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对2017―202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581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进行分析,为新疆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81个品种(系)中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且稳定,达到抗级及以上的占比在90%以上,其中2019年早中熟棉、2020年早熟棉和早中熟棉、各年彩色棉和长绒棉中抗级及以上的品种占比均为100%;除参试长绒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外,早熟棉、早中熟棉和彩色棉品种(系)均以耐病为主,5年中耐病的品种(系)平均占比为60.0%;长绒棉和早中熟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总体抗性优于早熟棉,不同年份间彩色棉的黄萎病抗性波动较大。所有参试品种(系)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枯黄萎病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可见,筛选出抗黄萎病的品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审定双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试验目的 通过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区试中表现优良的品种在大区种植的丰产性与适应性等基本农艺性状,为国家棉花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2份棉花品种(系)对棉花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2002年参加浙江省区试的42份棉花品种(系),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鉴定结果,耐病以上品种(系)有21份,其中高抗1份,抗病9份,耐病11份,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认定的品种有浙102、泗棉3号、慈娜96-6、苏棉12、苏棉8号和湘杂棉2号共6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1试验概况1998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供试品种(组合)为9208007、川D45、鄂8239、湘杂2号F1、泗阳167、慈96~6和淮杂2号F1,以泗棉3号原种为统一对照。全流域共设15个试点,其中上游片2个、中游片7个、下游片6个。试验采用统...  相似文献   

5.
对2015-202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区域试验的192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分析,为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18年高抗和抗病品种(系)占比为88.2%外,其他年份均在92%以上;参试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西省2010~2019年207份材料抗枯萎病性分析及对2016~2019年87份材料的抗黄萎病性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近10年来高抗以及抗病品种占总参试品种的37.20%,且抗枯萎病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参试品种的抗黄萎病性水平较低,近4年来抗病品种占参试品种的17.24%,缺乏高抗品种,但近两年来对黄萎病抗性水平总体呈增强趋势。共筛选出5个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兼抗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对品种的皮棉产量进行方差分析,新复极差测验品种间产量差异的显著性,用回归法或非回归法测定品种产量的稳定性。而对品种的生育表现、丰产因素、抗逆性以及纤维品质等仅作简单的比较和;定性描述,缺乏必要的数量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此,本文试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资料进行综合评定,旨在完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使参试品种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科学评价。1材料与方法采用1987~1988年常规棉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对参试品种泗84-75、盐85-8、通…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2009-2013年江苏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枯、黄萎病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但抗枯萎病品种比例起伏不稳。2010和2013年的枯萎病抗性水平最高,达到抗及高抗枯萎病水平的品种(系)比例占当年参加鉴定样次的50%以上。参试品种的抗黄萎病性水平较低,但近5年来参试品种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逐年稳步提高,耐黄萎病的品种(系)比例逐年上升。常规品种与杂交种抗病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比较分析1998-201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560个参试品种(系)的抗病性表明: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而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水平较低;常规品种与杂交种抗病性差别不大,中熟、中早熟品种抗性总体好于早熟品种。参试品种的总体抗黄萎病指数和兼抗指数分别较1991-1997年参试品种高9.4和4.6百分点,总体抗枯萎病指数与之相当。参试品种中抗病品种比例的变化趋势为,抗枯萎病品种比例在达到较高水平后有回落趋势,抗黄萎病和兼抗品种比例起伏不稳,仍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邹奎  许乃银 《江西棉花》2009,31(4):44-47
依照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通过多环境试验鉴定棉花新品种(系)在长江流域棉区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2~75.0;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为中等水平,抗病品种(系)所占比例为3.6%~24.6%,呈逐年升高趋势,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为22.3~31.1;参试品种(系)的总体兼抗指数(rFV)为11.4~17.4;各年度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高于杂交棉品种(系),但2类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2~75.0;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为中等水平,抗病品种(系)所占比例为3.6%~24.6%,呈逐年升高趋势,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为22.3~31.1;参试品种(系)的总体兼抗指数(rFV)为11.4~17.4;各年度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高于杂交棉品种(系),但2类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14.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病圃法测定了氨基寡糖素喷施后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表现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蒜素处理),氨基寡糖素诱导后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表现与乙蒜素存在极显著差异,喷施3次后诱导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是73.39%和41.19%,诱导对枯萎病抗性效果高于黄萎病;且随着喷洒次数增加,诱导抗枯黄萎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抗性相关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处理3次,棉叶中的POD、PPO和PAL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说明氨基寡糖素能够诱导棉叶中POD、PPO和PAL的活性。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的田间示范,调查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枯、黄萎病防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80%和70%。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营养价值丰富,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在中国的各马铃薯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利用室内灌根接种和田间麦麸接菌相结合的方法对37份马铃薯进行抗性鉴定,以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从而更好地为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奠定基础。鉴定结果表明,高感品种共6份,中感品种共4份,中抗及以上品种共有12份,其中‘中薯10号’、‘801’、‘兴佳2号’、‘荷兰14’、‘底西芮’、‘冀张薯12号’和‘中薯13号’经鉴定为中抗品种.‘中薯14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21号’和‘冀张薯8号’经鉴定为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山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棉花萎蔫综合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发生该病害较多,不仅本省参试材料发生,而且外省参试材料发生也较严重;该病已逐渐成为棉花上常态发生的新病害,亟待引起有关各方重视。建议在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将其列为考察项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滨海盐碱地植棉适宜品种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地域来源的棉花品种在江苏省滨海盐碱地种植,研究其在滨海盐碱地的生长发育特点,筛选和评价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苏杂6号、中棉所79和中棉所49出苗率最高,鲁棉研37号、中棉所75和美棉33B出苗率偏低;苏棉22号、苏棉25号、鲁棉研35号、中棉所49和中棉所75苗期叶片分化较快;鲁棉研37号、苏杂6号和中棉所79花铃期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皮棉产量以鲁棉研37号、中棉所49和苏杂6号较高,中棉所75、美棉33B、和鲁棉研35号较低;纤维品质以苏棉22号、苏杂6号和中棉所75较优,中棉所49较差.运用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法对滨海盐碱地棉花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出苗率、皮棉产量和铃重的权重较大,纤维上半部长度、整齐度和马克隆值的权重较小,中棉所49、苏杂6号和中棉所79综合表现较优,较宜在江苏滨海盐碱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