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鸭病频频发生,在各类鸭病中,传染性疾病仍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其中尤以病毒性传染病为甚。近年来国内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流感、番鸭“花肝病”,从近期情况看,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流感,其次为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相对较为少见的是鸭瘟、番鸭“花肝病”。细菌  相似文献   

2.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3.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4.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雏番鸭传染性疾病 ,发病率高 ,往往给养鸭专业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 ,对此病采用神农草等中西结合的综合措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症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 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 ,故本病又称为“三周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拉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 ,喘气、软脚 ,有时出现扭颈等神经症状。小肠尤其是蛋黄蒂附近肠腔膨胀硬实 ,内有“腊肠样栓子” ,从患鸭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细小病毒。2 防治 2 .1 预防 :雏鸭出壳 1日龄内每羽皮下或肌注 0 .2ml鸭细小病…  相似文献   

5.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雏番鸭以喘气、腹泻、脚发软及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和死亡率高㈣。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因此又称雏番鸭“三周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以上,是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同属水禽细小病毒病,是危害我国水禽养殖业的重要疫病,由于弱毒疫苗和抗体的应用,该类水禽传染病的流行暴发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零星散发报道。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引起的商品肉鸭群鸭喙变短、长舌和生长迟缓等症状的高发性传染病,对我国的养鸭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类水禽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例剖检、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禽细小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断李康然,韦平,吴保成,黄华烨,马军艳广西农业大学530005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幼龄番鸭的一种传染病,雏鸭多于3同龄内发病,故亦称“三周病”。该病的死亡率很高,经济损失严重,是番鸭饲养业中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1991年我...  相似文献   

8.
雏鸭副粘病毒病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2003年9月以来,福州闽侯某养鸭场的雏鸭(雏半番鸭、雏番鸭)发生一种临床上以软脚、拉稀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采用多种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进行防治,均未取得明显效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其养鸭的积极性。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学检查及实验室人工感染试验等确诊为鸭副粘病毒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易感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发病初期,病鸭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市棚养樱桃谷肉鸭的养殖覆盖面的增大,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困扰着养殖户,影响着我市养鸭业的发展。现就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诊断与治疗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PV)引起的番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故又称3周病.早在1985年我国首次在福建发现了雏番鸭的细小病毒[1].1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亡率为80%的番鸭疫病,并分离到病毒[2].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番鸭细小病毒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鸭圆环病毒引起的鸭圆环病毒病对我国养鸭业危害严重。本文主要从病原学特征、基因组结构、致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诊断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方面对鸭圆环病毒病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鸭圆环病毒病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水禽病发生的新特点 1.新发水禽病种类多,防治工作量增大.随着水禽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商品贸易量的增加、集约化饲养管理经验缺乏、防疫卫生技术跟不上等原因,致使新的水禽病不断出现,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雏鸭病毒性肝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疫里氏杆菌病、鹅副黏病毒病等,原有疫病时有发生,如小鹅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曲霉菌病等.  相似文献   

13.
番鸭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细小病毒(M PV或M DPV)是感染禽类的自主性细小病毒,由它引起的番鸭细小病毒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因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故又称3周龄病。一病原番鸭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为球形、直径为20~25nm、无囊膜  相似文献   

14.
宁德市某养鸭专业户,1997年4月初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番鸭2300羽,7日龄时注射细小病毒高免卵黄抗体,投喂鸭花料,前期生长良好。16日龄始部分雏鸭突然发病死亡,共死亡1334羽,死亡率高达58%。发病第3天前来我站就诊,经临床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和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三周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断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表现精神萎顿、行动迟缓、厌食、打嗑睡、不能走动,随后出现腹泻,拉白灰色或绿色稀便,呼吸困难、解部发组,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头向后背弯曲,最后死亡。发病期间,投喂各…  相似文献   

15.
几种药物治疗疑似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雏番鸭发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鸭患病中后期易继发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16.
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鸭,发病时间集中在2~4周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40%~50%,严重危害雏鸭饲养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严禁到疫区引进番鸭苗、种鸭和种蛋,做好种鸭免疫接种,为易感雏番鸭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对孵化场、孵化箱、孵化室和孵化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在雏鸭出壳后48 h内皮下接种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清洁消毒,以防止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该病,对发病番鸭可立即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紧急防控,同时,可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控制某些细菌的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7.
<正>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1病原雏番鸭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为球形单股DNA病毒,无囊膜,其可在番鸭胚中增殖,并能致死鸭胚。雏番鸭细小病毒对酸和热不敏感,对紫外线敏感。2流行病学本病6~21日龄雏番鸭最易感,感染后死亡率高达40%~60%,30日龄以上的番鸭感染后死亡率较低,往往成为发育不良的僵鸭。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不洁孵化场和带毒鸭为传染源,本病从9月份到次年4月份高发,这段时间气温  相似文献   

18.
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雏番鸭"三周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喘气和腹泻为主要症状.1985年以来,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先后发生该病,对1-3周龄雏番鸭危害极大.1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率为80%的番鸭细小病毒病,并分离到了病毒.广西从1996年开始在番鸭中也出现了类似疾病,为了明确病因,我们从广西各地采集疑似番鸭细小病毒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养禽大国,水禽品种及饲养量均居世界首位,鸭肉及其相关产品已成为我国畜产品出口优势之一.然而,随着我国养鸭业的发展,危害鸭的疫病愈来愈多,病情更加复杂,致使兽医临床诊断愈来愈难.为满足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迫切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黄瑜、苏敬良主编的《鸭病诊治彩色图谱》一书,为促进我国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尽微薄之力. 本书一改过去平辅直叙的写作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明介绍了当今危害我国养鸭业主要疾病的诊断和实用防制技术.主要包括:鸭瘟、雏鸭病毒性肝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雏番鸭小鹅瘟、鸭流感、鸭出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大肠杆菌病、鸭沙门氏菌病、鸭霍乱、鸭变形杆菌病、鸭伪结核病、鸭曲霉菌病、鸭传染性窦炎、鸭葡萄球菌性关节炎、鸭球虫病、鸭腹水症、鸭喹乙醇中毒、鸭磺胺类药物中毒、鸭维生素A缺乏症、鸭维生素B1缺乏症、鸭维生素B2缺乏症、鸭痛风、鸭啄羽症、鸭光过敏症、种(蛋)鸭产蛋异常等.对这些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和特征性的剖检病变均以彩色图片和简炼的文字加以说明.同时结合我国养鸭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疾病的成因、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防制措施加以具体的阐述.书中选用的彩色图片均为编者在生产实践中所收集的并从病因上得到确诊的自然病例,或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复制的典型病例. 书中首次对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雏番鸭小鹅瘟、鸭出血症(暂定名)及鸭流感的病变特征及相关的防制措施给予较详细的介绍.阐明了临床上容易混淆的鸭病鉴别诊断要点和近几年来新发现的老病的新的表现形式.另外,本书附有郭玉璞教授拍摄的5幅反映美国商品肉鸭全封闭式饲养模式的照片,对集约化鸭场的养殖人员和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32开,90页,彩照约130幅,铜版胶印.欲购者请汇款至:100094 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张冬梅收,每本定价:23.50元(含邮挂费).  相似文献   

20.
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又叫雏番鸭"花肝"病、鸭坏死性肝炎(肝白点),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雏番鸭烈性、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该病毒呈球形,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在超薄切片电镜中有时呈晶格状排列,粒子直径为42~70nm,无囊膜,属无囊膜的RNA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