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豹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华北豹的重要栖息地.2017年至2020年,通过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分布的华北豹进行监测,并对其影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个体识别,分析近年来保护区内华北豹种群数量的变化,以期为保护区长期监测及保护管理华北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西铁桥山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华北豹的主要分布地,笔者通过在华北豹重要活动区域安装红外相机,对兽类资源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红外相机共监测记录到兽类4目7科11种,存在较丰富的重点保护濒危兽类。兽类资源在华北豹重要活动区域的分布特征表现为野猪、草兔、狍较多,豹猫、岩松鼠、亚洲狗獾、赤狐、猪獾次之,北花松鼠、黄鼬较少。  相似文献   

3.
华北豹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铁桥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之一。采用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对保护区内华北豹种群数据进行收集,并对影像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和个体识别,分析华北豹种群数量,以期为保护区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吕梁山脉北端的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华北豹的标本产地来看.山西省似乎是华北豹分布较多的一个省份。今天。红外相机拍摄结果表明,在山西省的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吕粱山等几个主要山脉中均有豹在活动。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山西省华北豹资源监测体系,通过实时、动态监测华北豹资源,为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致危原因,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雄龙西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甘孜州新龙县境内,地处长江上游雅砻江流域,分布有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2013年红外相机拍摄到华北豹的影像。供图/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隐秘、安静,毛发顺滑、柔软如丝绸,它属于黑暗的动物。而即便身处黑暗,它也依然独行。"1972年,乔治·夏勒博士在写下关于非洲豹的文章时引用了这段话。如今,我们早已知道,豹并非只在夜间活动,在中国各地拍摄到的豹表明,这是一种在白天同样活跃的大型猫科动物。  相似文献   

7.
<正>每只华北豹身上的斑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要识别一只华北豹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在猫盟近年监测的近3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经识别出1166只成年华北豹个体,它们均隐藏于华北太行山的森林。通过红外影像的监测,人们能够认识并分辨监测范围内的每一只华北豹,可以看到它们最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3月,我们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例行回收布设在林中红外相机的视频资料,在梁顶处一架红外相机里面发现了正从红外相机前路过的一只豹子身影。河北省林草局野保专家与猫盟成员从影像资料初步推测,此豹子为一只成年华北雌豹。这是今年第一次在驼梁发现华北豹。”驼梁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曹振平介绍说。曹振平说,4月初,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自动相机拍摄技术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在65个样区运用130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照片资料44 688张。其中,野生动物照片8 838张,共鉴定出29种动物,拍摄率高的野生动物有猪獾、狍、野猪、猕猴等;保护区濒危等级最高的金钱豹实体照片66张,首次发现红腹锦鸡在山西省境内分布。最后讨论了红外自动相机技术在保护区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装在林区的红外相机拍到了我国稀有野生动物——毛冠鹿,这是我国北方首次发现该物种。红外相机摄于2017年8月25日下午五点半,地点位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拍摄显示,一只成年毛冠鹿带着已经长大的幼崽在林区里安闲地吃草。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同样的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1.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是本底物种编目资料更新的重要途径,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至关重要.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共在56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9864个相机日,共拍摄到野生动物1009次,记录到可识别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0种,隶属于2纲6目14科.其中,哺乳纲3目8科10种、...  相似文献   

13.
生境分析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运用Maxent模型分析了48个华北豹地理分布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对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豹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距村庄距离、坡度、距河流距离;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部,占总面积的45%.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汪清自然保护区东北豹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北豹是分布最北、种群数量最小的豹亚种,濒危等级为“极危”。分析采用相机监测技术得到的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长期动态,为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秋-2017年秋,在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主要分布区以每3km×3km网格1对的密度布设相机。采用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ices,RAI)计算东北豹相对丰富度,以99%核密度等值线定义东北豹分布区,在Extract Compare软件中进行个体识别。在CAPTURE软件中对有效监测期的数据进行闭合种群检验、适宜模型评估和种群数量估计。以8 km为半径,在相机布设处向周边外延绘制缓冲区作为有效监测面积,评估东北豹种群密度。【结果】在9个监测季,东北豹RAI指数波动在0.34~2.12之间。2013年秋季东北豹分布区为201km^2, 2017年秋季分布区为992 km 2。共识别东北豹个体9只,其中成年雌性和雄性各3只、幼崽2只、性别不明个体1只。在种群数量低的情况下,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效力并不强,检验结果总体偏低。Mh模型(假设拍摄率有个体差异)选择标准得分在2015春、2015秋、2016秋、2017春4个监测季最高,在其他5个监测季得分仅次于M 0(假设拍摄率一致)。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显示,Mb(假设捕获前后拍摄率有差异)、Mt(假设不同时段拍摄率有差异)模型评估捕获率与M0模型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东北豹种群密度波动在0.12~0.88只·(100 km 2)^-1 ,种群总捕获率整体较高,但2017年春季拍摄个体仅占种群评估数量的0.43。【结论】受地理因素和猎物丰富度变化影响,东北豹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对小样本检验效力不强。M h假设是进行东北豹种群数量评估的适宜模型,“拍摄羞怯反应”会导致种群密度评估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1月—2021年3月,在江西信丰金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设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监测到黄腹鼬、斑林狸、豹猫、倭花鼠和白眉山鹧鸪5种保护区鸟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2012~2013年期间,在黑龙江省东北虎主要分布的5个林业局9个林场布设68台远红外自动相机对东北虎等兽类资源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拍摄到兽类5目10科19种,照片1166张。在3个林业局拍摄到东北虎影像,但由于拍摄到东北虎的次数少,不足以统计东北虎的种群数量。野外监测拍摄到东北虎、东北豹、原麝、梅花鹿、猞猁、黑熊等珍稀濒危物种,为确认其分布区提供了依据。自动相机监测结果也可以用于评估东北虎不同分布区有蹄类猎物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并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为红外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红外线自动相机法和样线法对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金钱豹及其它兽类进行监测,对金钱豹进行行迹分析及花纹比对分析,研究霍山保护区内金钱豹个体数量及生存状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发现金钱豹12只。其中,成年个体9只(雄豹3只,雌豹6只),幼体3只,有2次繁殖记录;监测到其它国家级保护动物共计15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为开展金钱豹的栖息地恢复与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金保护站在回收红外相机时,意外发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蜂猴晚上觅食活动的照片,这是弄岗保护区首次通过红外线相机在保护区内记录到该珍稀物种。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只全身圆滚滚、毛绒绒的动物在树杆上探头探脑慢悠悠爬行,两只大眼晴在闪光灯的映射下闪亮如炬,像两支高  相似文献   

20.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508张,视频403段,独立有效记录1237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