了4631kg/hm2和8454元/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N、K肥相同施用水平下,随着施P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应配套实施N、P、K平衡施肥,以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省示范推广以来,面积增长迅速,全省2001年旱育秧推广7.2万hm2,抛秧3.1万hm2,旱育抛秧平均单产8177.5kg hm2,旱育手插单产7957.6kg hm2,分别较两段秧增产781.5kg hm2 、561.5kg hm2,效益显著。在该技术的推广中,我省稻区农技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创新完善,形成了陕南、关中、陕北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操作规范,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 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根据水稻幼苗期耐寒耐旱通气组织不健全的生理特点,改两段水育为旱育……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以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师栾02-1,中筋小麦中麦8号和中麦175,弱筋小麦扬麦22和扬麦15为试验材料,设置拔节期追氮量75、105和135kg/hm2处理,探究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调控效应。播种前底施纯磷135kg/hm2、纯氮105kg/hm2。结果表明,增加追氮量可以促进拔节期两极分化,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数,其中对强筋小麦的影响大于对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影响。在75~135kg/hm2范围内增加追氮量可提高各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减缓开花到灌浆期间LAI的下降速度,对中筋小麦的效果最明显。小麦株高、穗长和结实小穗数均以追氮量135kg/hm2最高,不孕小穗数则随着追氮量增加显著减少。在追氮量75~135kg/hm2范围内,各筋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追氮量135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13.
发展旱稻生产促进节水栽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旱稻是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的可适应无水层土壤条件的稻生态型,通常是在旱地直播栽培,一生勿需水层,全靠自然降雨或在干旱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辅以适量灌水的稻作,其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1 旱稻生产概况全球旱稻种植面积约2036万hm2,占全部稻作总面积的14%,其中亚洲约1159万hm2 、非洲205万hm2 、拉丁美洲672万hm2 。大多数由世界上最贫困地区的小农或自耕农栽种,一般产量很低,只占稻作总产量的4.6%。但在理想条件下,旱稻也能取得较高产量,如菲律宾一些试验站、秘鲁等国某些地区旱稻产量高达105~108t/hm2 。……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优比例,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5636.5 kg/hm2时,产量为7800.6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植株个体的生长,有机肥替代17%~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1.3%~11.8%。在施用有机肥1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34%,小麦产量达7542.0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11.8%,化肥减量34%与减量17%相比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5600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20%~30%,能有效减轻小麦菌核病的发生,改善小麦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在陕西全省小麦总量持平略减的情况下,陕西省部级科技入户小麦示范县小麦单产普遍提高,8个示范县科技示范户小麦平均产量8250kg/hm2的有1个县(区),超过7500kg/hm2的1个县,超过6750kg/hm2的1个县,有4个县超过了6000kg/hm2,地处旱原的长武县,示范户小麦产量也达到了4404kg/hm2。全省8037户科技示范户3199.2hm2小麦,平均单产6622.5kg/hm2,较前3年平均单产增加1437kg/hm2,增长21.7%,实现节本增效2094元/hm2。并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峰 《作物杂志》2005,21(6):64-65
依据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高碑店市小麦种植投入产出入户调查结果,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通过推广应用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增效达1500元/hm2以上,2003~2004年这项技术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推广13333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小麦挑旗期(Feekes9.0)分别以10%咪吐乙烟酸125.6mL/hm2,185.9mL/hm2和251.3mL/hm2的用量对小麦进行喷雾,结果表明:(1)同对照相比,咪吐乙烟酸对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及穗粒数影响严重,除125.6mL/hm2的用量对小穗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对植株各茎节进行解剖,降秆主要发生在第3~5节,各处理第1~2节间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余各节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抽穗期、开花期较对照晚2d;(4)发现咪哑乙烟酸新功能,在小麦挑旗期(Feekes9.0)喷雾后能诱导95.6%~99.1%的雄性不育,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小麦雄性不育诱导剂,应用于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膜小麦节水增产效果及主要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小麦节水增产效果及主要原理李守谦,兰念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兰州730070)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0.3亿hm2,占全国粮食面积的近30%。“九五”期间,要实现粮食总产增加500亿kg的目标,除了继续抓好品种……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秋季雨水多,小麦常无法适期播种,为弥补迟播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盲目增加播种量而引起后期倒伏、小麦产量不增反减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探明不同气候条件下江汉平原小麦适宜播量,以期为该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极端气候年份和2019—2020年正常气候年份,在江汉平原麦区的武汉布置小麦播量田间试验。试验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设计,主区因素为品种,设‘鄂麦580’、‘鄂麦170’和‘郑麦9023’3个小麦品种;副区因素为肥料,设施氮(150 kg/hm2)和不施氮2种处理;裂区因素为播量,设75、150、225、300 kg/hm2处理。结果表明,极端和正常气候年份‘鄂麦580’的籽粒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在播量225 kg/hm2和150 kg/hm2时最高,而‘鄂麦170’和‘郑麦9023’2个年度籽粒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均在播量为225 kg/hm2时表现良好,但正常气候年份小麦籽粒产量及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播期推迟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问题,以春季灌水及叶面喷施氮肥为主要栽培措施,研究其对晚播小麦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选用2个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师栾02-1”;副区为春季灌水处理,设4个水平,分别为W0(不灌水)、W1(拔节期灌水900 m3/hm2)、W2(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450 m3/hm2)、W3(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均灌水300 m3/hm2);副副区为花后10 d叶面喷施氮肥,设3个水平,分别为N0(不喷氮肥)、N1(喷施1%纯氮)、N2(喷施2%纯氮)。结果表明,藁优2018产量高于师栾02-1,后者加工品质整体优于前者。晚播条件下,春季灌水总量相同时,W3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0 430.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