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玉米秸秆还田是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小麦增产的有效途径,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肯定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作用的前提下,结合实践分析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农业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中,玉米机械化收获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促进小麦实现高产的新型技术之一,不仅能增加土壤肥力,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适用成本和使用频率,满足小麦栽培过程中需要的养分需要,对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亩产经济效益有着很好的作用。本文从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不足入手分析,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小麦栽培注意事项,提出了施肥技术应用要点,对促进玉米秸秆还田取得更好效果,促进提高小麦产量有着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当前小麦种植较常用技术,配合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小麦产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通过玉米秸秆提高土壤保墒性能,有效培肥地力,做好秸秆粉碎、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能够使小麦生长有更好的土壤环境,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
通过试验对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氮磷钾的不同配比施肥,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698.7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2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3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较不还田减少0.05、0.06、0.06 kg,秸秆还田会导致氮、钾素当季利用率下降,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4最佳处理组合为N36P18K12,小麦、玉米及全年籽粒总产量平均分别为9 028.5、10 602.0、19 630.5 kg/hm~2。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基础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栽培技术,包括提高秸秆粉碎质量、整地、播种、水分管理、肥分管理、镇压保墒、查苗补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36-38
为探索秸秆还田对地力提升,作物增产的作用,2012-2013年进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作物抗旱、抗病、持续增产。双季秸秆还田能使单株根量增加1.6-2.5条,根深增加1.7-2.6cm,株高增加1cm,旗叶长度增加0.6cm、宽度平均增加0.1cm,墒情提高6.9-16.1%,穗粒数增加0.9粒,千粒重增加1.0g,亩产增加85.9kg。。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玉米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主要措施。它不仅可以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玉米秸秆的肥料化利用、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土壤耕层结构,研究分析了玉米秸秆深耕精细化腐熟还田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对比试验证实,分析对象比对照基本苗减少7.50%,最大分蘖减少2.46%,有效穗增加0.06%,株高降低降低1.7cm,产量增加7.70%,容重增加17.65g/l,品质指标值均高于对照,冻害和病虫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土壤ph值低于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营养成分均高于对照。本研究可为指导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小麦玉米秸秆还田量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计初始含水率分别为30%、50%和70%田间持水量,掺加小麦和玉米两种秸秆,掺加量分别占干土质量1.00%、1.60%、2.25%、3.20%,共设24个处理,从累计入渗量、湿润锋和土壤水再分布3个方面分析掺加作物秸秆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含水率相同条件下,随秸秆掺加量增加,累计入渗量减小;在秸秆掺加量相同条件下,随初始含水率增大,累计入渗量减小。秸秆掺加量一定时,随初始含水率增加,湿润锋推进距离增加;初始含水率一定时,随掺加量增加,湿润锋推进距离有减小趋势。秸秆掺加量对土壤水再分布交点深度影响显著,对交点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再分布交点处含水率影响显著,对交点深度影响不显著;初始含水率和秸秆掺加量对土壤水分入渗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秸秆掺加量极值为2.25%~3.20%,小麦秸秆掺加量极值大于3.20%,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华北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安顺市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它能使玉米增产10%,经过添加酵菌素、石灰等催腐措施,其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