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种子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农作物种业竞争力、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2012年由种子站对洱源县杂交玉米制种产业进行专题调研,采取听、看、走访、座谈等方式,先后对县内种子企业、各乡镇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听取了种子企业、制种农户及相关领导的意见建议,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讨论、剖析了杂交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梳理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的单产不断提高,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为此八五五农场种子公司迎接挑战应用玉米杂交制种技术制种。在学习玉米制种操作规程的基础上,严格制定生产技术方案,准确记录垦丰种业有限公司的玉米杂交种生产档案。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环境条件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严禁因技术等原因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坚决避免劣质种子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杂交玉米制种技术措施。来发挥出玉米杂交制种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市玉米杂交制种从1978年开始发展,到1995年发展到最大面积2.2万hm2,然后逐渐减少,到2011年仅剩下0.15万hm2。杂交玉米品种从1978年引进的少数几个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个,呈多元化趋势。在分析面积和品种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张家口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资源、技术、加工等优势以及基地市场混乱、农民素质较低等问题,进而探讨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思路,比如规范种子生产基地、改进玉米制种生产方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玉米杂交制种基地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需要提高种子的质量、完善检测程序,通过制定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生产质量管理措施,促进农业生产整体稳定的发展。文章就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杂交玉米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酒泉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生产的种子质量好,适合于发展玉米制种产业。本文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玉米杂交制种的播种、田间管理、去雄授粉及种子收获等技术环节为重点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玉米制种技术虽然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但制种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提高,同时,由于育种纯度较低、种子不够优质,制种手段较差、缺乏一定的制种技术等原因,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数量还存在严重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需要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只有保证种子纯度以提高制种质量,进行规范种植以提高制种产量,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数量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制种技术在农业中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拜城县作为新疆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基地之一,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在扩大,今年全县玉米繁种面积已达到了4万多亩。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往往放松后期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田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质量。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玉米杂交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为此,对玉米制种田的后期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提高杂交玉米制种质量关键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玉米在制种的过程中,由于各个程序处理不当,容易让种子产生不整齐,纯度差、种子发芽率较低等情况。本文重点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在杂交玉米制种时全过程关键技术进行仔细分析,以期提高当地杂交玉米制种质量。为杂交玉米制种广泛推广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油菜杂交制种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祝县发展油菜杂交制种的思路是:加强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制种基地管理,把好种子生产质量关;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护农民制种积极性;建立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种子质量;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推动油菜制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肃现代制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农作物制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技术力量和区位优势,目前杂交玉米年制种产量已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需求的60%左右,已成为全国三大现代种业制种基地之一,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保障国家供种安全及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提出建设甘肃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提高良种繁育和供应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明确要求加强西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的规划建设与用地保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西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鼓励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剖析了国外种业公司进入对我国种业的影响,分析了国内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指出了我国种业整合模式与途径,并结合山西种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山西种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和促进山西种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如加强政府指导、健全保障机制、增加资金投入、优化政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是重要的杂粮生产省之一,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文章以推进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为目的,详细研究分析了目前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与良种工程、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等实现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谷子生产及其产业化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详细分析谷子在山西省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山西省发展谷子生产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优势、具有特殊的地理生态优势、具有科技和品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谷子生产产业化开发三步走的道路,首先要支持和保护现有小米加工企业稳步发展;第二,与其他小杂粮开发紧密结合,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三,加速小米深加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增加小米产品的科技含量。指出了谷子产业化开发中应注重的4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优质品种选育;二是加强谷子栽培技术等基础性研究;三是加强小米营养品质及其他品质的研究;四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种业新政下着力提升河南省种企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文章在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种业新政和现代种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种子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应从改革完善种业创新体制、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加大政策保障支持力度、加强种子市场监督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提升河南省种子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种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的新形势,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详细阐述了其种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成立种业研究院、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科企合作、组建高新技术集团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的思路,以期为促进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蚕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我国现代蚕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介绍了我国蚕种业发展现状,从蚕种生产风险、市场预测、蚕种生产劳动强度及规模、蚕种育种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打造新型蚕种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品种亲本鉴定制度、建立风险分担及财政支持制度、加强蚕种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特殊用途蚕品种审定及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蚕种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庆阳市为例,分析了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是高度重视种子工程建设、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开发陇东苜蓿品牌系列产品、加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加强科研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京市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落下惟幕,北京市的生态建设与绿化新举措将全面实施。通过全面分析北京城市绿化树种应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其绿化新举措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就北京未来城市绿化树种的发展趋势及周边地区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认为发展乡土树种,加强选种、育种工作,积极开展特色植物引种驯化,是北京城市绿化工作的重点,周边地区也应抓紧此契机,积极调整苗木产业结构,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发展自己和支持北京绿化。  相似文献   

19.
晋蒙陕甘宁 5省区接壤区包括山西省吕梁地区、忻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延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和甘肃省庆阳地区 .这 7个地市具有大致相同的经济基础、政治背景和文化传统 ,相同或相近的农业生产条件 ,又是全国西部地区的能源基地 .随着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优质种子供不应求 .大力发展接壤区种子生产 ,建立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种子生产基地 ,不仅可以缓解种子的供求矛盾 ,而且也可充分发挥该区农业的优质生态资源条件 ,对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也可使该地区农业生产迅速上一个新台阶 ,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辣椒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山西省辣椒生产的现状,对山西辣椒的种植面积、品种、栽培技术、销售和加工、种子生产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加强品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发展龙头企业,树立品牌,加强技术培训等发展辣椒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