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某鸡场2019年11月以来,蛋鸡产蛋率不断下降,零星出现死亡,该实验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解剖观察、细菌培养鉴定和病毒PCR检测等方法,对该鸡场送检鸡只进行了实验室诊断与病原的分离鉴定.解剖主要病理变化:肝脏肿大,质地变脆,并伴有出血点,脾脏肿大,法氏囊透明化且内充满乳白色液体,盲肠端充气肿胀.细菌分离得...  相似文献   

3.
《饲料工业》2019,(14):52-57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刚果红染色法(透明圈法),CMC和FPA酶活检测,明确其产酶活性,滤纸崩解试验,确定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并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相应种、属。结果表明,从羊瘤胃液分离得到的H-7菌株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在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的同一分支上,相似性超过99%,初步确定其为暹罗芽孢杆菌,其菌圈直径为2.01 cm,CMC酶活最高为0.18 U/ml,FPA酶活最高为0.44 U/ml,降解的滤纸条在第3 d就接近糊状。表明H-7菌株具有很强的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集健康奶牛的新鲜粪便,利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分离筛选具有产纤维素酶活性的芽孢杆菌,并进行细菌菌落、形态和生化鉴定。结果从牛粪中分离出35株兼性厌氧的芽孢杆菌,利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筛选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并测定其水解圈大小,初步筛选出10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一株为梭状芽孢杆菌,其余9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5.
瘤胃内分解纤维素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它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我国的纤维素资源极为丰富,每年农作物秸杆的产量达到5.7×108t,约相当于我国北方草原年打草量的50倍。目前这部  相似文献   

6.
筛选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为秸秆饲料的生产工艺优化奠定基础。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降解纤维素菌株的富集培养、分离提纯及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和CMC酶活性测定方法,对采自新疆的26个土样在25℃±1进行富集培养30 d,初步得到能以秸秆为唯一碳源生长的34株霉菌,并对其进行分离提纯,得到14株霉菌,通过CMC酶活实验选出酶活最强的四株霉菌(M3〉M42〉M6〉M21),并对其作出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为:M6和M42属于青霉属,M3和M21属于曲霉属。试验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都具有较强的降解玉米秸秆所需要的酶系,并有较好的玉米秸秆生物降解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从竹鼠肠道内容物中分离筛选易培养、具有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称取竹鼠肠道内容物1.0 g,以刚果红平板进行纤维素降解菌的初筛,再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微晶纤维素、D-水杨苷和滤纸为碳源,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菌株内切葡聚糖酶(Cen)、外切葡聚糖酶(Cex)、β-葡萄糖苷酶(...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从河南省不同地方采集玉米地、秸杆垛的土壤样品58份,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分离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合菌落特征、显微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出的4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菌株B.LY02,纤维素酶活力可达0.5351U/mL。该菌株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形成芽孢。基于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 strain CICC10095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6.5%,因此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梅花鹿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雷伯氏菌常寄生于动物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为条件性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畜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甚至引起败血症.梅花鹿的大肠埃希菌肺炎、霉菌性肺炎以及巴氏杆菌肺炎多见报道,而该菌寄生侵害肺脏导致败血性肺炎尚属少见,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变质鸡蛋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地区保存超过14 d大范围出现变质鸡蛋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过培养特性、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鉴定,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分别将变质鸡蛋、煮熟的变质蛋、健康鸡蛋进行厌氧培养和细菌计数,发现健康鸡蛋和煮熟的变质蛋无蜡样芽孢杆菌,而变质鸡蛋中的细菌数量达到1.3×108CFU/g.本试验表明,蛋黄中过量的蜡样芽孢杆菌可能与鸡蛋变质有关,应注意过量添加蜡样芽孢杆菌可能影响蛋品的保鲜和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全国梅花鹿养殖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梦  尹峰 《野生动物》2008,29(1):47-49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5年6~12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梅花鹿养殖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9 465家养殖场,圈养繁殖梅花鹿452 355头.其中养殖梅花鹿数量最多的是吉林省,养殖场5 985家,目前存栏量278 000头.2004年全国生产梅花鹿鹿茸73 t,吉林省居全国首位,年产量约为21 t,占总数的28.8%.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我国梅花鹿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梅花鹿三种保定药物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用静松灵、司可林、眠乃宁三种保定药物保定梅花鹿对比实验,得出:①静松灵一次性给药剂量较大,生产中操作不方便。②司可林一次给药剂量虽小,但有效剂量与致死剂量十分接近,剂量误差易导致鹿死亡。③静松灵和司可林均无有效拮抗药物,且后遗性影响较大。④眠乃宁注射剂量适中,剂量误差不会导致鹿死亡,无后遗性影响。拮抗药物苏醒灵拮抗效果优良,使眠乃宁的应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2020年5月25日,贵州省某动物园的梅花鹿(Cervus nippon)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部胀大等症状,截至5月29日已发病死亡6头。为查明发病原因,采集发病梅花鹿的血样及发病死亡梅花鹿的组织样品送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结果,初步诊断该动物园发病梅花鹿疑似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确诊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结果显示,造成该动物园梅花鹿发病死亡的原因为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并根据其症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根据梅花鹿朊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从梅花鹿基因组DNA中扩增朊病毒蛋白酶抵抗区域PrPres,将该片段分别与表达载体pET-Trx和pET-His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Trx-PrPres和pET-His-PrPres。分别将两个重组表达载体转入E.coli BL21(DE3) plys宿主菌中,37 ℃诱导4 h,经SDS-PAGE分析,Trx-PrPres和His-PrPres表达量分别为38.2%和3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形式铜对雄性梅花鹿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进而筛选出在梅花鹿日粮中铜的最适宜添加形式.选取20头2年生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A组、B组、C组和D组),按照能量相近、营养物质一致、铜添加量均为10 mg/kg(铜离子)的基础下,研究硫酸铜(B组)、柠檬酸铜(C组)和蛋氨酸铜(D组)3种铜源对雄性梅花鹿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蛋氨酸螫合铜组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及钙的消化率高于另外3组(P>0.05);蛋氨酸螯合铜组对磷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和硫酸铜组(P<0.01);2)蛋氨酸铜组血清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1),毛中铜含量高于基础日粮组和硫酸铜组(P<0.05),粪中铜含量低于硫酸铜组和柠檬酸铜组(P<0.01);3)不同铜源影响总蛋白质、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血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蛋氨酸铜组铜蓝蛋白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结果表明,梅花鹿饲粮中最适宜的添加铜源为蛋氨酸铜.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某野生动物园梅花鹿发生肺炎。无菌采取病死梅花鹿的肝、肺、血液等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试验、细菌学鉴定、致病力试验,确定该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佰氏杆菌(K.pneumonia);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选用PK-15传代细胞系从吉林农业大学鹿场采集的梅花鹿粪样病料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电镜观察对该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鹿源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8.
梅花鹿朊蛋白基因(PRNP)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鹿朊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PCR方法从中国梅花鹿基因组中扩增得到梅花鹿的朊蛋白基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测序进行进一步确认,通过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梅花鹿朊蛋白基因的ORF基因片段包含771bp,编码256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200。与已报道的其他品种鹿朊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梅花鹿朊蛋白的多态性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study,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s of the Yeso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were studied. Specifically, protein‐coding genes as mitochondrial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s (ND1, ND2, ND3, ND4L, ND4, ND5 and ND6),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s (CO I and CO III), ATP synthase subunits (ATPase8 and ATPase6) and cytochrome b. Also, phylogenetic analyses on eight mammalian species were performed, including the Muntjac deer (Muntiacus reevesi). The rate of amino‐acid substitution was lowest (3.74%) between Yeso Sika deer and Muntjac deer, and the values between Yeso Sika deer and other species (sheep, cattle, horse, pig, mouse, human and chimpanzee) were 6.63%, 7.30%, 12.55%, 13.03%, 23.59%, 24.82% and 25.04%,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 highest value of divergence was recognized in ATPase8, and the second structure of ATPase8 showed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Yeso Sika deer and Muntjac deer as a result of the substitution of 34His→Tyr and 49Thr→Ile. In addition, we identified a substitution of an amino‐acid sequence (19Thr→Ala) between the Yeso Sika deer and Yakushima Sika deer (C. n. yakushimae). From these results, ATPase8 was also a variable region in Cervidae.  相似文献   

20.
梅花鹿瘤胃原虫、pH值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梅花鹿瘤胃内原虫、pH值年周期变化,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公鹿,对它们在生茸期及休闲期瘤胃内原虫数及pH值的变化作了系统研究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生茸期采食前与采食后1小时和3小时之间原虫数变化不显著(P>005)。梅花鹿原虫生茸期与休闲期变化显著,其中夏季极显著地高于秋、冬、春3季(P<001),冬、春两季显著高于秋季(P<005)。冬、春两季间原虫数变化不显著(P>005)。鹿生茸期不同时间点间pH值采食前极显著地高于采食后1小时和采食后3小时(P<001),鹿个体间同一采样时间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鹿瘤胃pH值季度变化中,春季pH值显著地高于夏、秋、冬3季(P<005),夏、秋、冬3季之间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