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OSIM模型的棉花冷害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防御和减轻新疆地区棉花低温冷害,对冷害发生进行可行性预测,本文运用COSIM棉花模型逐年模拟石河子地区乌兰乌苏1961-2005年、喀什地区莎车1961-2009年的棉花生长状况,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吐絮日期和7月1日、8月1日、9月1日等关键日期的生物量与冷害是否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运用模型预测的准确率、漏报率、空报率对冷害预报因子进行优度评价,认为吐絮期日期、7月1日的发育期指数、8月1日的叶质量占总干物质质量比例和9月1日的生殖器官质量均可以作为冷害预报的要素指标,在新疆棉区应用取得较好的结果,其中用于南疆棉区的冷害预测结果符合度达到97%以上。这说明基于作物模型进行冷害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3.
4.
安徽省棉花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发展趋势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82~199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年度平均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和纤维品质指标为资料,建立GM(1.1)动态模型,对棉花新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可达1479.36kg/hm2,产量组分中单株铃数、衣分呈上升趋势,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分别可达23.058个、42.051%和4.59g。在纤维品质指标中,主体长度和细度均呈上升趋势,单强、断裂长度和成熟系数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分别可达32.282mm、5778m/g、3.539g、21.326km和1.47g。、-0.312和0.558。2.2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分析纤维品质指标主体长度、单强、细度、断裂长度以及成熟系数的GM(1.1)模型及精度(表4)。由表4所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经检验,模型精度除断裂长度为三级外,其它均达一、二级标准,预测值可靠。利用表4模型预测1995、2000年纤维品质指标,并以1991年为基数计算到2000年安徽省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年递增、递减百分率(表5)。表5结果表明,90年代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是:主体长度和细度升高,预计到20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期播种的水稻生长动态及产量对热量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以2个水稻品种(‘辽星1’、‘辽优521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种期,分析播期对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星1’在I、III、IV播期分蘖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少用积温400℃左右;I和IV播期最大分蘖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15.50%,III播期增加3.85%。‘辽优5218’在III和IV播期分蘖数到达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300℃左右;I、III、IV播期最大分蘖数较II播期分别增加7.12%、32.51%、19.59%。(2)‘辽星1’在I和IV播期株高较II播期偏低,III播期最高;‘辽优5218’在I、III、IV播期株高偏低,I播期最矮。(3)‘辽星1’在I和II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分别多用积温300℃和200℃左右,IV播期少用100℃左右;I、III、IV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增加48.5%、113.3%、31.6%。‘辽优5218’在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500℃左右,III和IV播期分别少用400℃和100℃左右;I和III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27.6%,IV播期增加20.9%。(4)‘辽星1’在III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IV播期最低;‘辽优5218’在I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II播期最低。(5)‘辽星1’在I、III、IV播期的产量较II播期分别减产5.64%、6.27%、27.25%;‘辽优5218’在I播期的产量较II播期增加5.66%,III和IV播期分别减产13.14%和31.29%。(6)≥10℃积温2700~2800℃,平均温度24℃左右更适宜辽宁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6.
Feng Guoyi Wang Shulin Qi Hong Zhang Qian Lei Xiaopeng Wang Yan Liang Qinglong Lin Yongzeng 《棉花学报》2018,30(4):291-299
[Objective]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formation of two different cotton cultivars were studied under machine-picked conditions in the coastal saline-alkali area of Eastern Hebei Province, China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sowing date and harvest method to improve cotton yield and quality consistency. [Method]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tate-run Haixing farm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 2017 with a cotton crop seeded in 2016. The hybrid cotton Jiza 2 and conventional cotton Shikang 126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Varieties were tested using three sowing dates: April 15 (B1), April 25 (B2), and May 5 (B3) as the main plot. Six harvest dates were also used as subplots in this experiment: September 10, September 20, September 30, October 10, October 20, and October 30. [Results] The lint yield of Jiza 2 was nearly 1 400 kg·hm-2 when the sowing date was May 5. Conversely, the highest lint yield for Shikang 126 was obtained when the cotton was sown on April 25. The yield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owing times was mainly formed in September, with this month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75% of yield. The fiber quality was better in September than October. The fiber quality of Jiza 2 was improved with a delay inthe sowing date. The best fiber quality for Shikang 126 was obtained with the April 25 sowing date. There was a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cronaire, fiber length, and length uniformity with different September harvest times. The fiber quality index was optimized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micronaire, upper half mean length, and length uniformity were higher with Shikang 126 before September 20 when sown on April 2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yield and quality index indicated that hybrid cotton Jiza 2 performed best when sown on May 5 and harv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The conventional cotton Shikang 126 should be sown around April 25 and harv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last ten-day of September. 相似文献
7.
【目的】晚播、增密、减氮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通过缩短生产周期来降低人工成本和物化成本的有效途径,适宜的播种时间是麦/油后直播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适宜的播期及晚播下限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2018年和2019年在湖北省主产棉区4个试验点进行播期试验,试验设5个播期处理,分别为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6月4日、6月9日,在高密度、低氮条件下,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田间长势长相、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推迟播种可通过缩短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加速棉花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纤维品质稳定。但是,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籽棉产量及成熟期吐絮率下降。特别是过迟播种,单位面积成铃数、10月20日吐絮率及产量会显著下降。【结论】长江流域相似棉区麦/油后直播模式最适播期建议在5月25日左右,以不晚于6月4日为宜。 相似文献
8.
北疆高产棉花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通过 3年对棉叶净光合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棉叶光合速率最大出现在盛蕾期至开花期。打顶前棉花主茎倒 4叶光合速率最大 ,打顶后倒 1叶和倒 2叶光合速率最大。开花期前倒 4叶光合速率日变呈双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 1 2∶ 0 0~ 1 4∶0 0和 1 6∶ 0 0~ 1 8∶ 0 0 ,且第一个峰值比第二个峰值高 ,盛花期后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盛花期前主茎叶光合速率较大 ,盛花期后果枝叶光合速率较大 ,不同叶位的叶片光合速率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棉叶展平 1 4d后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化学调控、揭膜时期、追施尿素对棉花的光合速率均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棉花产量因主茎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变化对播期和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绿素含量是田间诊断氮素营养供应状况指标之一,与氮代谢密切相关。【目的】为探讨播期和密度对迟直播棉花主茎不同叶位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月-日)(S1,05-30;S2,06-14)为主区,密度(株·m-2)为副区(D1,7.5;D2,9.0;D3,10.5),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棉花主茎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棉花叶绿素a、b、(a+b)含量盛花期初花期现蕾期,且随叶位由上而下先升高(倒3~5叶最高)后降低,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播期间(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S2显著高于S1(现蕾期叶绿素b无显著差异),播期、密度均不改变这些指标在叶位间的变化趋势,播期与密度交互作用存在差异(应作相应的统计分析);2)棉花叶绿素a/b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不同叶位间现蕾期随叶位由上而下先升高(倒3~4叶最高)后降低,但初花期和盛花期变化平缓,播期、密度不影响叶位间的变化趋势;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到单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能够显著代表整株平均水平的叶位,即为棉花叶绿素含量典型叶,现蕾期为倒5叶,初花期为倒4叶,而盛花期随叶绿素指标不同而异。【结论】S1D2产量最高,叶绿素含量、a/b值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研究——以巩义市鲁庄镇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是当今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前沿和热点,合理的预测能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鲁庄镇1987年、2000年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和解译,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年均变化率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CA-Markov模型对2013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模拟结果的面积误差平均为15.3%,总体空间精度达到81.1%,有较高的置信度。再利用该模型对鲁庄镇2026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结果显示:202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明显,耕地、未利用地持续减少,但减少速率变缓。农村居民点继续缓慢增长,林地有小幅增加。建设用地增加主要是通过占用耕地实现。因此,需要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加强对耕地的保护,限制盲目无节制的建设占用耕地,对林地加强生态保育,以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黔豆8号的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大豆新品种黔豆8号的适宜播种期,在代表贵州省西南部大豆主产区的盘县对大豆新品种黔豆8号进行了7个不同播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各播种期对鲜食英产量和干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对生育性状影响显著,对形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英/粒等)影响较大.试验结果确定了黔豆8号在盘县作为900kg/667m以上高产鲜食英生产的播期为4月22日-5月2日,提早上市可于4月2日开始播种,明确了黔豆8号作为杆子粒生产达到220kg/667m2以上的播种时期为4月12日-4月22日. 相似文献
14.
15.
棉花铃病发生关键因子及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生态棉区定点系统调查和定株观察表明,棉花铃病发生的关键因子是8月份降雨量,当月雨量180mm以上,其中连续5天日平均雨量达到或超过10mm,铃病发生严重、并出现明显的烂铃高峰,其病铃一般占总烂铃60%以上。综合南北棉区4个试验点的1980~1993年历年棉铃发病率与当年7、8、9三个月降雨量、雨日、温湿度等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烂铃病发病程度的预测模型,即Y=0.08971x+5.2797(x为8月份雨量),应用这一模型,根据当年8月份的天气预报及结合本地棉花长势,可以预报当年棉花铃病发生轻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施肥量对北疆高产棉花冠层结构、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膜下滴灌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小区实验,研究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棉花冠层结构、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以前显著增加,盛铃期及以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盛铃期。在盛铃期植株氮、磷、钾的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平均叶簇倾角变大,株型变的紧凑,但施肥量过多会导致棉花群体叶面积增加过多,群体散射辐射与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小,冠层结构不良,削弱了棉花个体发育,造成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随施肥量的增加棉花产量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施肥过量或过低棉花均难以获得高产,对于北疆地区棉花高产栽培建议棉花滴灌施肥量为尿素639.60 kg/hm2、磷酸一铵177.67 kg/hm2、硫酸钾施148.06 kg/hm2。 相似文献
18.
19.
北疆高产棉花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8
本文以新陆早4号为材料,研究了北疆高产棉花群体(1800kg·hm-2)条件下棉株N、P2O5、K2O养分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棉花茎枝、叶片、花蕾、铃壳、子棉中的N、P2O5的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K2O含量在铃壳中呈上升趋势,在其它器官中呈下降趋势。棉株对N、P2O5、K2O的吸收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养分吸收的快增期出现在出苗后58~97d,此期吸收了约养分总量的60%,是需肥最大的时期。棉株对养分的吸收分配中心与干物质积累分配中心一致。在本试验中,公顷产1800~1900kg皮棉从土壤中吸收N为245.0~270.1kg,P2O5为72.4~75.5kg,K2O为269.5~271.9kg。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山东省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资料、生育期内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结合冬小麦生理特性,分别构建了冬小麦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利用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2008~2010年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 结果表明, 3月31日、4月30日和5月31日预报的小麦产量丰歉趋势的预报平均正确率均为100%,单产预报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5.1%、95.1%和95.4%,预报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