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冠病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等吸血昆虫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方性。今年天气炎热,雨水较多,给库蠓等吸血昆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因此要谨防经它们吸血而传播的住白细胞原虫病(即白冠病)。  相似文献   

2.
马骡“皮肤病”,发病普遍,二十余年来,我区部队马骡受害很大。发病原因,虽都说是吸血昆虫引起,但是什么吸血昆虫,如何引起,多年没有定论。一九五八年,我区曾做过吸血昆虫致病实验,开始倾向于蠓和蚊。  相似文献   

3.
1 双翅目昆虫的危害 双翅目昆虫作为应激原对动物危害大致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2大类. 1.1 直接危害 1) 骚扰和吸血蚊、白蛉、蚋、蠓和蝇等昆虫都能叮刺吸血,被叮刺处有痒感,重者出现丘疹样荨麻疹,影响动物正常的生活和生产.  相似文献   

4.
虫媒传染病是指以吸血节肢动物(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进入夏秋季节,随着气温的升高,吸血昆虫逐渐增多,我国各地的虫媒传染病的流行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为此,本刊特组织了一组关于畜禽夏秋季节常见虫媒传染病防治的稿件,供广大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本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牛的血浆中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血液寄生虫病。主要特征是病牛进行性消瘦、贫血、黄疸、高热、心力衰竭、体表浮肿。主要是由吸血昆虫机械地传播,发病季节和流行地区与吸血昆虫的出现时间和活动范围相致,常可引起牛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夏秋季节吸血昆虫大量繁殖,一些鸡的传染病是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传播或通过在其体内繁殖后再传染给鸡,导致虫媒性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做好鸡的虫媒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养鸡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1鸡主要虫媒传染病1.1鸡白冠病鸡白冠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引起的鸡的贫血性疾病。吸血昆虫蚋和库蠓叮咬鸡引起传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一般在夏末和秋季多发,由于夏季降雨量较大,部分沟渠  相似文献   

7.
<正>1流行特点本病季节性不明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季发病率较高,常发生于每年6~9月份,入秋后发病逐渐减少,该病传播方式与吸血昆虫密切相关。包括四种传播方式:血源性、接触性、垂直性和媒介昆虫等。而以吸血昆虫中的蚊、蝇、虱、跳蚤等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也可通过使用被病猪污染的注射器、断尾钳、耳标钳、外科器械、阉割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动物吸血昆虫库蠓和蚋的初步调查和区系分析王寿昆,陈天铎(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库蠓(Culicoides)和蚋(Simulium)均为小型吸血昆虫。它们侵袭人畜、传播疾病、分布广、密度高;除了叮咬骚扰以外,还可作为某 些病原的传播媒介,对家畜...  相似文献   

9.
虫媒病毒(Arboviruses)是指由吸血昆虫传播的病毒,其特点是病毒可在昆虫体内繁殖,但昆虫本身不发病,昆虫通过叮咬或吸血将病毒传播给人、畜而引发疾病.因此,虫媒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毒病或动物源性病毒病,具有很强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虫媒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严重病症,使人畜患病或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全球温暖性气候的不断形成,同时也由于人类的社会生产性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和动物流通量的增加,使虫媒病毒在世界各地造成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虫媒病毒不仅是医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课题,也是与公共卫生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牛马锥虫病是由伊凡锡锥虫引起的,以吸血昆虫虻和吸血蝇为主要媒介的家畜(牛、马等)血液原虫病。牛马感染了锥虫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往往会造成地方性流行,导致大批牲畜倒毙,使国家建设和农业生产蒙受损失。现将我们防治此病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以高热、贫血、黄疸为特征表现。因本病主要是由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的,所以,多发生于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夏秋雨水多的季节。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多有发生,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1附红细胞体的生活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其自然传播途径也不十分明确。但大家承认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螨虫、虱子等是该病的  相似文献   

13.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由吸血昆虫传播的病毒,其特点是病毒可在昆虫体内繁殖,但昆虫本身不发病,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畜,因此虫媒病毒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病。国际上已发现537种虫媒病毒,其中130余种可引起人畜疾病,导致发热、皮疹和关节痛、出血热、休克等,严重的可以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4.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由吸血昆虫传播的病毒,其特点是病毒可在昆虫体内繁殖,但昆虫本身不发病,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畜,因此虫媒病毒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病.国际上已发现537种虫媒病毒,其中130余种可引起人畜疾病,导致发热、皮疹和关节痛、出血热、休克等,严重的可以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5.
家禽体外寄生虫是指寄生于皮肤和羽毛上的节肢动物,还包括少数寄生于内部器官的种类。随着养禽业向集约化生产发展,有些禽类外寄生虫在标准化养禽设施中很少出现,如蚊、蚋、蠓等吸血性传播昆虫和螨、虱等外寄生虫。但在开发性鸡舍饲养的鸡群、鸭群中仍有吸血性传播昆虫和外寄生虫发生和流行,这能直接危害家禽机体,夺取营养,损  相似文献   

16.
蛋鸡细胞原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库蠓)传播.发病率低,但死亡率较高,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采集长沙地区某奶牛场疑似患病牛鲜血及牛舍周围吸血类昆虫(牛虻、厩蝇和蚊子等),分别作镜检观察,腹腔接种至试验小鼠体内(0.5 mL/只)进行培养和观察.为进一步证明其传播途径,将12只试验兔分别放置于牛舍不同方位饲养1周,进行临床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病牛鲜血涂片染色后在血液红细胞内观察到呈圆点状或球状的无浆体虫体,绝大部分位于红细胞边缘,少数位于中央,染虫率达30%,患牛抗凝血在试验小鼠体内进行培养后,第4天开始在小鼠红细胞内查到虫体,第17天达到感染高峰;吸血类昆虫血液涂片、染色后,其中385片在血液红细胞内观察到虫体,虫体查出率达77%;吸血昆虫内容物在试验小鼠体内的培养情况大致与患牛抗凝血情况相同;在临床感染1周后的第6天,7只兔在血液红细胞中查到虫体,兔感染率达75%.  相似文献   

18.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贫血、黄疸为特征。可通过接触传播、血源性传播、垂直传播及媒体昆虫传播等。一般认为吸血昆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以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6-9月份多发,牛、羊、猪等家畜均可感染发病.牛的发病很少.而犊牛患病则更为罕见。作者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临床工作20年。未见过杂志有关报道。实属首次发现。特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养殖技术顾问》2013,(9):40-41
公牛忌红。实际上,公牛基本上是色盲,令它们激动的只是它们眼前抖动的东西而已,管他是什么颜色。蝙蝠吸血。全球大概有900多种蝙蝠,但绝大多数都不吸血,只喜欢吃昆虫。世界上只有三种会吸血的蝙蝠,都生活在中南美洲,而且它们大多只吸牛、马、鸡的血,实在找不到其他动物,他们  相似文献   

20.
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关系 硬蜱是研究最多的吸血昆虫之一。关于蜱引发的免疫调节的首次报道称 ,安氏革蜱 ( Dermacentor andersini)侵袭显著减少了与 Con A(刀豆素 A)一起培 .养的 T淋巴细胞的增殖 ,而第 1次侵袭期间蜱引发的抑制强度 ,要大于第 2次。重要的是 ,反复受侵袭引起宿主对蜱吸血产生抵抗力 ,而且 ,蜱感染不会影响由 E.coli脂多糖 ( B淋巴细胞分裂素 )介导的体外增殖。试验证明 ,T淋巴细胞增殖被抑制是由雌性安氏革蜱吸血产生的可溶性分子所致。最近在吸血的安氏革蜱雌、雄蜱唾液中发现的一种 36KD蛋白已完成了纯化、物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