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实践经验,从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理、树形培育、保花保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锥栗良种栽培技术要点.按照该技术方案实施,锥栗栽种的第3年即可进入初果期,平均产出鲜果1 035 kg/hm2,预计第4年平均产鲜果可达到1 350 kg/hm2以上,盛产期产量可达到3 750 kg/hm2以上,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类经营,毛竹材用林、两用林和笋用林的竹材和竹笋产量都得到较大提高,从示范基地看,到2012年,材用林竹材和竹笋产量分别达到28 755kg/hm2和3 750kg/hm2,比2008年增长71.2%和13.6%;两用林竹材和竹笋产量分别达到17 265kg/hm2和5 775kg/hm2,比2008年增长65.6%和45.8%,而2010年增长更多;笋用林的竹笋产量,2010年和2012年分别为30 570kg/hm2和23 190kg/hm2,比2008年增长62.9%和23.6%。通过分类经营,可充分发挥不同立地条件的增产潜力,增加竹材和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收益。因此,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毛竹林,可通过笋用林经营技术,以提高竹林的经济收益。在立地条件中等的毛竹林,可适当发展两用林,特别在毛竹竹材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竹笋产量,特别是冬笋的产量,可极大提高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2002~2008年,在半干旱地区的吉林西部大安市进行盐碱化泡沼和苇塘湿地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采用湿地生态工程、水环境改良以及合理的养殖结构等措施,开发盐碱化泡沼养鱼762hm2,成鱼净产量240~490kg/hm2,平均334.7kg/hm2;纯效益625~1420元/hm2,平均968.2元/hm2;投入产出比1.81~2.97,平均2.20。开发苇塘养鱼1439hm2,成鱼净产量290~430kg/hm2,平均338.3kg/hm2;纯效益497~1417元/hm2,平均794.8元/hm2,投入产出比1.58~3.36,平均2.27。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开发盐碱化泡沼和苇塘湿地发展淡水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黄河故道地区密植 ( 5 3株 /666.7 )栽培超五月火油桃。 4个试点的 4年试验结果表明 :自然开心形树比“V”字形树的单株平均产量和 666.7 平均产量分别高 3 .79kg和 2 0 0 .87kg ,5年生自然开心形、改良杯状形和“V”字形树的果园郁闭度分别达 0 .80 ,0 .90和 0 .75。株行距是 2~ 2 .5m× 4~ 5m时 ,宜采用“V”字形整枝 ,采用自然开心形时 ,可实行计划密植。  相似文献   

5.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干果树种,全国有24个省(区)均有栽培,但产量很低,全国平均产量是300kg/hm2.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现有栽培面积约3万hm2,平均产量只有150kg/hm2,尤其是许多实生的低产栗园,广东约有1.3万hm2实生板栗,树体高大,产量极低.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卷荚相思试验林凋落物产量的收集与分析,试验林每年生长量的测定与计算,综合分析表明:①2~5a卷荚相思试验林在2003~2005年3a中,回归林地的凋落物产量为12208 kg/hm2,平均每月回归1017kg/hm2。②以整年计,3~5a生卷荚相思林分全年凋落物(枯叶)产量最高月份都出现在10月份,最低月份都出现在3月份。2003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1411 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16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74kg/hm2。2004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1216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8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20.7kg/hm2。2005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647.8 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56 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22.6kg/hm2。而且,随着林龄的增加,凋落物最多的月份的凋落物产量也越来越少。③凋落物年度总产量与林分树高生长量以及胸径生长量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长,树高、胸径生长由快变慢,而每年每增加1m树高以及1cm胸径所需要的凋落物却是越来越多。④凋落物年度总产量与林分材积生长量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长,材积生长由快变慢,而每年每增加1m3所需要凋落物产量的是越来越少。从中可以知道凋落物产量的升降虽然对材积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中东部地区的旱作农业中,采用“3414”试验设计确定了优势作物籽瓜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回归关系,试验研究表明:当施N 172.5kg/hm2、P2 O5109kg/hm2、K2 O 49.6kg/hm2时,瓜籽产量达到1515 kg/hm2;对拟合的回归方式优化解析得出该地区籽瓜的最佳经济施肥量N 226.7 kg/hm2,P2 O566.3 kg/hm2,K2 O 14.1 kg/hm2,瓜籽产量可达1349kg/hm2。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对杜仲密植栽培与常规栽培高生长、地径生长、胸径生长及树干性状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又对杜仲皮的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密植栽培与常规栽培的产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密植栽培的杜仲皮每67m。的产量在111.0~134.5kg之间,平均为122.8kg,常规栽培的产量在40.9~44.2kg之间,平均为42.6kg,密植栽培的平均产量是常规栽培的2.8倍。  相似文献   

9.
曹州木瓜是菏泽市的特产 ,有千年的栽培历史 ,现有玉兰、剩花、豆青、细皮子等传统优良品种。花期 4月中旬~ 5月上旬 ,果实成熟期 9月下旬~ 10月上旬 ,果皮光滑细腻 ,色泽金黄 ,洁净美观 ,香味且独特 ,果实可观赏 ,药用、食用。目前多为稀植大树 ,产量低而不稳 ,为探讨该树的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我们于 1997~ 2 0 0 2年在菏泽市牡丹区进行了试验示范。试验园 4 .2hm2 ,土壤为沙壤质潮土 ,pH值 7.2 ,土壤有机质含量 0 .8% ,株行距 2m× 3m ,苗木定植后第 3年结果 ,第 3~ 6年每 6 6 7m2的平均产量依次分别是 2 10kg、6 30kg、12 0 8kg…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及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根据辽宁省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不同无性系结实习性等有关资料 ,对种子园不同年龄阶段生产率、结实规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用嫁接苗建立的日本落叶松初级种子园 ,1 6年前种子产量十分有限 ,年最高产种量仅 2 1 0kg/hm2 。园龄 2 2~ 2 6年生时大年种子产量虽可增加到 2 5 0 0kg/hm2 ,但这个年龄阶段的生产率仍然较低 ,仅 5 81kg/hm2 ·a。园龄 2 7~ 31年生时生产率才进一步提高到1 6 4 3kg/hm2 ·a。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小年间种子产量变幅大 ,周期性明显 ,大年每隔 5~ 6年到来一次。种子产量与园龄、结实母株数量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 ,种子品质 (空粒率 )与园龄、结实母树数和种子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树高与球果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但大年球果产量与冠幅、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间球果产量差异极为明显 ,结实前 3年和前 8年球果累计产量与各平年、大年和总产量间呈显著到极显著的正相关。丰产无性系早期选择可根据前 3年和前 8年球果产量分 2次进行。大小年产量相差悬殊、大年间隔期长和丰产无性系数量少是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生产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陇川县1997年引种种植白魔芋33.3hm2,病害严重发生,收获量仅2.56t/hm2。1999年进行了白魔芋种植的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以足量腐熟农家肥为底肥的施肥措施能显著降低田间发病率和提高球茎产量,其中施腐熟农家肥1 000kg、普钙33.4kg、尿素5kg、磷酸二氢钾0.5kg/667m2作底肥的H处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可降低发病率50%以上,提高产量420%以上,推算产量可达12t/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低产栗林的本底调查和成因分析,划分出4种低产林类型,分别选择不同改造方式开展品种更新、密度调整、树体改造和林分扶壮等综合技术措施应用,改造规模35hm2。改造后第57a年栗实均产量达2 046kg/hm2,是改造前的37a年栗实均产量达2 046kg/hm2,是改造前的36倍,其中新造更新类型单产1 974kg/hm2,换接改造类型单产2 119.5kg/hm2,实现了栗林丰产稳产和优质丰收,栗林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龙眼茶林下种植黄花菜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种植第1年平均产鲜蕾7608 kg/hm2,第2年平均产鲜蕾14648 kg/hm2,第3年平均产鲜蕾22656 kg/hm2。种植黄花菜1.1 a即可全部收回造林抚育投资并开始获得纯利润;3 a可获得产品总盈利147464元/hm2。种植后前3 a,每投资1元平均每年可产生0.71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龙眼茶林下套种黄花菜比未套种林分当年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分别提高10.7%、5.9%、22.1%,明显促进龙眼茶的生长,同时还能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减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综合经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79 - 2011年(其中缺1989、1991、1993)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安吉县天荒坪镇银坑坞毛竹(Phylla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林的密度、胸径及竹材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每度毛竹株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1979年的600株/hm2提高到2011年的1 350株hm2,其中最高的是2009年的1 440株/hm2;毛竹新竹有增粗的趋势,其平均胸径从1979年的8.75 cm逐步增加到2011年的9.08 cm,其中最高的是2009年,达9.47 cm;毛竹新竹材产量也逐年递增,从1979年的12 945 kg/hm2增加到2011年的25 680 kg/hm2,其中最高的为2009年,达29 790 kg/hm2.  相似文献   

15.
花椒不同造林密度成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地区温暖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对花椒不同造林密度成效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花椒成活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长量和结果量影响显著。营造花椒经济林,采取3 m×4 m、3 m×3 m株行距,花椒树生长快、树形成型早,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6年实现丰产,平均产花椒果皮1 350kg/hm2以上;营造花椒生态经济兼用林,株行距采取2 m×4 m、2 m×3 m,第4年按隔株挖除的方法调整栽培密度,能增加枝量,扩大树冠,第6年花椒果皮产量可达到1 200 kg/hm2。  相似文献   

16.
优良笋用新竹种——奉化水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化水竹是新发掘的乡土竹种,适应性强,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出笋季节迟,笋期5月初至6月上旬。笋产量平均30718.4kg/hm2,最高为60875kg/hm2。留养新竹8285株/hm2,平均笋产值65424.87元/hm2,竹材产值8285元/hm2,最高产值达140533.75元/hm2。它繁殖容易,当年造林,当年出笋,3年成林,4年丰产。  相似文献   

17.
2007-2009年对合江方竹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合江方竹在丽水引种获得成功,适宜在丽水市海拔300~700 m、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空气湿度高的地方种植;合江方竹出笋期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合江方竹笋营养丰富,与丽水本地剌方竹笋相比笋味更鲜美,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09.04 mg/100g·FW,干笋氨基酸总量达11.179 7g/100g;种植密度3 000株hm2,种植当年就可出笋,母竹出笋率52.3%,平均每株母竹出笋3.4支,种植第3年可郁闭成林,鲜笋产量可达3 750~7 500 kg/hm2,施肥可提高鲜笋产量.  相似文献   

18.
优质抗裂金丝小枣新品种‘沧金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金1号’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果实圆形,个大,纵横径平均为2.61 cm×2.58 cm,成熟果实紫红色,平均单果重8.3 g,最大单果重12.7 g,制干率60%,鲜果含可溶性固形物32.08%,Vc451 mg/100 g,干枣含糖量73.5%;味甘甜微酸,品质上等,可食率97%,肉厚核小,制干率60%,适于鲜食和制干。株行距3 m×5m,嫁接后连续3 a开甲,株产鲜枣20.5 kg,产量13.84 t/hm2;较普通金丝小枣增产10%;连续4 a开甲,株产鲜枣21.5 kg,产量14.51 t/hm2,较普通金丝小枣增产13%;连续5 a开甲,株产鲜枣23.5 kg,产量15.86 t/hm2,较普通金丝小枣增产12%;耐瘠薄,抗盐碱,抗病能力强,抗裂果,裂果率低于3%;2010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板栗低产园改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试验研究,采用高接换种配置授粉树、微肥"三喷"、间伐降密、结合树体管理、无公害化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技术措施,对8~10a生年生低产栗园实施改造,产量由改造前的1245.0kg/hm2和487.5kg/hm2提高到了5461.5kg/hm2和4637.3kg/hm2。增产4216.5kg/hm2和4149.8kg/hm2,增值2.4万元/hm2和2.3万元/hm2,增产率达338.7%和851.2%。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寒地水稻直播的高产栽培模式,选用龙粳31和牡丹江28为试验品种,采用撒播和条穴播两种播种方式,分别以芽种子量100kg/hm2、125kg/hm2、150kg/hm2为3种播种量进行直播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作用都极显著,播种量对产量的作用显著,播种方式×播种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品种×播种方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试验中龙粳31×撒播×播种量150kg/hm2模式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寒地的生态特点,认为寒地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模式是当地主栽的中等分蘖型水稻品种×撒播×播种量1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