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无人机防治技术发展迅猛,对农药制剂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飞防”,飞是手段,防才是目的,药效是植保无人机的最大挑战。新型纳米农药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用药量,且药效也提高了,真正体现了使用量减少、杀虫防病广谱性、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低毒、农药残留少等诸多优点。基于此,笔者于2018年~2019年参与新型纳米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田间试验。通过植保无人机试验结果分析该制剂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有较好的减量增效效果,稻飞虱平均防效达92.51%,三化螟平均防效达88.36%,稻纵卷叶螟平均防效达80.29%,纹枯病平均防效达85.03%,稻瘟病平均防效达83.02%,稻曲病平均防效达82.77%;保产作用明显,新型纳米农药平均保产率14.61%高于对照药剂处理和农户自防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研究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供试的航空植保专用药剂——纳米农药水性制剂组合,对水稻主要病虫的总体防效,均优于对照农药组合与农户自防用药,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纳米农药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施药后1、3、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7.31%、92.48%和95.69%;纳米农药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四(2)代、五(3)代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2.86%和82.49%,杀虫效果分别为66.67%和88.24%;纳米农药9%肟菌酯(3%)·戊唑醇(6%)微乳剂对纹枯病的病丛防效、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9.23%、71.55%和78.68%;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0.33%和89.71%。在丘陵地区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宁夏西瓜种植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为了增强西瓜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了纳米农药防治西瓜病虫害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农药处理对3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均较好。施药后2 d和7 d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3.71%和99.8%,施药后7 d和14 d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3.85%和70.25%,施药后7 d和14 d对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61.35%和68.92%,均显著高于常规处理,且比常规处理农药使用量减少42.18%,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怀农特在浙江省诸暨市水稻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减量中的应用效果,特开展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季晚稻病虫害(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治中,加入怀农特1 000倍液能提升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效;在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的防治中加入怀农特,虽药剂的防效未见明显增加,但药剂减量20%+怀农特1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仍较好,且与常规药剂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水稻病虫害中等发生时可加入怀农特,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和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同时,药剂中加入怀农特1 000倍液能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水性制剂是一种新型植保无人机飞防专用药剂,2019年在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中,用同一种药剂的纳米制剂和传统制剂进行了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7d和14d,纳米制剂的防效均优于传统制剂,平均高4%左右;小麦产量上也高于传统制剂防治,增产率为2.39%。因此,使用纳米制剂能够减少农药用量且防效较好,试验中未发现其对小麦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对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在广东省清远市开展了纳米农药制剂组合与对照农药组合及常规农药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药后3、7、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90%、97.45%和99.31%,明显优于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照药剂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药剂的效果;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3.27%,明显优于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照药剂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药剂的效果。在水稻破口期,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药后3、7、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97%、99.52%和98.06%,优于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照药剂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药剂的效果;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3.35%,明显优于植保无人机喷施常规药剂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药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本研究通过对新型农药控失剂与农药减量混用进行试验,以柑橘为研究对象,调查全年病虫害防治效果。使用新型农药控失剂与农药减量混用应用试验区与农户常规用药区防效基本一致,农药残留低,对作物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新农药,以10%井.蜡芽SC和1%申嗪霉素SC为供试药剂、30%爱苗EC为对照药剂进行防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不同剂量、不同用药次数的9个处理对稻曲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4.55%~75.59%,各处理间防效均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建议3种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纳米农药预混剂在小麦抽穗后扬花至灌浆期使用,在同等条件下,采用纳米农药预混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分析处理1和分别单独使用非纳米农药对小麦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处理1对小麦赤霉病防效最好,病指防效为95.34%,优于处理2和处理3的94.76%、94.56%,白粉病、锈病、蚜虫田间发生较轻,处理1为未查见,处理2和处理3田块的白粉病、锈病、蚜虫零星发生;处理1的小麦千粒重为51g,优于处理2的50.8g、处理3的49.4g及空白组的49.2g,相较处理2、处理3、空白对照,增产率分别为1.03%、8.77%、9.46%;纳米农药预混剂在有效成分减量20%的条件下,对赤霉病、白粉病、锈病、麦蚜等病虫害的防效比要好于常规农药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大田使用农药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种子处理技术、健康栽培技术和穗期病虫害集中防控技术,有效管控水稻主要病虫害,减少水稻全生育期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利用新型拌种剂处理,用以控制水稻苗期及移栽后早期的主要病虫害,破口抽穗期使用低毒高效药剂进行集中防控;在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利用新型纯生物提取物(生化素)对水稻全生育期进行4次喷施;利用新型拌种、生化素处理结合破口抽穗期集中防控。结果表明:新型种子处理技术对水稻秧田期和大田早期的病虫控制效果最好,可以大大降低全生育期内农药使用量;生化素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对病虫害危害具有较强补偿作用;拌种+生化素+穗期集中防控,对整体防病虫和增产作用最为明显。因此,两者结合使用,既能防病治虫又能增产,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达34.65%,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稻米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已经明显不适合现代水稻生产的现状。为筛选出高效、安全、低残留、环境友好的药剂,对参试的11种农药进行了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最高达89.22%,最低为43.82%,虫口防效最高达91.56%,最低为53.01%。其中24%氰氟虫腙水悬浮剂的卷叶防效最好,制剂用量为1 500 mL/hm~2和1 950 mL/hm~2的处理防效分别为89.09%和89.22%。5%虱螨脲乳油制剂用量1 500 mL/hm~2、10%虫螨腈水悬浮剂制剂用量1 500 ml/hm~2的处理虫口防效最高,分别为91.56%、91.48%。11种供试农药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可替代高毒农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进行激健助剂农药减量防治水稻病虫草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激健助剂农药减量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与农药常规用量的防效相当,对纹枯病、稻曲病、稻虱的防效略低于农药常规用量,但对杂草的防效明显低于农药常规用量。总体来看,防治效果虽有所下降,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生产上节约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示范试验,农药减量试验区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病虫害防治3次,和农户自防区的4次防治进行对比,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在节省了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水稻产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激健"乳油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在五(三)代发生期内为主田间喷雾1次,调查药剂防效。发现常规用量50%(2%阿维菌素乳油)+激健15g单次用量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病指防效达80.4%。试验设置各剂量处理。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害情况,对水稻生长安全。该药剂对水稻的防病、增产作用均高于对照(当地常用药剂)。生产上可选用常规用量50%(2%阿维菌素乳油)+激健15g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江淮地区一季中稻病虫害频发问题,推广示范农药减量化施用防控技术。[方法]比较常规用药(A)、减量用药(B,比常规用药量减少20%)+控失剂(C)、A+C及不用药处理(CK)水稻后的防效及效益。[结果]B+C处理对纹枯病、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效均较A处理好,产量也较A处理高。[结论]与常规用药量相比,用药减量20%并添加控失剂施用,防控效果及增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1,(17)
纳米农药在六安市裕安区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纳米农药水性制剂与裕安区常用进口农药无明显差异,且不需桶混和加沉降剂,对水稀释即可用,在水稻苗期和穗期各用药1次,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为害,兼治其他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水稻病虫害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对水稻安全,且提高了水稻产量。药后3 d、7 d、14d供试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比对照药剂提高了12.3、8.1、22.0个百分点;药后7 d和14 d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对照药剂提高5.3和8.9个百分点;药后14 d供试药剂对纹枯病的防效比对照药剂提高19.4个百分点;药后3 d、7 d、14 d供试药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综合用药防治后水稻病虫害较常规用药,平均每丛有效穗增加0.5穗,每穗粒数增加1.3粒,结实率提高1.0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8 g,每667 m2产量增加42.0 kg。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环保新药剂,减少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选用不同药剂开展了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试验,比较其防效以及持效性、速效性。结果表明,15%茚虫威悬浮剂180 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速效性、持效性均最好;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25 mL/hm~2次之;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600 mL/hm~2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性能、效果和农药利用率以及飞防助剂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药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加入飞防助剂的处理防效优于未加入的防效,加大药液量有助于提高防效,药剂减量飞防防效明显低于不减量使用的防效;水稻未发生药害现象。[结论]与人工喷雾相比,采用植保无人机防治有效地减少了药液用量,降低了用药成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农发[2015]2号)文件精神,结合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作方案,2019年在大冶市刘仁八镇秋玉米开展草地贪夜蛾农药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20 g/亩,清水稀释,防效为76.02%~89.7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减量40%,12 g/亩,加酸性氧化电解水稀释,防效为77.04%~88.60%。经方差分析,两个药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