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划区轮牧与草地可持续性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区轮牧是一种充分利用饲草生长旺季而进行的集约、区块式放牧管理系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轮牧制度的发展现状,概括了划区轮牧的优势包括: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性、草地生产力;降低草食动物肠胃线虫感染率;分析了其与传统连续放牧相比所具有的局限性。进一步从放牧类型的延展、放牧策略的改进、人为因素的投入、生态模型研究等多角度综合考究,提出综合协调生物因素与环境、平衡生态与经济以及优化牧企合作现状的轮牧策略,以期为轮牧对于生态恢复和草地可持续性利用的生产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管理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和分析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奉节县自然地理情况,提出了在奉节县退耕还草使用生物围栏发展围栏轮牧的思路。这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经济,促进林牧互相结合共同发展,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区封育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场,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的暖季放牧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定不同放牧方式(不放牧,连续放牧,四区、五区、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1.0,1.4 hm2/un.sh),运用酶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围封过程中放牧绵羊对封育草场牧草细胞壁成分月动态变化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暖季放牧期内,不同放牧区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受到放牧方式的显著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不放牧处理牧草细胞壁有机物(OCW)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各放牧处理,不同放牧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划区轮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消化性部分且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处理;不放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Oa和较低的Ob,而连续放牧处理与其相反,各轮牧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轮牧处理总可消化养分(TDN)和代谢能(ME)含量较高,尤其在牧草生长旺盛期(八月份),六区轮牧放牧场牧草可利用营养物质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福州山地山羊分区轮牧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福州北峰进行山地人工草场的建设及山羊分区轮牧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植牧草的供草周期为40~45do夏季有四种适口性好、产量最高的主栽牧草(杂交狼尾草、甘薯、印度豇豆和百喜草),平均hm^2可利用草量113380.2kg,冬季黑麦草为59840.0kg。经过调节,每hm^2山地人工草场山羊的载畜量可以达到60~75只。本文还对人工草场建立和山羊分区轮牧对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柴绍芳  张波  郭宪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2):24-25,28
自2003年开始,酒泉市3个县的荒漠化草原被列为"退牧还草"试点,对禁牧、休牧措施在植被恢复中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连续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退牧对恢复草地植被效果明显。退牧后植被的高度、盖度、多度、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明显提高。就植物多样性、盖度、高度和产草量的综合效应而言,采取禁牧等措施对植被恢复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羊草草地的轻度放牧、适度放牧、重度放牧、过度放牧和未放牧生境的土壤动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土壤运动的生存有利。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呈递减趋势。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以适度放牧的表聚性为最明显,而过度放牧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绒山羊增绒示范区进行限时放牧对草原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限时放牧区与自由放牧区相比,植被平均高度增加5cm左右,盖度提高12%左右,密度增加40株/m2,地上生物量增加20%~40%。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0);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相似文献   

9.
何峰  李向林  仝宗永  马钊 《草地学报》2020,28(1):273-278
本研究旨在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混播草地放牧利用的生产潜力和集成全草型集约化肉羊放牧育肥技术模式。2017-2018年,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开展了2年羔羊育肥的划区轮牧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育肥羊增重以及羊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超过11.2 tDM·hm-2,5月份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的粗蛋白为20.92%,每公顷紫花苜蓿混播草地可满足51只育肥羊、放牧育肥150天,每只增重30 kg所需的干物质、代谢能和粗蛋白三个方面的全部需求。与此同时,紫花苜蓿混播草地还可以显著增加羊肉中欧米伽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n-6/n-3比例为2.72,羊肉健康品质显著提高。以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基础的全草型肉羊放牧育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我国苜蓿产业以及草地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对比研究了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相比,表层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土壤机械组成优化;划区轮牧表层土壤质地有所改善;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均较自由放牧区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对比研究了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相比,表层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土壤机械组成优化;划区轮牧表层土壤质地有所改善;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均较自由放牧区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喀斯特灌丛草地是贵州省的主要草地类型之一 ,采取何种放牧管理措施 ,来有效地控制山羊放牧密度 ,达到充分利用灌丛资源发展山羊生产 ,使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同时 ,并保持灌丛草地的良性生态循环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根据岩溶地区灌丛草地地形非常复杂的特点 ,采用电围栏来进行山羊放牧试验 ,并与生物围栏和简易篱笆比较 ,结果电围栏较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4.
草地畜牧业作为藏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一直以来政府和科研人员致力于通过试验示范区探索和推广天然草场围封改良、补播改良、优质混播人工草地建植等措施来提高草场利用率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GPS实地测量人工、天然草场以及自由放牧、暖季休牧和禁牧不同放牧制度的草场试验样地范围,以2006年7月及2008年年内时间序列的CBERS-02星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分别监测人工与天然的休牧草场、天然的自由放牧-暖季休牧-禁牧草场的植被长势。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的均值、标准差、极值及优势度反映不同草场植被长势、覆盖均匀度等情况。结果表明:人工补播的草场植被普遍长势、最佳长势及最劣长势均优于天然草场,但人工草场的覆盖均匀度不及天然草场;天然禁牧、天然暖季休牧、天然自由放牧草场长势依次递减;休牧在九月中旬放牧之前与禁牧草场的植被覆盖均匀度基本保持一致,两者的NDVI标准差远低于自由放牧草场,但休牧草场在放牧之后,植被均匀度遭到破坏,NDVI标准差介于禁牧与自由放牧草场之间。此外,该研究采用3S技术,从另一角度有效地实现了对草场覆被长势的动态、宏观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自由牧马对草甸草地群落结构及牧草品质的影响,在新疆昭苏夏马场设置放牧试验,采用控制笼进行对照,分析了2013-2015年草地群落结构及牧草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羊茅(Festuca ovina)等一些马喜食的禾本科牧草的相对密度降低,狼毒(Euphorbia fischeriana)、龙胆(Gentiana scabra)等一些毒性植物和马不食植物的相对密度升高,但主要优势植物变化不大;(2)在3年夏场放牧中,草甸草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维持在0.74~0.81;不同植物种类重要值变化趋势不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龙胆在群落中重要值增加,而细果苔草(Carex stenocarpa)和羊茅的重要值显著降低;(3)牧草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粗蛋白(CP)含量随着放牧年限的增加从13.4%下降到11.3%,仍可达到马对粗蛋白含量(8%)的基本要求。由试验可知:目前的放牧强度(5匹马·ha-1)基本维持了草地的可持续性,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牧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春季休牧对草原和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4月上旬到6月下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进行春季休牧试验,对休牧和非休牧的草原进行生产力监测.结果表明:春季休牧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经过两个月休牧后,草原植被状况明显改善;休牧期间采用低投入维持性饲养,可以显著降低饲养成本.并对休牧措施的生态效益、生产实践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依托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通过研究建群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叶片宏观性状、资源投入和生殖枝、营养枝潜在关系,以期揭示矮生嵩草种群在中度放牧强度下对放牧方式调控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牦牛藏羊放牧比例1:6处理矮生嵩草营养枝高度、数量、重量显著高于牦牛藏羊放牧比例1:4处理和牦牛单独放牧处理;单位长度矮生嵩草营养枝重量、生殖枝重量均不受放牧方式影响,且单位长度营养枝重量与单位长度生殖枝重量呈正相关关系;个体生殖枝、营养枝特征呈现协同变化关系,营养枝重量会显著影响营养枝数量,生殖枝数量显著影响生殖枝重量。综上所述,放牧干扰下矮生嵩草在生殖枝和营养枝的资源投入上不存在权衡关系,而是通过增加单位长度的生殖枝、营养枝资源投入量来提高资源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海晏县沼泽草场放牧牛羊及同盘吸虫感染等情况而进行了本调查,结果为:沼泽草场放牧户占到全县总放牧户数的9.27%,放牧牛羊分别占到全县牛羊总数的10.93%和12.65%。77.78%的沼泽草场放牧户牛羊感染同盘吸虫,而牛群和羊群同盘吸虫感染率分别达到了59.26%和48.15%;牛羊群体混合感染率40.74%;牛羊个体同盘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4.83%和17.04%。结果还表明专业技术人员等对同盘吸虫病了解不足,区域间感染率差别较大,牛羊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证明现在使用的驱除药物对同盘吸虫虫卵阳性率降低很不理想,今后对本病的预防知识普及宣传及技术培训、驱除药物研制和筛选、湿地椎实螺的防治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和家畜生产影响的研究,放牧强度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土壤养分状况,三种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的高度、密度、盖度、频度、可食牧草产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显著(>0.05)。放牧强度影响羯羊体重。羯羊日增长量随放牧强度减小而增加,羯羊生长量以中组为最佳,中组分别比低组、高组提高30.4%、17.6%,平均日生长量组间差异显著(<0.05);牧草干物质的采食量影响羯羊生长量,而日采食量中粗蛋白较干物质对羯羊生长的影响更为重要。草地放牧以中放牧强度(6只/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和土壤主要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原 >退化高寒草甸草原 >人工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的生物量明显降低,尤其是地下生物量,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分别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1.9%,54.8%和13.9%,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2.8%,49.4%和29.5%。人工草地的表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退化对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3种天然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在土壤剖面的变异也不明显。4种类型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很低的水平,退化主要造成表层土壤碳氮的严重损失,平均分别损失了53.0%和52.4%,4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极低,而退化对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