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实现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东省2008-2017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W"走势,各地区间的农业生态效率存在不均衡发展;技术进步指数对农业生态效率提升贡献最大,是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对农业生态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17个市的投入产出效率不同,部分地市属于非DEA有效,农业产出率不足,投入要素存在冗余。建议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效率和提升农村从业人员能力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山东省的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2.
生态创新效率作为衡量生态投入和生态产出效益的重要手段,是评价我国经济、资源与环境协同关系的重要指标。通过探讨山东省近10年生态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比较影响生态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基于山东省范围,采用DEA模型对山东省2009—2018近10年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采用比较研究,DEAP测算等方法对山东省区域生态创新效率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分析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探索生态技术对于整个山东地区生态创新效率的主导作用,并提出有效提高山东省生态创新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衍俊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196-199+209
基于2004—2018年三大玉米种植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中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和以产量为导向的DEA-malmquist指数,实证研究我国玉米种区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以及在环境制约下我国玉米不同种区的真实生产状况。随后通过Tobit面板模型,分析不同玉米种区的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指数在相同影响因素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种区整体为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北部种区整体生态效率较高,生产方式较为低碳;中部种区的平均生态效率较高,但技术效率退步明显;西部种区的生态效率增长缓慢,技术投入不足。受灾率、生态治理水平和环保投入因素对各玉米种区的生态效率和传统M指数存在趋同的影响作用,但不同种植区域还是存在较大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生态效率的DEA-SBM评价模型,以滨州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测算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的生态效率,并将其与CCR模型得到的不含污染变量情况下的农业技术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现代农业生态效率不断提高,但存在地区差异;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过量投入带来环境污染以及农业机械、劳动力、土地、水资源过量使用和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山东菏泽定陶县的玉米种植的资源配置,增加玉米生产总值,促进玉米种植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基于数据包络法构建玉米生态效率分析模型,利用计量模型对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并构建Tobit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来探究玉米生产效率的投入产出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近5年玉米生态效率呈增长趋势,增幅为76.3%,但生态效率值较低;纯技术效率增幅仅3.9%,应加大资源投入中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影响因素分析中显示,种植户技术培训程度、单位化肥、农药用量以及政策扶持对生态效率影响显著。【结论】采用三阶段实证分析模型能够有效得知山东省玉米生产效率的投入产出影响模型,对推进农业生态效率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各地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情况,合理利用山东省农业科技资源。基于山东省2015—2018年的数据,通过建立BCC静态模型和Malmquist动态指数模型对山东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2015—2018年综合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各地市投入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增长状态,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从投入角度看,山东省仍然需要对农业科技资源要素投入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从产出角度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进步空间。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从建立合理的投入保障机制和中东西部联合发展机制、提高土地规模收益、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重要的生态屏障,农业生态问题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合运用以农业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标准差椭圆技术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测算分析200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并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素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区域差异增大,两极化现象逐渐突出,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重点是低值省(区);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具有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财政支农水平、农业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密度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冲击效应,农业受灾率、人口老龄化程度具有负向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8.
探究涉农财政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内在机理对于缓解农业生态压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2003—2019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涉农财政、粮食产能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2)复种指数与粮食产量在涉农财政资金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中介作用。(3)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遮掩效应。粮食种植结构正向调节了复种指数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负向强化了粮食产量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其改进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准确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的真实水平,以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2000—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组,并分析了2017年未达DEA效率状态地区的农业投入产出的冗余与不足。高效率组中的省份一类位于东部地区,一类位于西部地区,而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主要处于中、低效率组;2017年,只有青海、宁夏和天津出现农业产出不足情况,其余未达到DEA效率状态的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用水、农药、化肥、农膜、能源等要素投入冗余和碳排放、污染排放过度的情况。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发展变动态势不一,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过度,但各省份冗余的具体构成不同。因此,各省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和效率损失的具体原因,采取适宜性的措施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西安市2004—2014年都市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安市都市农业生态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0.881下降到2014年的0.819,相对DEA有效从2004年的7个区县下降到2014年的6个区县;西安市都市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差异整体上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从2004年的0.189扩大到2014年的0.234。②研究时段内,灞桥区、雁塔区、阎良区、长安区、蓝田县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率处于良好状态,其余5个区县较多年份的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率低下;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效率低下的原因不同,主要是科技资源及管理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投入规模存在冗余。③2014年未央区、临潼区、周至县、户县的农业总产值冗余率为零,而投入要素和面源污染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表明这4个区县都市农业生态效率低下的原因不是期望产出不足,而是投入资源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在考虑粮食农业生态价值(ESV)和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阐释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生产率增长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黄河流域的粮食生态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省际之间农业碳排放差异显著;(3)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的差异明显,其中内蒙古的农业生态效率最高,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农业生态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4)黄河流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大于1,整体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技术转化效率不足、管理效率水平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建设新型农业体系、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春  郭连红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0):207-212
以XX生态经济区为例,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碳投入与碳产出,对XX生态经济区各区县农业碳的生产效率、生态效率以及经济效率进行分析测算,并基于区县尺度对各区县碳效率与农村生态经济的时空分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济产量和碳排放量是生态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16—2019年XX生态经济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因此农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加上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农业碳的经济效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XX生态经济区农业碳排放量明显低于吸收量,说明该经济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较强,但农业碳排放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评价我国主要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借鉴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关于秸秆能源化利用投入产出比的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分析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生态效率值。结果表明:江苏省、福建省、海南省、河南省、广西省、四川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8个省生态效率值均为1,即秸秆能源化利用对这8省的生态环境效果相对较好。我国部分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生态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投入资源冗余严重和主要产品产量偏低。建议重视区域发展状况,以及提升能源化利用工艺发展水平,在降低资源投入的同时达到提升产量的目的,以提高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DEA框架下测算新疆兵团农业在特定环境压力下的生态效率,并采用截断回归和自举估计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兵团农业的生态效率很低,在特定环境压力下团场之间的生态效率差异很小,管理活动中生态无效率和技术无效率密切相关。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物过量排放是新疆兵团农业生态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提高兵团农业生态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对2000—2020年山东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进行测度,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静态角度看,2000—2020年山东省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率整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效率较高,在2020年达到最高;从空间上看,山东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变化明显,区域同质性增强,中、高效率区的集聚现象明显;(2)从动态变化看,全要素生产率从2001年的0.9739上升到2020年的1.1186,增幅为14.86%,技术进步是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水平高于系统资源配置水平;(3)从影响因素看,农业技术水平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最大,各个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通过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是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财政支农、农业规模化、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械化、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基于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对2006—2018年山东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分解与分析,结果显示:从超效率DEA模型来看,山东省所有地级市均处于DEA有效状态,但地区之间的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从Malmquist指数的地区比较和动态分析来看,山东省农业TFP整体呈现增长状态,对于农业TFP的增长,技术进步起主要作用,技术效率的贡献很小甚至起负向作用,是典型的技术进步诱导型增长模式;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总体处于上升状态,各地级市间存在横向差异。最后,提出了推动山东省农业生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邓远建  超博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4):4879-4894
【目的】从灰水足迹视角评价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揭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提升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我国200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总体而言,农业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市、区)呈上升趋势。从灰水足迹由低到高的排名可以看出,处于前列(即灰水足迹较小)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农业产值占比较低;处于后列(即灰水足迹较高)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农业产值占比较高。(2)观测期内,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平稳,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各省(市、区)的均值差距明显且分布极不平衡。(3)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支农、农业受灾率等因素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各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双双提升,无论是农业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但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污染也可能对农...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12、2014及201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投入以及产出达到最佳状态,少数地区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偏低且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等情况比较严重。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合理有效整合资源,适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等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各市农业的发展并不均衡,部分区域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仍然存在着低效和冗余,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对山东2002~2008年农业要素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探讨了提高山东农业产值和要素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