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骼系统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它为生物体提供了造血微环境、机械支撑、保护脏器等功能,同时也是钙和其他矿物质等的储存库。家鸡尾骨的表型多样性是研究骨骼系统发育及形成机制的良好资源。Notch、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及其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周期性表达的特点,是调节体节形成及尾部骨骼终止延伸的分子通路。为了解无尾鸡骨骼发育终止的分子机制,作者分别总结了骨骼发育、无尾鸡骨骼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影响无尾性状的关键信号通路Notch、Wnt及其在无尾鸡研究中的进展。但是,受体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精确调节以及信号通路中的核心元素仍不清楚,需要通过更多的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鸡重要性状的分子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油鸡和特种遗传品种丝羽乌骨鸡为素材,针对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进行选育,采用标记辅助选择的最新形式--基因组选择,筛选出有效的分子标记,基于表型、系谱和基因/标记信息构建综合选择指数,具有较高的选择准确性;实施标记综合指数辅助选择,经过3~4世代优化标记辅助选择,北京油鸡和丝羽乌骨鸡的生长和繁殖性状均取得了一定遗传进展,选育了几个新品系,可望构建新的杂交配套系.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尾巴具有改变方向、控制升降、调整速度、支撑身体、防御、攻击、保温、示警、逃生和捕食等作用。鸟类的尾巴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身体的关键作用,但在进化过程中尾部却出现了缩短和融合现象,如中国的瓢鸡及智利的Araucana鸡。作者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鸡无尾性状的解剖学研究成果,发现无尾鸡在胚胎发育HH19期(Hamburger和Humilton标准分期)就已经出现无尾现象,而在结构上无尾鸡缺乏尾脂腺、尾羽、镰羽、尾椎骨和尾综骨。同时作者分析了导致尾部体节停止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包括周期性表达基因的转录调控影响尾部延伸过程、后端化因子梯度诱导尾部形成、Hox基因影响体节特化过程及基因突变有可能导致的无尾现象等,从而提出了可能导致家禽无尾性状的胚胎发育时期的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包括Irx1和Irx2基因、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Fgf信号通路、RA信号通路等。研究鸡无尾性状的分子机制不仅可深入了解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尾部发育机制,更有利于揭示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尾部缩短及融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现代分子数量遗传新技术在鸭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对鸭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行综述。介绍繁殖相关激素和调节因子的基因研究、与肝脏及卵巢中脂肪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等进展情况;同时介绍鸭分子遗传标记的开发和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泌乳性能是产奶家畜的重要生产经济性状.也是典型的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用遗传标记对家畜进行选择可以达到提高育种值的准确性和早期选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鸡羽色性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羽色作为鸡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常规育种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羽色性状遗传方式的一般规律,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湖羊原产于江浙太湖流域一带,是我国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绵羊品种,具有繁殖力高、早期生长快以及适于舍饲等特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食物的需求增加,近年来对湖羊的经济性状的研究也在逐步推进。目前,湖羊的选育工作仍在进行,湖羊的多羔性状及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报道较多,湖羊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在不断丰富。本文对湖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选育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毛脚性状作为鸡的重要外观及经济性状,常与高品质肉质与强大的生产性能相联系,其主要特征是有羽毛覆盖于家禽的胫部、脚趾等部位。近些年来,毛脚鸡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毛脚性状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目前关于毛脚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相对有限。为进一步探究毛脚性状的选育技术与方法,文章将从鸡羽毛的形成原理、毛脚性状遗传因素2个方面介绍毛脚性状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Stubs基因座、Pti因座以及转录因子TBX5、PITX1等对毛脚性状形成的影响,为深入了解毛脚性状形成机制和选育鸡毛脚性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米易鸡矮脚性状的遗传性及遗传方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对鸡的矮脚(或矮小)性状的研究吸引了各国学者。现已肯定一种叫做dw的伴性矮小基因在生产上的实用价值,并成功地用之于家禽育种实践(邱祥聘,1982)。国外之所以重视对矮小基因的研究,乃是因  相似文献   

10.
11.
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青胫性状受隐性伴性基因或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为探明培育品系W系青胫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首先选取W系黑羽青胫与洛岛红黄羽黄胫的成熟公、母鸡(1♂∶5♀)进行正反交试验,然后对后代中青、黄胫母雏各4只的胫部皮肤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后代有青胫293只(♂172只,♀121只),黄胫51只(♂20只,♀31只); 反交后代有青胫256只(♂156只,♀100只),黄胫73只(♂29只,♀44只),正或反交后代均有两种胫色,且青胫显著多于黄胫,表明W系青胫性状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将有胫色分离的杂交组合后代按胫色、羽色统计,青、黄胫个体分别为黑、黄羽,青、黄胫分离比符合1∶1(121∶117),因此青、黄胫性状或黑、黄羽性状可能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雏鸡的胫部皮肤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黑色素生成通路(P < 0.01),Mc1r基因和已知参与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如TyrTyrp1在青、黄胫皮肤中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一些尚无报道参与胫色形成的基因如Wnt16、Wnt3aFzd10等也存在极显著差异。青胫性状的形成除涉及显著富集的黑色素生成通路外,还涉及细胞外基质与受体信号、信号传导、细胞骨架与迁移、细胞黏附、鞘脂与糖脂代谢。综合遗传分析与转录组分析,本研究推定培育品系W系中的青胫性状受Mc1r基因控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胫性状的形成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这为青胫性状形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细胞分裂周期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基因在无尾鸡骨骼发育过程的潜在调控机制,本试验通过混池重测序与转录组测序方法,综合运用基因组学和骨骼转录组学来揭示Cdc42基因对无尾鸡尾部发育的遗传影响。结果显示,在无尾品种的强正向选择下,无尾鸡与有尾鸡之间高度分化的基因显著富集到神经发育、基础代谢与细胞骨架重排等生物类别;骨骼发育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数从胚胎第8、11和14天逐渐升高后下降,到第16天到达最低后又升高,到第21天达到最高;在基因组与转录组层面识别的公共候选基因为Cdc42;公共生物学过程富集到GTPases活性与细胞生长程度的调节,公共信号通路富集到紧密连接与黏着连接;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发现,无尾鸡比有尾鸡的基因网络密度高6倍以上,平均连接度高8倍以上。无尾鸡共表达网络中,Cdc42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关性较弱。相比而言,在有尾鸡组,Cdc42基因处于网络的核心连接节点处,对于多基因的共同调节起到桥梁作用;此外,证明了Cdc42基因在多物种间具有保守性。本研究最终确定瓢鸡无尾性状的形成可能通过Cdc42及其共表达的基因共同调控紧密连接信号通路,联动影响Wnt信号通路,进而干扰生长板和尾骨的发育,是尾骨提前终止的重要影响环节,将为瓢鸡无尾表型的早期启动和遗传基础认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基因扫描、QTL定位及比较基因组技术的进步,鸡羽色基因定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7个羽色遗传座位已经完成基因定位,包括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 receptors,MC1R)、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水溶载体45家族第2成员(solute carrier family 45 member 2,SLC45A2)、PMEL17、酪氨酸酶基因、SOX10及melanophilin基因。尽管一些羽色基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哥伦比亚羽座位、隐性黑羽座位及铅笔线样式座位,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羽色基因定位及遗传分析中可显示出强大的威力。相继发现的羽色基因型揭示羽色遗传是一个复杂过程,既涉及到单个基因功能的获得与缺失,也涉及到多个基因互相作用。羽毛颜色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作者就羽色形成机理及相关基因定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云岭牛的无角性状进行分子鉴定,以加快云岭牛无角品系的培育速度。[方法]采用PCR扩增与琼脂糖电泳分型的方法。[结果]在263头云岭牛中,221头牛的基因型与其无角与有角性状完全一致,分子鉴定成功率为83.03%,还有42头云岭牛(16.97%)不能正确鉴定其无角与有角性状。[结论]分子鉴定技术可以有效鉴定云岭牛的无角与有角性状,将缩短云岭牛的无角品系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5.
鸡白细胞介素-2(IL-2)是由激活的T细胞分泌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不仅在T细胞、B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和NK细胞的激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发挥免疫功能,是一种能影响机体免疫反应各个方面的调节因子。文章综述了鸡白细胞介素-2分子生物学和疾病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长性状在奶牛育种中备受关注,随着对奶牛生长性状研究的日益深入,其与重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逐渐凸显出来,对奶牛的育种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奶牛生长性状定义、遗传参数、与经济性状的关联、生长性状QTL定位、GWAS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明确了生长性状在奶牛未来育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学水平,染色体水平、蛋白质水平、DNA水平等。中国地方鸡种类繁多,研究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不仅能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对起源、进化、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等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遗传多样性检测提供了更直接、更精确的方法,即直接通过分析DNA水平的序列变化检测动物遗传多样性。DNA分析方法成为目前最有效的遗传分析方法,避免了根据表型性推断基因型时可能产生的误差。作者对目前中国各种鸡群的遗传多样性在DNA水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发掘地方鸡种的优良基因,为地方鸡种的分子育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鸡球虫病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海龙  郑世民 《中国家禽》2006,28(20):102-105
鸡球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寄生虫疫病之一。对鸡球虫病疫苗的研究已成为广大动物医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鸡球虫病疫苗的研究现状以及核酸疫苗在鸡球虫病防制中的应用等研究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3个防御素基因(AvBD4、AvBD5、AvBD14)为鸡沙门菌易感性候选基因,以瓢鸡成年鸡沙门菌阳性群体与阴性对照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测定和双向PCR扩增特异等位基因标记(Bi-PASA)技术,分析了3个防御素基因变异与沙门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瓢鸡每个防御素基因编码区均检测到一个引起氨基酸变异的多态位点,分别建立了3个防御素基因的Bi-PASA分子标记;AvBD5基因A799G位点与瓢鸡沙门菌易感性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39),AvBD14基因的A2096T位点达到显著水平(P=0.017),而AvBD4相关性不显著(P=0.599);根据比值比(OR)与95%CI确定了每个防御素基因的保护基因型与易感基因型。研究结果对阐明防御素基因与沙门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建立沙门菌抵抗力鸡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